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夯实基础知识的策略
2018-10-20张文新
张文新
[摘 要]农村初中学困生普遍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夯实语文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关键在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困生掌握课前预习、课堂聽讲、课后作业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讲析法、比较法等多种教法,培养学困生勇于质疑的习惯。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1-0013-02
要夯实语文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困生绝大部分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了早日改变他们不利的学习局面,教师首要工作就是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得相当有道理,可惜有部分教师没有领悟到它的精髓。教师的一贯做法是告诉学生课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本;对不懂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词语要勤查字典词典;勾画出重点字词句,反复阅读。以上的课前预习方法指导,对于语文学困生来说定会觉得笼统,教师说了等于白说。“认真阅读课本”,达到什么标准才算“认真”?一篇课文,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不懂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词语太多,他们要查字典词典,真有点吃不消。“勾画出重点字词句”,有明显标志吗?因此,教师要授人以渔,直截了当地告诉学困生,最好的课前预习方法就是完成每一课“研讨与练习”中的有关练习题。例如学习现代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教师在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上,可以让学生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总共七个词语);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困生既掌握了课前预习方法,又尝了到成功的果实,自信心激增,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古诗词或文言文的课前预习方法指导,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
2.课堂听讲的方法指导
教师上课时,要让学困生避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应首先明确告诉他们本节课的重难点及基本知识点,让他们有具体的学习内容。例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第一课时),教师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基本知识点——小说的三要素及作家作品。只有掌握了课堂听讲方法,学困生才会轻装上阵,全神贯注紧跟教师的思路,有目的地做好记笔,认真讨论问题,学起来才会游刃有余,自信心定然增强。当然,建议每节课将近下课时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困生就本节课有疑惑的内容自由提问,师生共同探讨,让他们当节课解决遇到的疑惑,确保课堂高效。
3.课后作业的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务必让学困生明白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当节课所学内容,只有重复多练,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困生就是因为日常学习中没有复习的习惯,思想上忽视课后作业的作用,最终导致没有彻底掌握当节课所学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的知识就忘掉了。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例如教学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第二段,教师当节课布置了几个词语(苦、劳、饿、空乏、动、忍)的解释作业,让学困生掌握使动用法,只要他们重复训练,应该容易扎根脑海的。可见,学困生务必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巩固,遇到疑惑,及时解决。
4.复习总结的方法指导
随着知识点的增多,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学过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便于他们牢记。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针对不同基础知识的类型,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1.讲析法
有关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例如讲授反问句和疑问句时,教师首先列出学生身边的典型例子。例句(1):“你怎么能偷同学钢笔呢?”例句(2):“你什么时候偷同学钢笔的?”其次紧扣例句的主要特点去讲析。反问句特点是“答案在句中,不需回答”,如例句(1),意思是你不能偷同学钢笔,答案在句子中,无须回答;疑问句特点是“答案不在句中,需要回答”, 如例句(2),答案不在句子中,需要回答“什么时候”。最后让学困生反复列出身边的例子,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
2.比较法
对于些容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多采用比较法。例如区别说明方法中的作诠释与下定义。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简便方法,用“A是B”能否换成“B是A”来确定下定义和作诠释。下面列举两个例子,例(1):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例(2):李红妈妈是穿裙子的。其中,“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可改为“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前后两种置换方法都通过,所以此句属于下定义;“李红妈妈是穿裙子的”不能换作“穿裙子的是李红妈妈”, 前后两种置换方法不一定通过,所以此句属于作诠释。通过比较法,学困生就很容易区分作诠释与下定义这两种说明方法,总比教师讲得天花乱坠,他们听得一头雾水好得多。
当然,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提问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培养学困生勇于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礼记·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疑”是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学困生质疑“狼籍”和“狼藉”有什么区别时,教师可以如此解释:“狼籍”是“狼藉”的异形词,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统一规定为“狼藉”,“狼藉”( láng jí)释义“形容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如声名狼藉(形容声名极坏)、杯盘狼藉。这样一来,学困生定会茅塞顿开。又如“暴发”与“爆发”的区别。两个词语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如“山洪暴发”,后者强调爆炸性,如“火山爆发”“爆发革命”。通过举一反三,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就形成,勇于质疑的习惯也悄无声息地培养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及时主动提示学生勇于质疑,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补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提升语文学困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就要想尽一切方法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 参 考 文 献 ]
[1] 赵中学.注重“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3).
[2] 陈建源.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上)[J].语文教学通讯,2003(Z3).
[3] 尹巧云.让高效课堂教学闪烁人文和智慧之光[J].科教导刊,2015(7).
[4] 黎省元.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7(1).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