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医养结合”发展路径研究

2018-10-20蓝振兴

现代交际 2018年13期
关键词:贺州医养结合

蓝振兴

摘要:贺州推动“医养结合”的建设应该以康养旅游作为突破路径。利用贺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夯实基础、凸显特色、区域联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着手,提升贺州康养品牌影响力和消费体验,打造具有贺州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

关键词:贺州 医养结合 康养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5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现象所引发的诸如“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问题在国家社会问题中越加凸显。医疗与养老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议程。“医养结合”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无障碍活动为一体的模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打破常规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状态,是一种能够将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健康康复和临终关怀等整合的康养模式。①2016年,贺州成为国家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城市,这是贺州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契机。

一、贺州推进“医养结合”建设的条件分析与选择

(一)贺州推进“医养结合”的优势

首先,贺州自身蕴藏的丰富康养文化资源即是推进“医养结合”的最大优势。在自然生态方面:贺州气候条件优越,森林、生物资源丰富,大气环境优良,水质与土壤中富含多种生命必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素。人文环境方面:贺州拥有深厚的饮食、饮茶文化。贺州自古以来就是“海陆丝路”对接交流的重要通道,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民俗风情浓郁。其次,贺州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交通四通八达。贺州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辐射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区位优势突出。最后,贺州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这为贺州“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贺州推进“医养结合”的劣势

“医养结合”对于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如健康保健、医疗康复等专业层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人才不足是贺州的劣势;贺州富川、昭平是国家级贫困县,钟山县、八部区是区级的贫困县(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不足。以贺州人民医院、桂东人民医院为主的医疗力量较为薄弱;贺州地貌类型以构造侵蚀的中、低山为主,岩溶地貌和岩溶化地貌次之,生态环境脆弱。

(三)贺州推进“医养结合”的选择

贺州的康养资源、区位、市场和政策等利好环境是其推进“医养结合”的沃土。但是贺州在医疗实力、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所不足。因而贺州“医养结合”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大康养品牌建设力度,促进人才培养和生态保护,走出一条“以养为主,以医为辅,旅游助力”的“医养结合”模式。

康养旅游是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②当前,贺州推进“医养结合”要充分利用贺州的自然生态、人文康养资源和精神康养环境,优先发展康养旅游,通过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来增强贺州康养品牌影响力,进而由康養旅游延伸至其他产业,形成贺州“医养结合”布局。

二、贺州以康养旅游推进“医养结合”的禀赋

贺州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城市,是“世界长寿市”。2017年,贺州全市24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472位,每十万人中就有二十位百岁老人,远超过国际公认的长寿地区标准。这表明,在贺州这片人瑞沃土上必定孕育有贺州独特的康养文化,如何将这些资源运用到康养产业之中,促使贺州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当下贺州“医养结合”的内容。

(一)优越的自然康养环境

贺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均气温20℃,气候温和,降水丰沛,辖区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成网,分布有桂江、贺江等水系,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生命必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此外,贺州还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贺州以山地丘陵为主,辖内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岩溶地貌,喀斯特溶洞分布数量多,规模大;贺州耕作土壤土质质量优良,富含钙、硒、铁、铜、锌等有益人体生命健康的元素;2015年12月中科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贺州森林覆盖率为72.8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空气优良率为100%,优级天数275天。总面积80km2的贺州姑婆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9.55%,分布有30多处天然瀑布,园内负氧离子高达15万个/cm3。③贺州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则是桂东地区良好的天然种子库和生物基因库,是不可多得的疗养圣地。此外,贺州“十八水”原生态景区素有“岭南九寨沟”之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二)丰富的人文康养因子

贺州是中国长寿美食之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多元的族群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形成其独有的饮食文化。贺州饮食讲究荤素塔配、均衡营养,尤以酿菜出名。无论是蔬菜类、瓜类乃至豆腐、果皮等都可做成酿菜,有着“无酿不成席”的说法,而酿菜能够将食材的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予以保留。饮茶是贺州重要的养生方式,有着千年的产茶历史。贺州茶品种极为丰富:昭平茶叶可制成不同功效的绿茶和红茶。客家擂茶更是上佳的康养饮品。贺州瑶族油茶利于祛湿驱障。贺州人深谙食粥养生之道,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灰水粥,是用米碎木烧成灰做的灰水,经过沉淀后加入水、大米等一起熬粥,能够生津养胃并起到增强人体抵抗能力和清心养神的功效。④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贺州的食粥养生提供了珍贵的食材和美味,银杏、红枣、瑶柱、百合等药材均可入料熬粥;早在北宋时期贺州人就懂得从野生柠檬中提取汁液为配料,有萝卜、沙梨、李子等各类瓜果蔬菜都可入坛腌制酸味,有健脾开胃之效。

