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1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体会

2018-10-20王洋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

王洋

【摘 要】目的: 学会如何筛选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病例,掌握保守治疗和手术保脾的方法,探讨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脾破裂31例保脾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绝对卧床,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抗炎、补液,必要时输血; 持续禁食、胃肠减压; 24H监测生命体征, 反复测定血红蛋白,及时复查B超和CT;卧床2周后适当活动。结果:26例非手术治疗成功,5例保守治疗失败。4例住院期间手术切除脾脏。1例出院一个月后,再次破裂,手术切除脾脏。保脾治疗出现并发症19例,其中再出血5例,炎性肠梗阻1例,发热(体温>38度)4例,血小板增多(>500×10^9个/L)9例。保守成功率84%,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能准确评估脾破裂级别,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复查相关检查,对部分外伤性脾破裂(依据我国 “脾脏损伤程度分级” Ⅰ级和Ⅱ级)的患者,综合运用保脾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脾破裂;非手术治疗;脾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60-01

外伤性脾破裂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在闭合性腹外伤中约占20%~40%[1]。传统上外伤性脾破裂以手术切除脾脏为主。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认识到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且随着脾脏切除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逐渐增多,故外伤性脾破裂后,不少普外科医师主张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选择脾破裂保脾治疗。我科自2012年至2 017年共保守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1例,除5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9例,年龄 17岁一84岁,平均38.7岁。致伤原因:车祸23例,刀刺伤2例,坠落伤2例,踢伤4例。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肋骨骨折27例,血气胸9例,肝损伤3例,胰腺损伤2例,肾脏挫伤5例,颅脑损伤11例,四肢和/或骨盆骨折6例。

1.2 诊断 31例患者均有左上腹部外伤史,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有轻度失血性休克6例,腹膜炎体征者14例,腹腔可抽出不凝血6例,全部病例均行腹部B超或/和CT检查,提示:脾破裂。脾损伤的程度(根据我国学者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讨论通过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将脾损伤分为4级。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Ⅱ级:脾裂伤总长度>5.0cm,深度>1.0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本组Ⅰ级 12例,Ⅱ级17例,Ⅲ级2例。生命体征不稳或Ⅳ级患者,均急诊行开腹脾切除手术。

1.3 治疗 31例患者住院初期,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绝对卧床、禁食水、药物止血、补充血容量、抗炎;常规胃肠减压,导尿,予开塞露通便;行血型配对并备血,必要时输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完善术前检查,必要时及时手术;处理合并伤;动态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凝血,数次床旁B超/CT评估腹腔出血情况。

2 结果

31例患者住院天数为14天至27天。26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出院前复查血红蛋白均已正常,B超和/或CT提示腹腔积液已基本吸收。伤后2周至1个月,复查发现有血小板增多(>500×10^9个/L)的患者,及时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术后3个月至半年劳动力恢复,再次复查B超和/或CT提示脾脏形态良好,且未出现血栓性疾病。4例患者在住院6小时到一周时间内,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率增快/下降、血压下降,甚至意识障碍,而中转手术。手术证实脾损伤属Ⅲ级的3例, 属Ⅳ级的1例。1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出院。后因做重体力劳动,而再次出血, 入院后急诊行脾脏切除手术。治疗中输血量(含悬红和血浆)最多5600mL, 最少200mL, 未输血19例。

3 讨论

3.1 诊断 仔细询问病史,对左胸部、背部和左上腹部外伤的患者,和/或伴有左侧肋骨骨折,尤其9/10/11肋骨骨折的患者,应尽早完善B超和CT检查,并嘱患者绝对卧床,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比如咳嗽、排便等。对多发伤患者要有高度的警惕性,避免遗漏诊断。此外,对有左侧躯体外伤,但早期无疼痛症状的患者,还应考虑到延迟性脾破裂的可能,需留院密切观察。诊断性腹腔穿刺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疑诊有脾破裂患者,常规作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本组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6例 (19% )。一次穿刺阴性不能轻易排除脾破裂,可反复多部位穿刺。[2]

3.2 保脾治疗的选择 非手术治疗,减轻了因手术带来的痛苦,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非手术治疗存在下列缺点:1、容易误判脾脏受伤级别;2、难以处理合并伤;3、输血带来新的问题;4、迟发性出血;5、长期卧床的相关并发症。

保脾手术治疗,根据 Gall脾创伤分级标准,分级选择适合的保脾术式。脾修补术:适于Ⅰ-Ⅱ级,包膜裂伤或实質线形裂伤;脾部分切除术:适于Ⅲ级,单纯修补难以止血或组织失去活性;部分性脾栓塞术:适于I~ Ⅲ级,休克症状不重,无腹腔空腔脏器破裂的患者。[3]

3.3 总结 保脾的适应证:①血流动力学稳定或仅伴有轻度失血性休克,经过补液及输注红细胞后,血压稳定,且无继续失血表现;②没有合并严重腹腔脏器损伤及腹腔感染;③脾损伤程度为Ⅲ级以下;④脾脏本身无病理改变。[4]在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循 “ 生命安全第一、脏器功能第二”的原则,对脾脏损伤程度、腹腔出血程度、合并伤等情况综合进行评估,谨慎采取保脾治疗[5]。

参考文献

[1] 张牧,姜洪池.保脾措施今日观[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 5) :377— 378。

[2] 张福全,朱耀辉.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31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19(25) : 3218。

[3] 孙智勇.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3):248-249。

[4] 李龙,陈勇,沈立平.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学杂志,2005,43( 9):595-596。

[5] 晏铸学,买小军.脾破裂的保守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69-170。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成人钝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研究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