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浅谈幼儿创意乐动课例设计

2018-10-20陈沛铃许雅纯杨雯罗丽聪詹倩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

陈沛铃 许雅纯 杨雯 罗丽聪 詹倩

摘 要: 创意乐动课堂是结合音乐律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课堂,在实践中将节奏和动作结合起来,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肢体表现,充分地在音乐和节奏里发现自我,在即兴音乐里用动作表达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在课程活动中不断挖掘幼儿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灵感,运用音乐、舞蹈、美术、律动、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融合。创意乐动课例是能够根据现代幼儿园课程的不足、幼儿年龄特征进行创意乐动课例设计的作品,每位儿童的自主创造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使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孩子的课堂”,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关键词: 幼儿创意 乐动课例 活动设计

当前,国内学前教育的课程活动设计大都出现了功能固定划分、难以相融的现象,课程的质量和内容都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理论,实践探索,科学总结,再实践发展。创意乐动课例设计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而开设的一些以发展幼儿创新、创造力、想象力为主的创意性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让幼儿在一定的规则内自由发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幼儿尽可能处于新鲜状态,更好地引发幼儿的情感律动,增强幼儿的创造灵感,引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在大胆的想象中尝试新的思维模式,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增强。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意性课堂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表达表现机会自由创造。

一、创意乐动课堂的特点

1.独特性

创意乐动课堂的内容设计不同于以往,不只是专注在传统的单一元素上,更多地考虑综合艺术元素的相交融合。例如,在认识三度空间的课例设计上,将绘画与舞蹈相融合,让幼儿在理解基础上将想象的三度空间里的事物进行即兴绘画创作,完成绘画后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直到最后幼儿可以与教师一起合力创作一组简单的律动舞蹈操。因此,富有综合性元素的创意乐动课堂能更好地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在课堂上体验不同元素融合的新鲜感和趣味感,更好地激发想象力,促进其再度创造能力发展,并且使其自由全面地发展。再者,创意乐动课堂中的音乐教育方式吸收了达尔克罗兹音乐体系中将听觉艺术、视觉、运动觉相互结合和转化的观点,且充分践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节奏将音乐与语言、动作三者相结合”的想法。在综合两大音乐体系后,撷取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加以理解及实际运用,使幼儿最大限度地通过音乐感受和表现自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创新性

项目以创意乐动的内容设计探索实验为主,根据幼儿的年龄、学习能力的层次要求,幼儿心理需求特点和不同的授课工具做出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无论是研究内容、主题、实践方式还是设计方案的实施都别出新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项目创新的目的是使幼儿在生理、心理、思维、智力等方面得到健康、愉快、进步的发展。项目根据现代幼儿园课程的不足、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创意乐动课例设计,使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使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幼儿的课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顺应幼儿自然的身心发展需要。学前期为每个人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也是发展创造力的基础性时期,所以培养学前幼儿的创造力符合社会时代的要求。创意思维是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变现出一定效果的,虽然在不可操控性的课堂中还存在不足,但基本能够达到课堂所需创意想象表达的目的。

创新就像一个小茶杯,可以任我们临摹、仿造,但是我们要从本身挖掘、再创造,创造前所未有的。项目创新创造的艺术性和非拟化,就好比艺术活动这件华丽的衣服上面的钻石,是可以模仿创造的,但是创新即再造升华,其升华之创新是难以完全模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的发生伴随“想象”、“直觉”、“灵感”之类的非逻辑。与往常有所差异的是“思想”、“灵感”、“直觉”等,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问题和对象而异。因此,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极强的特殊性、随机性和技巧性,他人无法完全模仿、模拟。与其具有相似特点的艺术活动亦如此。艺术活动即每个人充分发挥才能,包括利用直觉、灵感、想象等非理性的活动,其表面现象和过程中常常以模仿方式学习。有创意乐动所要求的授课方式的新颖、实操性强等特点,正是将创造性思维活动与艺术活动交融创造产生火花的,目前国内幼儿园课程比较单调,交融性较低,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绘本等活动的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幼儿在课堂中以多方式表达自己,强调自由性课堂突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课堂积极性,提升幼儿的注意力。

