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耕文化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18-10-20李坤梁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李坤梁

摘 要:长碛古寨位于贵州省凤冈县,国家AA级旅游景区,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稀缺的自然景观资源。当地居民世代繁衍,形成独特的农耕文化。长碛古寨以旅带农的形式和当地居民,尤其是贫困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此外,本文对长碛古寨在乡村振兴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耕文明 长碛古寨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一、长碛古寨概况

长碛古寨是自汉代以来保存较好的古寨,位于凤冈县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稀缺的自然景观资源。古寨因洪渡河携带大量泥沙冲积成扇坝而成,其环山抱水,环境优美,形成了“金盘、玉带、花果山”的独特自然景观。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立,世代繁衍,创造了大量的男耕女织、渔樵耕读的农耕文化。

二、长碛古寨的战略定位

凤冈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凝心聚力发展第三产业,把长碛古寨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同时,携手奋进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每个镇(乡)打造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方针,更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长碛古寨作为凤冈县“北部转型”战略的重要基地,从农民这个基点出发,充分利用其独特稀缺的自然景观。丰富和发展农村这个面,以旅带农,以旅扶贫。再通过依据自身优势而形成独特的旅游模式,贯穿农业这条线。以点、线、面为发展模型,让乡村振兴带来的小康对当地居民实现全覆盖。

三、长碛古寨振兴途径

(一)产业兴旺,以旅带农,以旅扶贫

长碛古寨依托生态、人文资源,做好、做热、做强、做大旅游业,使产业兴旺,仅2017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长碛古寨根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花、水、石头、农耕、历史、旅游扶贫六要素为载体实施振兴战略,促进古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让“花开长碛”。长碛古寨由凤冈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洪渡河(乌江一级支流)成U形围绕古寨由西向东流淌而过,因多年来洪渡河冲击泥沙积淀,形成冲积扇坝,又与凤冈县玉龙山宝景区隔河相望,形成了“金盘、玉带、花果山”的独特自然景观。所以赏油菜花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古寨现有油菜农业示范基地200亩。同时大量栽植桃树、梅树、木槿和鲜花,让古寨四季花常开,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

2.收回洪渡河经营管理权。加大河流保护和巡查力度,严格执行禁渔期。同时种植河道树,修建垂钓台和露营平台。使洪渡河生态、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扩宽旅游面,实现工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3.利用洪渡河丰富的鹅卵石资源。垒碛岛、修花池、铺步道、砌墙坎,着力为古寨增添“古”的元素。修建了乡愁记忆馆、跳礅、水车、碾房等景观,打造了农耕稻草乐园。传承和发展提升农耕文化,让游客“记得住乡愁”,丰富第三产业文化内涵。

4.整合传统文化,融入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朱氏宗祠、谢氏节孝坊、禁止捕鱼碑、木房等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力度,充分挖掘长碛古寨及朱氏家族文化,完善对历史景观的保护制度。并引导群众自导自演了劳动号子、打闹歌、迎亲队伍、农耕等民俗民间文化节目,让游客“游农村、懂农业、爱农村”。

5.走以旅带农、以旅扶贫的道路,确保“一岗保一人”,为景区内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保障全年收入达贫困线以上。针对有劳动能力,缺土地的贫困户,采用聘请贫困户家庭人员作为工作人员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提升贫困户生活水平。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增加农民就业,让贫困户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如:古寨通过在旅游服务公司内提供榨油工、碾米工、船工等工作岗位共计15个,解决贫困户7人就业;其次通过与景区内大型农家乐、乡村宾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成用工准入协议,在条件满足情况下优先聘用贫困户家庭人员,充分保障贫困人口就业;通过聘用贫困户参与景区建设工程和项目实施工程,实现第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

(二)以旅为中心,增就业融产业

以旅游业促创业,达到“一店保一户”,逐渐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扶贫先扶智和学技为根本原则,立足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游客资源,通过为缺技术的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变“输血”为“造血”的帮扶。简化贫困户在景区的市场准入程序,鼓励贫困户自主創业,开办农家乐、小型农家超市、特色旅游产品加工、特色土特产制作与销售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对贫困户创业进行跟踪帮扶,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指导帮助,充分调动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拓宽增收渠道。通过技能培训,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业,如景区内特色灰豆腐果加工,特色土蜂蜜养殖、特色绿豆粉生产等小作坊。另外成功开办小型农家超市2家,小吃摊点10余个,真正让贫困户从“等、靠、要”的“输血”式扶贫现状转变为自主创业增收的“造血”式扶贫模式。

以旅游业带产业,实现“一业保一片”,针对无劳动能力、无脱贫门路的贫困户,在景区建设规划中,以提升整体收入水平拉动贫困户生活水平,使景区内的区域协调发展。古寨采取项目建设进景区、示范建设进景区等具体措施,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人居环境,提高贫困户整体生活水平。2017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投工3000余人次,进组路硬化10公里、排污沟建设6公里、房屋改造12栋、院坝硬化2800平方米、改厕改圈50间,拉动村民就业70余人。

