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2018-10-20陈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螺旋CT临床诊断

陈明

【摘 要】目的:使用我院2012年新引进的飞利浦双排螺旋CT机对6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研究螺旋CT对于鉴别和诊断肝细胞癌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增强扫描和全肝平扫。在造影剂注射30秒之后开始扫描肝动脉,75秒之后开始扫描门静脉。对所有病灶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并合理分析。结果:在肝动脉期的扫描中,共发现了68个病灶,其中的30个表现出均匀强化的特点,另36个表现出不均匀强化的特点,剩下的2个为表现出明显的强化。在门静脉期的扫描中共发现了61个病灶,都是低密度的,其中有12例可以看见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另外还有8个病灶可以看见假包膜的形成。结论:螺旋CT扫描可以充分地反映出肝细胞癌的主要特征,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肝细胞性肝癌;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03-01

CT扫描技术在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新兴的螺旋CT扫描技术,它具有扫描的速度更快,准确性高的特点,克服了很多传统CT扫描技术的缺点,对临床医生的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本次实验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螺旋CT对于鉴别和诊断肝细胞癌中的重要价值。具体实验信息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岁-70岁之间。均已确诊为肝细胞性肝癌,其中38例经手术或者活体检验证实,其余22例通过其临床资料即甲胎蛋白检验呈阳性,并结合多种临床影像学的检查(包括血管造影和和超声等)等方法得以证实。

1.2 实验方法 使用我院2012年新引进的飞利浦双排螺旋CT机对这6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仪器型号为MX4000。

进行检查之前要求患者禁食四个小时,扫描前半个小时患者口服2%的泛影葡胺0.8L以充盈肠胃。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肝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浓度为350的碘海醇。造影完成30秒后进行肝动脉期的扫描,75秒之后开始扫描门静脉。每次扫描的时间在15-30秒之间,扫描期间注意让患者屏气。

2 结果

该60例患者总共发现68个病灶,大小在1-7厘米之间。

2.1 全肝平扫 全肝平扫检查共发现38个病灶,其中34个是低密度灶,其密度有些均匀有些不均匀,不均匀的病灶可以看见密度更低的脂肪变性或者坏死区域。其余4个因合并脂肪肝所以表現为高密度灶。有1个病灶中含有高密度的钙化灶。

2.2 肝动脉期扫描 在肝动脉期扫描中共发现68个病灶,CT表现形式较多,其中的30个表现出均匀强化的特点,另36个表现出不均匀强化的特点,剩下的2个为表现出明显的强化。病灶的周边或者中心可以看见供血动脉的有3个。

2.3 门静脉期扫描 在门静脉期的扫描中共发现了61个病灶,都是低密度的,其中有12例可以看见门静脉癌栓的形成,主要表现是门静脉的主干或者分支有增粗的现象,充盈出现缺损或者是不显影。另外还有8个病灶可以看见假包膜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周边有完整或者不完整的 高密度带。

3 讨论

原发性的肝细胞性肝癌是一种来自于肝脏细胞或者肝脏内导管的细胞的恶性肿瘤,作为当今社会中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具有发病隐匿、发展迅速、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的特点。据以往临床经验可知,肝细胞性肝癌的高发年龄为42-58岁,是一种中老年病。但是近年来各项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病率具有年轻化的趋势,高发年龄已经提前到35-52岁。此外肝癌的发病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陆地区,我国东南部高于西北部。从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肝癌患者来看,也同样反映出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发病率年轻化的特点。

中青年患者体内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一旦发生肝癌病变,癌细胞增长速度会很快,恶性程度也比老年患者高。经查证资料得知,肝癌发病率年轻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活习惯不良,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酗酒、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等。②滥用药物。③没有良好的心态。

随着目前影像学的检查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利用影像学手段检出以及定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准确率也不断提高。传统的CT扫描技术的扫描速度慢,很难在肝癌强化地峰值期完成扫描。除此之外,由于一些病灶表现出低密度的特性,因此在传统CT扫描中不宜与其他的病变相鉴别,对于一些细小的病灶也容易发生遗漏的现象。新兴的螺旋CT扫描技术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缺点,可以以极快的速度来完成扫描,除此之外,螺旋CT扫描技术相对于传统肝脏平扫,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医生的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综上所述,螺旋CT扫描可以充分地反映出肝细胞癌的主要特征,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肝癌全人群生存率的分析和比较[J]. 高姗,杨万水,张薇,高静,项永兵.肿瘤. 2010(12)

[2]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J]. 项昆,赵鹤亮,张亚杰,郑昌英.实用癌症杂志. 2014(09)

[3] 增强CT技术与MRI在诊断肝癌准确性方面的对比研究[J]. 张建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24)

[4] 肝癌100例CT影像诊断分析[J]. 武耀丽.中国医药指南. 2015(07)

猜你喜欢

螺旋CT临床诊断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阑尾粪石征象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