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初探

2018-10-20俞红成

文理导航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

俞红成

【摘 要】传统应试教育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则是“有效教学”。在生物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有效教学”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之前的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擅长搞“题海战术”,教师一味地实行单向灌输式的“填鸭教学”。导致教师累、学生苦,教学成本高,学生则很多都成了知能脱节、主体缺失的“标准产品”,效率很低。传统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能够取而代之的则是“有效教学”。就生物学科而言,通过生物学习,学生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现象、事实、规律;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对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等等,这就真正实现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掌握学生身心规律,使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说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实现课堂教学最大效果的关键,那么尊重学生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尊重学生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体液调节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对此学生已有很多感性认识。而且有些知识与学生自身有关,学生很感兴趣。但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以被动的听和记的方法进行授课,结果教师讲得吃力乏味,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教学失去原想应有的有效性。现在可以换一种方式:首先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然后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准备一些多角度的问题,按照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动物激素的分泌、相关激素间的作用、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等不同内容把问题分为4个专题提供给学生。学生分组选择其中的任一专题(教师参与调剂,避免组间的重复),组内4人进一步分工细化,每人负责不同的内容,利用课余和自习时间,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资料,然后组内成员间合作互动,分析整理,建构本专题的知识和概念。由于每组只查阅了一个专题的内容,要想获得完整内容就必须进行组间的合作互动,因此,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分组相互交流各自的成果和心得,其间教师及时点评,最后学生获得本节完整全面的知识。在交流时,每组同学不仅认真倾听其他组的介绍,还及时提出问题进行咨询、讨论,促进了组间的互帮互学。交流中有些学生还提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激起了更多的同学进一步的寻求答案的欲望,结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异常高涨,提问和答疑的参与意识非常强,学习效果显著。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教学,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其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溢于言表,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获得有效教学的第二个关键就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对于营造课堂的气氛就显的十分的重要。以一首歌《我不想说我是一只鸡》开篇,在繁忙的高考复习的课堂可以听到比较幽默的歌,看到有的学生就随着音乐也在一起哼起来了,课堂的气氛就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趁学生听歌的过程中提出了几个问题:1.在这首歌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2.引起鸡患病的罪魁祸首是谁?3.它是怎样的一种生物?4.它是以什么作为遗传物质的?对于第一个问题,平时喜欢听歌学生来讲,他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禽流感)。第二个问题也是很容易,学生也比较容易的答出来(禽流感)。对于第三个问题,虽然有些迟疑,但是还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它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最后的问题中学生就出现了争议,到底它是以DNA做为遗传物质的还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呢?为了解决学生的争议进入复习主题,使教学效果理想,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与实践相结合

以生物科学发现史的学习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模拟体验式的探究获得的知识,可以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扎实,更容易在新的情景中去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还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践证明的确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述“生长素发现史”的内容时,生长素发现史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植物的向光性运动已有认识的基础之上,设计时采用师生互动的讨论、谈话的方式通过不断提出有价值的、导向性明确的问题来指导学生的思维。设计时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及由此得出的结论;然后由教师介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的一些问题,请学生依此推出结论;再由教师呈现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做出假设,继续新一轮的探究。如此螺旋式的不断上升,在不断的模拟体验中渐进式地重走科学家发现生长素之路。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遗传物质的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内容的教学均可进行这样的思维体操的训练。生物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生物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生物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这表明新课程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新课程要求在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习生物,培养发现生物问题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学习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二)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有效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都是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来推进教学改革的進程,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马利君.普高生物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学生教学2006.7

[2]许雅芬.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探索[J].生物学教学,2004.11

[3]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4]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

[5]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