(三)舒适的精神康养氛围

贺州的长寿现象与贺州人乐观、积极的精神和悠然的生活态度相关。贺州富川县福利镇是中国第四个国际慢城。贺州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是世界长寿市;在贺州,有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信都龙舟节、黄姚过火节、富川盘王节、上灯炸龙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贺州人通过这些节日抒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又能排解日常苦闷,愉悦身心;贺州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建置贺县到现在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深受中原、百越和湘楚文化影响,造就了贺州璀璨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古镇、古村落散布其间,状元村、黄姚古镇等充满温馨恬静的田园风光,是贺州人最为珍贵的精神康养环境。

三、贺州以康养旅游推进“医养结合”的措施

(一)夯实基础,深化资源开发

康养旅游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有着较高的要求。贺州以康养旅游推进“医养结合”需要加大如医疗、食宿、交通、商贸、通信的基建投入。将贺州康养旅游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美丽广西相结合,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助力旅游扶贫。建立和完善河流、地下水水质及大气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慎重对待喀斯特地貌区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贺州优势区位,面向珠三角港澳台地区打造高端食材、绿色果蔬和中草药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深化产品加工和延伸产业链,促进集约生产和产业集群。同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打击破坏旅游市场的行为。

(二)稳步前行,凸显自身特色

贺州的康养旅游要以全域规划的视角稳步进行,凸显贺州康养旅游特色,利用贺州康养禀赋优势,将民族文化、生态田园和特色饮食作为名片:将壮、瑶族、客家等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进行整理,利用贺州丰富的节庆文化为契机提升贺州康养旅游影响力,打造“一县一特色”的精品旅游;将疗养作为贺州康养旅游的侧重,由富川为中心,延伸“国际慢城”范围,打造全域田园综合体,为具有不同康养体验需求的群体提供不同康养体验。与大专院校合作,引进和培养康养人才。建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标准,避免恶性竞争;以贺州食疗为品牌,整理和挖掘贺州长寿饮食文化,结合“潇贺古道”绘制贺州长寿地图。

(三)加强合作,激发区域潜力

康养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提高将是推进贺州“医养结合”建设的重要内容。应避免市场产品同质化所造成的市场恶性竞争,积极同周边县域联动开发,实现资源互补。推动与周边的金秀、阳朔、恭城、永福等“中国长寿之乡”开发以休闲养生、康养健身、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和产品。充分挖掘和开发富川、金秀、恭城瑶族文化资源集群优势,培养瑶族传统康养民俗旅游体验服务,推动瑶医药文化,促进与相关制造业和制药业相结合,开发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康复辅具、功能食品等产品。推动养老房地产联合,打造医疗服务、康复疗养、健康管理等服务体系完善的康养产业基地等,激发区域连片资源开发潜力。

(四)立足创新,引领康养潮流

“互联网+健康”的康养模式正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国民对健康的重视而蓬勃发展。贺州要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加大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促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康养旅游和“医养结合”中的应用,搭建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行业交流大平台。。加快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提供智慧药房、精准医疗、移动疗养等服务,促进智慧健康型城市建设。严把引资门槛,为生命科学、医药健康、遗传基因等企业入驻提供发展沃土,促进康养产业集群。以创新凸显品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贺州在康养消费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将贺州康养产业打造成引领地区乃至国内外康养潮流的风向标。

注释:

①张晓杰.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政策选择[J].西北人口,2016,37(1):105-111.

②国家旅游局.《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16)[Z].

③农兴强,杨荣翰.论贺州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贺州学院学报,2006(4).

④黄燕群.贺州鄉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参考文献:

[1]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2013(12):11-14.

[2]杨景亮.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究[D].东北大学,2012.

[3]任宣羽.康养旅游: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J].旅游学刊,2016,31(11):1-4.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贺州医养结合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李鸿光作品选
邹燕作品选
浅析隔断门
浅析隔断门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国务院力推“医养结合”
多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获中央认可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