3.科学性

尊重学前儿童能力的个体差异,课例设计中利用美术、游戏、音乐等多种活动,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幼儿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反而释放了幼儿的双手、眼睛,以获得更多的对时间、空间等的感知,激起幼儿的创造力。同时在课堂中,幼儿增强了参与感,情绪倍加愉悦。

创意乐动课堂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和学前儿童身体及动作发展的特点。由于舞蹈是身体能力训练,太早进入舞蹈训练对小孩子的肌肉和骨骼發育不利。所以在学前期,幼儿最需要发展的不是舞蹈技巧,而是培养对舞蹈肢体的理解感知能力和敢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身个性的能力。创意乐动课堂是根据现代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将幼儿作为具有表现能力的完整个性对待的。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发挥创造力,用肢体表达所感所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4.可行性

针对幼儿而言,项目设计内容围绕“认识身体”、“速度”、“空间”等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分两个课时,循序渐进,符合幼儿发展认知能力,且能使幼儿开阔眼界,促进幼儿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综合发展。课程教具的设计根据学龄前儿童年龄特点对材料、场地进行调整变动,使用的材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使教具具有趣味性、经济性和耐用性等特点,节省教师的精力和材料的耗费。课例设计内容与地域文化及时间变化相交融,实现本土化教学。

此外,我们有较多机会进行实践性操作,不断检验该课例设计的可行性,使其日臻完善,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二、创意乐动课堂的设计思路

创意乐动课堂课例设计可从以下五个主题内容思路进行设计:

1.肢体动作

通过音乐、故事、游戏、舞蹈的方式让小朋友认识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在一定的舞蹈能力和经验范围内,将身体动作转化为肢体语言积极参与活动,表现活跃,并体验创意律动课堂的乐趣。

第一课时:主题《我的身体会跳舞》。

教师利用提问法引导幼儿进行肢体表达,如甩头、挥手、跳、踢等,让幼儿自己探索身体动作,以此作为本课堂的导入。在活动开始前准备一张幼儿高度的纸板,绘画人体图像,各身体部位可拆卸重组,主要包括头部、胸部、腰部等。让幼儿先观察,进一步了解认知自己身体各部位并对人体图像进行正确组装,同时利用教具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肢体表达。组装完毕后将韵律操带入课堂,在一定的动作经验积累后,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选择动作进行律动创作,实现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动作的教育目标,在自主舞蹈中老师能抓住幼儿的创意亮点,并且加以引导和挖掘,加深幼儿对动作的创造性表现的认知。

第二课时:主题《我的身体会跳舞》。

以第一堂课为基础进行扩展和延伸,由浅入深,由粗大动作延伸至精细动作,从而使幼儿认识到用肢体表达情绪情感,增强表演自信,提高对音乐、舞蹈的认知能力。本次课程有意识地进行多种精细动作训练作为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凭借手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引用第一次课程人体图像的各个部位进行导入,带领幼儿再次认识身体各个部位,加深印象,把重点放在带领幼儿观察精细动作的发生是由什么构成的。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脚趾的练习。设计独木桥游戏,由教师演示,引导幼儿发现自身肌肉群的运动,重点是音乐节奏不同,让幼儿体验自己脚趾的变化,要求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变化。若期间幼儿没有达到某一要求,则重新播放音乐,以让幼儿感觉差异为主。在游戏快结束时,进行分组比赛,歌曲选择快节奏型。游戏期间,教师重复陈述要求;二是手指的练习。根据幼儿已熟悉的《小星星》的旋律,在歌曲开始之前,与幼儿讨论有关手指造型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用手指展现想到的事物,教师举例时侧重于幼儿熟知的事物。教师观察学习幼儿的动作,并与幼儿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兴趣。在手指动作熟练的情况下,播放音乐且循环,同时教师口述引导幼儿已熟练的手指动作。幼儿未做出相应动作时,可再次回顾相应动作并鼓励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2.速度

