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路径研究
2018-10-20吴小锋
吴小锋
以教师发展为主要策略的教师质量提升已经成为转型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教师发展观念的转型,教师发展方式的转型,教师评价理念的转型等等。在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的发展要实现在理念与实践上的自觉转变,理解大学教师的发展需求,建立起以院校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的发展路径。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本科院校在不断转型,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吻合。当前,国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虽然对转型建设的说法不一,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势在必行。只有转型才能适应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在应用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取得重大成果,作为转型发展的实践主体,师资队伍是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关键要素。首先要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中走出来,适应本科院校的转型方向。建立起一支能适应、胜任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专业发展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所以,要正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下的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突破制约教师发展的重重困境,实现教师转型的有效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应用型地方院校转型是大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大学校园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应用型本科建设。现有的本科院校要逐渐向应用型转变。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本科院校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为了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就有较强的适应性,高校的发展就要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成为了一种必然。
二、关于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
变革是高等院校学术研究的动力引擎,推动变革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对知识的创新与引领学术界的变革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在以往的校园建设中,应用型教师的发展主要任务在于决绝院校发展中的伴生性问题。以专升本为例,地方本科院校大多由高职高专升本而来,在这一时期,教师就会面临着学位水平低以及教育观念难以升本的现象。另外,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也面临着和发展环境变革所带来的新问题。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就从46.28万增至144.03万人。高校教师队伍的急剧增长使应用型大学在如何培养教师、如何构建师资队伍上产生了巨大压力。所以,在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教师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转型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发展理念的转变,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教师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教师发展机构职能的定位转变。
三、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发展路径
在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的发展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走双重领域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明确了教师的发展内涵与意图,在两个重要的进程中来看待我国应用型大学教师的发展过程:一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二是我国经济社会与产业化结构转型的发展过程。以此为背景,来探讨教师发展的境况与问题,对教师的发展路径进行具体规划。
1、更新教师发展观念
大学教师发展观念关系到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发展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师发展方式的选择等。高校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能够反映出教师发展观念的变化。以前,人们始终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教育发展来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发展对法学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新世纪以来,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离开大学或学院的支持来谈发展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的发展一定要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则,在应用转型的背景下,教师的发展首先要更新发展观念,科学的教师发展观是确保教师有效发展的前提条件。应用型大学要对办学目标进行明确定位,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与高等性核心特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应用型”高校水平低于“学术型”、专业学位低于学术学位等错误观念,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急功近利,降格为职业培训的“过分迷信”实践与应用的发展倾向。强化注重实践取向的教师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把实践发展放到与理论发展同等的地位,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课题当作科研的重点。树立起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发展观。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下,教师的转型发展需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优化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空间,加强人文关怀,激发教师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教师转型发展起到规范与激励的作用。
2、评价理念的转变
知识的发展与科研相对应,知识的传播与教育相对应,大学的学术事务与知识相对应。由此来看,不同类型的知识一定会有不同类型的学术处理方式,执行学术的大学教师自然也与知识有紧密的联系。不同类型的知识对教师的要求各有千秋。以往的应用型大学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往往也是模仿研究型高校人才组织建设逻辑,从而制定教师的发展内容与方式。在应用型背景下,应用型教师发展的主要核心是促进教学的发展,体现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主要体现在“高工+大师+队伍”。改变原有的人才组织逻辑,避免落入传统高等教育人才聘用的评价逻辑。
3、教师发展方式的转变
虽然发展理念能够决定教师的发展方向,但是技术与方式能够决定教师发展的有效性。传统的应用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不好区分的原因在于教师的发展方式过于单一,主要通过课程培训、讲座笔记等方式来对活动进行开展。在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师发展方式面临着转型,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师发展活动。教师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需求,高效的教师发展方式仍然需要回归本位,制定有针对性的长远发展策略,教师进行自我诊断从而决定个体的发展需求,构建起发展规划,教师要在多向合作与知识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多层系的协商与反思实践活动,达成集体有意义的学习与个体的专业发展。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师发展方式不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利平台,而且可以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強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推动多学科之间教研活动的协同效果。通过学校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制定学校层面的教师发展总体规划,这种发展方式对教师实现转型发展的需求完全契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资源与支持,赋予了教师发展更大的自主权。
4、完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发展评价的本质主要在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与帮助。我国传统的教师发展体系是国家为主导建立起的三级教师培育体系。受到传统教育工作思路的影响,教师的发展存在计划性与单一性的特点。完整的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注重过程取向,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正确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我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自觉发展。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以教师发展阶段的特点、转型的特点以及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为基础,从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来进行细分与规划,坚持自主参与评价为主,外在评价为辅。评价体系最终的信息要切实的对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发展方式的选择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
四、结束语:纵观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技术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最需要转型的就是教师的发展工作逻辑,如何从短需性、弥补式、工具性教师发展向可持续性、储备性教师发展,是人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型教师发展的转型、师资队伍建设难度之大以及摸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都有力的反应出我国应用型高校在除了名义转型之外,寻求真正转型任务的艰巨性。在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索过程就是研究与践行教师发展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