在古寨实行“三变”战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的“土地资源”变资产,让农民的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东。对有土地但缺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整体发展观光农业,主要以适应景区打造的无公害规模化油菜、水稻种植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的现代化。采取优秀油菜、水稻品种试点种植并推广,莲藕、万寿菊、经果林等经济作物规模种植等形式,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保障贫困户收入水平。加快经营体系的现代化,全年发展油菜种植1000亩、莲藕5亩、万寿菊植100亩,共收益200余万元。通过旅游业带动第二产业,在创新渔业资源管理基础上,成功建成特色酸杂鱼加工厂并投入生产。在无公害规模化油菜、水稻种植基础上,成功开发出土榨油和碾子米等特色旅游商品并建成小作坊生产。在景区经营水上娱乐、沙滩烧烤、垂钓管理和乡愁记忆馆等项目收益资金中,对两保户、因学致贫等贫困户家庭进行支助,实现景区内区域协调发展,“一业带一片”助推脱贫攻坚。

(三)生态宜居,定级定位

长碛古寨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优美。古寨内有农户220户,1080人,传统建筑在村落中占75%,占地面积12551平米。古寨除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外,在凤冈县农村人居环境整體改善“10+N”行动计划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使古寨既生态又宜居。同时,古寨全方位协调、整合项目资金,及时为古寨项目服务,加大项目的建设力度,先后整合交通、财政、扶贫、古村落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约1300余万元,完成了长碛寨门、进寨路、观景台、观景步道、房屋改造、庭院硬化、连户路、公厕、湿地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长碛古寨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胜地,让游客流连忘返。

(四)打造治理有效景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长碛古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和传统的农耕文明交相辉映,形成古寨独特的长碛文化和乡风文明。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朱氏家族世代居住始,辛勤耕耘,为古寨留下了丰富而独特长碛文化。长碛文化包含的不仅是历史留下来的忠孝等传统文化,还包含着历代长碛人对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古寨有嘉庆“圣旨”旌表、龙泉知县题联的长碛“谢氏节孝坊”、清光绪年间的禁止捕鱼古碑、“朱氏宗祠”、“上衙”、“下衙”、“打板沟”、“回音壁”等稀缺历史景观。每一道景观都承载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延续着古寨的乡风和民俗,然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形成德治的良好氛围。自古以来就形成以德治理村庄的良好氛围。

长碛古寨自1992年建村到2014年隶属新建社区,设长碛组。景区设立后,为健全组织机构,在充分调查和酝酿的基础上,配齐配强了长碛党支部班子成员,支部在旅游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成立了以退休干部、组长、有威信的群众为成员的议事小组,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带领群众参与景区建设与发展,积极为景区建设献计出力。在漫长的改革中形成具有长碛古寨特色的自治形式。古寨为实现景区的建管分离,探索开启了景区公司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模式。引导新建社区成立长碛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公司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公司制度进行管理,实现古寨景区管理的规范化、公司化,形成以农村和旅游公司交叉的“网络”法治体系。从而健全和发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治理有效的现代化生态景区。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长碛古寨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结合公司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尤其是向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方向努力。乡村要振兴,振兴是大事业。振兴后要避免成为“空心村”。长碛古寨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农耕文明”这个关键词上下功夫挖掘、培养人才,利其器。

长碛古寨由一名社区副书记担任公司法人,主要负责景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和项目经营。在县委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统领下,实事求是确定古寨定级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同时,招录一批具有导游资格证的凤冈县生源的优质导游等,健全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收纳经验丰富和富含农耕文明、文化的厂商、企业入驻古寨,形成以守住长碛生态为底线,富裕当地居民为目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六)小康古寨,生活富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长碛古寨旅游服务公司目前经营型收入累计达107000元,其中碾子米和土榨油收入16000元,木船体验收入18000元,租赁收入达6000元,收取渔业资源补偿费3000元,建筑施工队劳务收入60000元。人均收入上一个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档次。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破除旧思想时要保障百姓利益

长碛古寨“以旅为中心”,坚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坚持长碛文化为“农魂”。古寨因较长时间受自然经济禁锢,居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思想难以破除。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的影响,发展旅游业和集体统一规划使用耕地,短时间内在民众中较难突出“重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土地流转,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要较好的引导当地居民,协调好百姓利益,让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结果。

(二)注意政策的调整,处理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矛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协调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政策,使两者有效地衔接。不要走入把乡村振兴简单地理解为发展旅游,把脱贫攻坚简单地理解为增加居民收入的误区。

(三)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民俗文化的提升提炼

景区在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上要进一步挖掘,增加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提升提炼民俗文化,不局限于传统的、常有的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进行专业研究,形成区别于类似地域的民俗文化,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四)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引进

不管是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还是在文化挖掘方面,都离不开人才。人才强队伍强,人才新道路新。长碛古寨虽然在生源性人才方面占有优势,但专业化建设、现代化建设方面是薄弱环节。在长期发展中,人才是关键,要以“人才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让人才愿意来,愿意留,愿意付出努力,让古寨的发展更智力化、更专业化、更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继松.2018年凤冈县政府工作报告[R]. 凤冈县县政府办公室,201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9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4]肖唐镖.近十年我国乡村治理的观察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6):1—11.

[5]封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贵州农村改革[J].理论与当代,2017(11):7—9.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