通过音乐、故事、游戏让小朋友体验快慢,有快慢的意识。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创意律动课堂的乐趣。

第一课时:主题《速度游戏》。

主要以律动游戏“欢乐律动操”“花样滚噜噜”为主。在“欢乐律动操”游戏中,教师将幼儿熟悉的韵律操剪辑为速度正常、速度快和速度慢三种节奏,使幼儿结合已知生活经验感受到音乐和动作的快与慢。教师随机分发彩带,并帮助其佩戴。之后播放幼儿熟悉的律动操音乐,与幼儿做一次速度正常的律动操。然后教师做快慢不一的律动操,同时要求幼儿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并通过提问法让幼儿初步了解快慢。在教师的规则下,幼儿随着音乐节奏灵活地转变肢体动作,做快慢不一的律动操。最后按照幼儿佩戴的彩带颜色分组表演。教师下达“蓝色,蓝色,快,快,快”的口号,佩戴蓝色彩带的小组需到教室中间,根据口令做相应的音乐舞蹈动作,其他颜色口令与此同理。此过程需要教师不断重复口令,不同快慢的动作或者让小朋友们根据已知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快慢的理解。另外,在此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在“花样滚噜噜”游戏中,教师拍打铃鼓,小朋友分别用不同速度做滚的动作。此过程尤其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

第二课时:主题《速度游戏》。

以第一堂课为基础进行扩展和延伸,由浅入深,要求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快慢,且对快慢有进一步认知。此次课程仍以游戏为主,分别为“踩方块”和“疯狂甩甩甩”。在“踩方块游戏”中首先设定相应规则:黄色方块为速度快的区域,要求幼儿快速地走或单/双脚跳过去。红色方块为速度慢的区域,要求幼儿慢慢地爬过去,类似动物爬行蠕动或攀岩的感觉。播放音乐,让孩子们与新创设的环境相熟悉、适应。并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发现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不同之处,红色区域方块较为稀疏,黄色区域方块较为密集。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快速地踩黄色块,慢速地踩红色块。若幼儿能力较强可进行分组接力或让其慢速踩红色块时用手和脚触摸色块,感受慢速,对速度做相应的限制;在“疯狂甩甩甩”游戏中,教师在幼儿身体各部位贴上若干便利贴,播放欢快的音乐要求小朋友通过身体的动作快速甩掉便利贴,但不可用手摘除。第一轮甩便利贴游戏结束后教师询问幼儿以什么方法使便利贴掉落,并请幼儿示范。第二轮甩便利贴游戏则可让幼儿通过其他方式将掉落的便利粘贴回到身上。此过程主要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快的感觉,并懂得思考,发挥自己的创意。同时与前面课时相结合,摆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3.空间

通过音乐、游戏、舞蹈的方式,让小朋友逐步感知一度二度三度空间的差别,并引导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创意律动课堂的乐趣。同时,通过活动发展小朋友的大小肌肉群及想象力。

