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县农村能源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8-10-20张得平鄂辉邦刘应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张得平 鄂辉邦 刘应生

摘要 阐述了互助县农村能源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具体包括强化能源的后续服务管理力度、创新思想促进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研发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能源发展建设与“循环经济”互动互推的体制、扩大农村能源利用形式、加快大中型能源工程建设进度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互助县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能源;现状;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171-02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县东西长86 km,南北宽64 km,总面积3 321 km2。人口以汉族为主,土族约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等。全县大力实施生态富民、生态家园工程,充分利用农村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改善了农村环境,提升了本县农户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本文阐述了青海省互助县农村能源建设基本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现状

农村能源包括太阳能发电、户用沼气、太阳能灶、生物质气化、风能发电、太阳能温室、微型水力发电、地热地能开启利用和用以节能减排为终极目的改造炕、改良灶、改如厕等。青海省互助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沼气初级建设,但由于多角度、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农村能源发展与建设极其缓慢和滞后。自2003年末以来,随着国家对以农村能源“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为坐标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进行与推动,互助县开始全面实行和准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进行“一池三改”和“三沼”等利用综合技术的开展、推进和推动,使互助县农村能源发展与建设呈现较快發展的良好趋势。截至目前,互助县共兴建农村单户沼气池2.1万座,确定0.8万户农户使用太阳灶,发放高能效节柴灶(炉)0.4万台,配用节能炉的农户0.9万户,在建的基本成型村级服务网点136个,已投入使用129个,确定节能设施使用的农户为全县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农村能源的使用已经由最初的示范带动和试验传带,向规模化、生态型、标准化、效益型的方向发展。户用沼气池已经由单一模式向节柴灶、节煤灶、生态校园沼气工程、太阳能及沼气预后服务职能建设体系方向发展。农村能源使用、试用建设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出。

从最新的建设及现况来看,农村能源的发展及建设为互助县提高各行政村的文明程度及农村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群众称赞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和“阳光工程”。一是保护了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据相关部门统计,1座10 m3的沼气池1年可节省燃煤2.1 t、节电120 kW·h、节柴2.1 t,每年节省10 hm2干草地的年生长量或者0.244 hm2薪林或者0.144 hm2林地。二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和投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渣中含腐殖质11%~21%、有机质31%~51%、全磷0.5%~0.7%、全氮0.9%~1.6%、全钾0.07%~0.22%,是优质肥料,可改良土壤的肥力和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根据农户使用的沼渣、沼液计算,1座9~10 m3沼气池可解决0.34~0.48 hm2耕地的用肥量,每年可节省化肥总支出490元/hm2左右。三是实现了农业收益最大化。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牲畜的出栏率(期),有效带动了种养业和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四是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环境。清洁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改变了广大农户的卫生习惯和传统,为建设村容村貌整洁、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较大贡献,对加快农村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比重低

据统计,互助县有农业人口30.8万人,当前使用新型能源的项目户只有单户沼气,涵盖率较小,仅2.1万户,约占全县总数的7%。沼气池的实际使用率约占已建单用沼气池的12%。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导致沼气池处于停滞状态;二是部分农户管理不善造成沼气池停窖、死窖等。全县境内无使用风能、太阳能的农户。农村新能源利用率极低,利用和开发远远不达标。

2.2 户用沼气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互助县属于地形环山地区,边远山区的农户限于经济条件,自筹款艰难。据统计,建1座沼气池需要配套“一池三改”,中央的投资款只有1 500元,项目户还需自筹9 000元左右,农户资金负担较大。

2.3 农村能源思想认识较低

在当地,农户狭隘地认为农村能源就是沼气,且认为沼气利用投资大,未将节约能源与能源建设、无公害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文明、增加农民收入等充分结合起来。

2.4 技术研发和培训力度不够

项目农户缺少农业生产技术与沼肥利用技术培训,导致沼气综合利用、综合效益不高,产业带动较低,链条延伸不长,发展缓慢[1]。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差,基础研究环节相对薄弱,基础性、创新性工作开展少、起步晚、水平较低,技术基础缺乏大规模发展理念。缺乏强有力的推广技术平台和平面,缺乏发展思路和长期规划,发展动力不足。

2.5 农村能源建设的需要和不确定性导致不能适应后续服务管理

农户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有限,一但出现问题,农户自己无法处理,而沼气设施地域分散性大,管护工作量大、工作面宽等。当前的服务体系不足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

3 对策

3.1 强化能源的后续服务管理力度

针对性地分析农村能源管理现状,明确问题,设立目标,建立高效创新的县、乡、村农村能源推广、研究、服务与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有利于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对农村能源指导、发展提供相关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建议[2]。

3.2 创新思想,促进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

改变传统思维习惯,确定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方位,进一步改变以前农村能源建设与经济对立的观念,出台有利于农村能源发展的规划,凸显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源工作理念。

3.3 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研究和改进生物节柴炉具,强化煤与柴草的节约率;集中对农户主要厨房炊事设备进行更新升级,鼓励农户对灶炉具更新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3]。

3.4 建立能源发展建设与“循环经济”互动互推体制

沼气开发和利用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沼气发展需要大量畜禽粪便作原料,对发展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契机,应在符合国家禁养区规划基础上,促进农户积累畜禽的家养量[4];优质的沼渣、沼液又成为优良的有机肥和饲料添加剂,形成“养殖—沼气—种植”可持续性和循环型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模式。

3.5 扩大农村能源利用形式,促进资源互补、技术转化

研究互助县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可操作性,强化农村能源新技术的利用和开发,创建协调、全面、系统的农村能源利用形式。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强化技术开发,积极与扶贫开发、设施农业、生态移民、暖圈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涉农项目进行资源互补,促进种植技术、节能技术、生物发酵、养殖技术的合理布局,促使技术整体化,加快转化模式的进程。

3.6 加快大中型能源工程建设进度

利用规模促進养殖速度,使规模化养殖深入人心。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为目标,大力普及和宣传户用沼气池建设,并加大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全力推动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向广度、深度方向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卜晓婧.浅谈农村绿色循环农业推广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9):155-156.

[2] 刘彪.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J].化工管理,2018(14):55.

[3] 许永兵,黄礼龙.京津冀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39(3):65-73.

[4] 甘红梅.新农村视阈下农村能源建设问题研究[J].绿色科技,2018(8):177-178.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