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阅读”为例做好小升初的教学衔接

2018-10-20闵群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段阅读内容

闵群

如何让学生自然顺利地完成小升初的过渡,一直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和语文特性的角度寻根剖因,抓住“阅读”环节寻找可行途径。

一、研读课标,把握教学目标的衔接

课程标准站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度,分四个学段、五个方面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目标体系,有效克服了小学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下面以“5~6年级”和“7~9年级”两个学段的“阅读”部分为例,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做好向初中的过渡。

1.阅读方式

“7~9年级”和“5~6年级”学段相比,重点在于提高默读速度,继续加强略读和浏览在实际阅读中的运用,并利用渠道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2.阅读能力

5~6年级 7~9年级

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文体 阅读叙事性作品和说明性文章 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并要求阅读科技作品和简单的议论文,还要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表达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并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对课文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要求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积累方面

背诵的优秀诗文由“5~6年级”学段的60篇增加到“7~9年级”学段的80篇,课外阅读量也由100万字增加到260万字。

教师要在认真分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瞻前顾后”,达成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的目标过渡与衔接。

二、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衔接

以人教版六年级和七年级课标实验教材为例,对教材内容的衔接进行纵向梳理。

1.人文内涵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人教版教材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人文内涵和读写训练点双线组元。从人文内涵方面看,有的话题在教材中多次安排,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深化和扩展,体现出延续性和发展性。以“人生感悟”这个专题为例,在六年级下册安排了一次,七年级上册安排了两次。六年级下册主要是从平凡小事中感悟生活,得到启示;七年级上册“生命体验”这个主题侧重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人生理想和信念”这个主题更为理性,安排了一组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的课文。虽然在连续两册教材中安排了三次关于人生的话题,但并不会使人感到雷同和反复,因为每一次角度都不同,同一个范畴的话题在不同年段是有所发展、有所深化的。

2.读写训练点的设置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

(1)安排好读写训练点。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一段导语,第一段点明这组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段说明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点。比较六年级下册和七年级上册的读写训练点可以看出,读写能力的训练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流利朗读和有了一定默读速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加快默读速度;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注意积累语言和借鉴写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里体现了前文所指的“同中有异”的“异”,也就是在知识与能力训练方面的梯度与衔接。

(2)把握具体的衔接点。中学阶段所需要具备的一些语文能力,如果能够在小学就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加以渗透,会减少学生升入中学之后的不适应感。比如,在对内容的理解方面,六年级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七年级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强调“联系自己的生活深入思索,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改进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1.打好基础,以适应后续学习

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如拼音不准确、笔顺错误、错别字多、病句不断等。究其原因,并非是低年级时基础知识没掌握好,而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这方面的温故训练少了,教师也往往忽视了相关内容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学生出现“回生”现象。对此,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生“知新”的同时,也要“温故”,拾遗补缺,让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具有扎实基础的学生送入中学。

2.注重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提炼。包括如何把握主要内容,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如何在阅读中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简单表达自己的见解等。

(2)梳理与归纳。在字词学习中,前后勾连,温故知新,形成知识链;熟练进行文章的朗读、默读,学习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积累精彩的句、段、篇等。

(3)迁移运用。知识点如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拓展内容。习惯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前主动搜集资料、课后自觉复习;课堂上积极思考、勤记笔记;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边读边勾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读书看报,随时积累有用的知识;书写工整、规范,行款格式正确,主动订正错误;勤于动笔、习于修改、乐于交流;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并同别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入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语文学习。

3.适度放手,形成自学能力

小学高年级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适当向中学靠拢,在教学中,要少讲、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提出几个大问题,抓住几个重点和难点,充分留给学生时间去读书、思考、感悟、交流,提升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法

自信创意表达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學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小学高年级教材的课文有很多是文学味儿很浓的名家名篇,教师不妨在教学时多学习中学老师的做法,引领学生多关注表达方法。在习作时,也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在阅读中所掌握的方法创意表达。

5.重视拓展阅读

小学高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教材,适当增加课堂阅读量。另一方面,多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和少年名著。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兴趣浓了,就会为初中的阅读教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猜你喜欢

学段阅读内容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