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
2018-10-20刘霞
刘霞
摘要 为了解肥东县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下的肥料利用率,开展了水稻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施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单位肥料获取量以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素,钾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小;肥料利用率为钾肥>氮肥>磷肥。
关键词 水稻;施肥;肥料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09-02
水稻是安徽省肥东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水稻生产面积在66 666.67 hm2以上,水稻氮、磷、钾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不高,不仅使资源浪费,也造成环境污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科学掌握肥东县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摸清肥东县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及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的效果,通过开展水稻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施用对比试验[1-3],研究水稻作物的肥料利用率,进而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分区施肥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位于店埠镇合浦村南胡岗组店埠一农户家庭农场代表当地肥力水平的地块,位于东经117°32′12.9″,北纬31°51′6.0″,海拔36 m。耕地土壤土类为水稻土,亚类为潴育型水稻土,土属为马肝田,土种为瘦马肝田;灌溉能力为旱能灌,涝能排;耕层深度为20 cm;土体结构A-P-W-B-C;地形部位及农田基本建设为合马路,格田成方后地势平坦,沟渠路配套;肥力等级为中等。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徽两优996,优质,抗高温,株高中等偏矮,分蘖力中等,产量8 250~9 000 kg/hm2。供试肥料:尿素(纯N≥46%)、过磷酸钙(P2O5≥12%)、氯化钾(K2O≥6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配方施肥无氮(PK)、配方施肥无磷(NK)、配方施肥无钾(NP)、配方施肥(NPK)。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0 m2,有明显的边界分隔,小区间搭建土埂,用1 m宽薄膜包裹土埂防串渗,小区留有排灌水“平水缺”,避免串水串肥。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管理措施相同[4-6]。水稻整个生育期氮、磷、钾配方施肥量(纯量)分别为180、60、75 kg/hm2,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期施入,分别为基肥、分蘖肥、穗肥。
1.4 试验实施
采用湿润育秧,4月28日整地,5月1日秧田播芽谷,6月6日人工大田栽插,秧龄36 d,移栽时株行距13 cm×27 cm,每穴2.5株苗;株高46.0 cm,绿叶数5.0片,茎基宽1.2 cm,单株茎蘖数1.3个,基本苗70.5万株/hm2。6月11日返青活棵,6月12日撒施乙苄除草剂并追施分蘖肥(无氮处理除外);7月13日追穗肥(无氮处理除外)。7月26日用40%甲氧·茚虫威+拿敌稳主治二代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预防稻曲病,兼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8月10日用甲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补治稻纵卷叶螟。整个生育期降水较多,小区排水通畅,没有受涝,也没有倒伏。根据病虫害调查和发布的病虫情报,及时加强防治,未受到病虫危害;各小区在水稻活棵后撒施除草剂,无草害发生。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适时进行田间调查记载,9月20日田间调查及理论测产;9月24日分小区进行单打单收晒干称重。
1.6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6月肥东县有效降雨累计5 d,降雨总量为92.0 mm;7月日照时数为237.4 h,自7月12日开始出现高温天气,其中日平均气温超过30 ℃连续20 d,日最高气温超过35 ℃连续17 d,在7月27日出现极端天气,最高气温达40.2 ℃;8月18—19日出现强对流天气,肥东县普降大到暴雨,降雨量为581.2 mm;9月出现连续阴雨寡照天气,造成水稻生育进程迟缓,收获稍推迟。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播期相同,随着试验肥料施用量和施用种类的不同,生育期不尽相同,最高相差4 d,成熟先后顺序为配方施肥无氮处理、配方施肥无钾处理、配方施肥无磷处理、配方施肥处理。
由表2可以看出,无氮区平均穗粒数、有效穗数、产量最低,其次是无磷区、无钾区,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结实率也最高。说明本区域内氮肥对平均穗粒数、有效穗数、产量影响较大,磷肥和钾肥影响次之。
由表3可以看出,配方施肥区处理纯收益最高,达到21 488.16元/hm2;无氮处理最低,为14 053.84元/hm2。肥料投入成本配方施肥区最高,为2 980.5元/hm2;无氮处理投入成本最低,為847.5元/hm2。
由表4可以看出,本次试验中氮肥利用率为37.01%,磷肥利用率为27.53%,钾肥利用率是39.08%。不同处理水稻植株及籽粒养分含量见表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7.01%,磷肥的利用率为27.53%,钾肥利用率是39.08%。
配方施肥产量最高,无氮区产量最低,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水稻无论是苗期、分蘖期、灌浆期、结实期均需要磷,因为磷在水稻体内移动性大,前期吸收的磷储蓄在水稻体内,后期可以转移再利用,磷对光合产物的形成及运输极其重要。无钾区有效穗数、穗粒数较配方施肥都少,表明钾肥对分蘖成穗、穗发育分化的影响较大。无氮区产量最低,表明氮肥对分蘖及穗发育很重要,无氮区分蘖少,穗数少,穗粒数少,但成熟偏早,千粒重最高,产量最低。
肥料利用率需要多年试验结果作为论证,而本试验的结论仅为1年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认证仍需继续开展此类试验。
4 参考文献
[1] 刘雪香.上杭县晚稻氮钾肥肥效试验初报[J].基层农技推广,2017(8):46-47.
[2] 杨志坤,于丽华,张云龙.临沧中海拔稻区氮磷钾肥效及利用率试验初报[J].临沧科技,2009(8):31-34.
[3] 李武伦,许储千,徐礼和.潜山县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初报[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154.
[4] 钱卫飞,徐巡军,钱卫东,等.不同土壤类型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83-85.
[5] 熊艳,王平华,何晓滨,等.云南省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930-934.
[6] 赵营,同延安,张树兰,等.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