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0-20龚建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急危重症急诊呼吸机

龚建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82例急危重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41例实验组与41例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及呼吸复苏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44.53±5.75)min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55.87±6.11)min,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为92.68%,参照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60.97%,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缩短呼吸稳定时间,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09-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mergency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y, 82 patients with acute critical illnes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8 February 2017,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41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41 reference groups by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 The respiratory stability time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respiratory stability (44.53 + 5.75) mi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55.87 + 6.11) mi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2.68%, and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60.97%,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P < 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y emergency ventilator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respiratory stabilit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life, and be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emergency; ventilator; staged treatment;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本次研究對象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82例急危重症患者,分析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82例急危重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41例实验组与41例参照组,参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46.5±2.3)岁;其中女性20例,男性21例;实验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45.5±2.3)岁;其中女性21例,男性2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未出现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擦实施传统呼吸支持,实验组患者实施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具体方法为:

第一阶段。患者取复苏体位,对其予以徒手呼吸支持处理,实施心脏复苏,对复苏效果进行准确判断,之后取仰卧位,并将其放置抢救床上,将头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在患者身体两侧分别平放上肢,以此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如果患者颈部存在创面,需对患者予以咽喉导管实施通气处理,及时清除患者咽喉部异物;若患者颈椎健康,则可将患者下颌抬高,以此对缓解患者呼吸道梗阻症状,同时控制舌后坠,及时清除分泌物。

第二阶段。若患者出现呼吸道受损情况,则需立即予以患者有创通气治疗;若患者出现面罩给氧治疗效果不佳或自主呼吸受抑制,则需对患者予以口部气管插管处理;若患者出现呼吸消失或心跳停止,则需对患者予以鼻塞或鼻导管吸氧处理,也可对患者予以面罩治疗。

第三阶段。为患者建立创伤气道,针对生门区阻塞缓则和,需对其予以环加甲膜穿刺或气管穿刺处理;针对出现呼吸系统原发性损伤患者,可对其予以气管切开处理。

第四阶段。建立气道后,对患者予以简易呼吸机治疗处理,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之后予以呼吸机呼吸支持治疗。

1.3 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及呼吸复苏成功率。呼吸复苏成功标准为:缓则和血氧饱和度超过90%,呼吸频率在25次/min,12次/min。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82例急危重症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t检验,以x±s形式展开患者呼吸稳定时间,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 实验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44.53±5.75)min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55.87±6.11)min,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 实验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为92.68%,参照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60.97%,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危重症患者具备病情严重、危急的特点,因此,有效及时的治疗措施对危重症患者生命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临床常采用呼吸支持方法治治疗危重症患者,传统呼吸方法是根据按照医生临床经验开展的護理治疗活动,但过度利用医疗资源会导致患者创伤加重,进而导致呼吸治疗处理失败,使得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而阶梯型呼吸处理严格遵循从受到机械、从简到繁的治疗原则,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呼吸支持方法,进而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健康[1-5]。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82例急危重症患者,分析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44.53±5.75)min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55.87±6.11)min,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为92.68%,参照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60.97%,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缩短呼吸稳定时间,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芳,荣阳,荣根满.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27):66-67.

[2] 曹立煜.探讨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6):3507-3508.

[3] 孙克彬.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7):15-16.

[4] 周秀芳.34例急危重症患者急性期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4):2172-2173.

[5] 周秀芳.34例急危重症患者急性期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4).

猜你喜欢

急危重症急诊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江苏省南通市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分析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