第一课时:主题《三度空间的小世界》。

主要以三个游戏展开,分别为“花样滚滚跳跳”“萝卜蹲”“种子会开花”。教师先简单讲解部分三度空间的部分范围,并随机邀请几位积极性较高的幼儿上前示范,引导其做出自己想象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度空间的动作或姿势,同时根据他们所做的动作结合肢体语言进行三度空间的简单讲解,讲解完毕后便进入游戏环节。因为二度空间在生活中是常现状态,所以游戏着重于第一、三度空间。在“花样滚滚跳跳”游戏中准备一首较柔和一首较欢快的歌曲,要求幼儿根据指令做动作,如该做第一度空间的动作便做第一度空间的动作,该停止便立刻停止。且规定幼儿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尽量不模仿同伴的动作,引导其发挥想象力做出符合指令要求的动作,并提醒注意安全。此游戏动静结合,使幼儿尽可能在歡快音乐结束前最大限度地动起来;在“萝卜蹲”游戏中,常规游戏涉及第一、二度空间,创新改编在游戏中加入第三度空间动作。先讲明游戏规则,让幼儿根据自己姓名的后两个字做“某某蹲”,然后当幼儿想要让下一位同伴做萝卜蹲的时候跳起来,同时喊出下一位同伴的名字。教师应先做示范,游戏进行两轮,一轮给小朋友适应,一轮结合进快慢;在“种子会开花”游戏中,先讲明游戏规则,并将幼儿分为第①组和第②组。第①组幼儿编号为一,第②组幼儿编号为二。指导两组幼儿双膝跪地做一个像种子的姿势,当所有幼儿准备好了便可开始。当第①组幼儿念口令“种子会开花,一!”时第②组幼儿则念“开花!”同时要求第①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向上做出开花的样子,清晰在空中定住,最后快速收回。而要求第②组幼儿以不同的想法做出开花的样子,并快速收回。第一轮种子开花游戏是让幼儿明白游戏的玩法,但为了避免幼儿等待难耐,教师喊编号的时候应注意语速,避免过快或过慢。且在喊到编号的时候,应注意升调强调。第二轮游戏可以询问幼儿:“种子在开花之前会先干嘛”?引导幼儿说出“发芽”并让其做出发芽的动作。再问幼儿“开花之后会招引来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几类昆虫的词语,如蝴蝶、蜜蜂、毛毛虫。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喜好合理分配角色。配合音乐,一开始种子发芽、开花,花儿欢快地成长,招引来蜜蜂、蝴蝶和毛毛虫,一起舞蹈。

第二课时:主题《三度空间的小世界》。

以第一堂课为基础进行扩展和延伸,由浅入深,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度空间概念的感知。此次课程以游戏“123木头人”为辅,“跳动的画画”美术活动为主。在游戏“123木头人”开始前利用若干麻绳铃铛气球等在教室内设置不同高度的横向障碍。以常规游戏作为依托,同时根据本次主题目标提出更高水平的规则。要求幼儿需要通过钻、跨、爬、滚、跳等方式通过横向障碍,同时遇到气球者需用身体部位触碰气球,且铃铛响视为犯规。教师念口令,且观察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当游戏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引导所有幼儿到绘画墙,以便下一个环节引入;在“跳动的画画”美术活动中,将绘画与舞蹈相融合,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上,让幼儿对想象的三度空间里的事物进行即兴绘画创作,完成绘画后,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甚至最后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创作一组简单的律动舞蹈,在课堂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体验不同元素融合的新鲜感和趣味感,更好地激发想象力,促进其自由全面地发展。此外,让幼儿学会与三度空间进行游戲并且能够辨识一些日常所见的三度空间物质。

4.力度

轻与重是两个相对的抽象概念,在课堂中将其形象化,引导其自由创作。通过故事、舞蹈、音乐等方式让孩子理解轻重的概念,强化轻重意识。进一步提高其辨别能力与感知能力,促进幼儿情感的升华并体验创意悦动课堂的乐趣。

第一课时:主题《轻重,我知道》。

以问答的方式粗略地讲解轻与重的概念,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模仿动物行走、觅食等动作,如着重模仿大象的笨重与小鸟的轻巧,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不同。重点是将绘画与乐器相结合,让孩子初步理解轻重的概念。教师先讲明规则,所画之物需是自己理解的“轻重之物”。既可以是轻飘飘的羽毛,又可以是一片树叶。既可以是一头大笨象,又可以是自己平时拿不动的东西……然后分发素描纸和蜡笔等文具用品,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教师尽量引导孩子认知轻重。在孩子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一旁根据每个孩子的作品引导他们认知的轻重。此过程中应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传授一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孩子基本完成关于轻重的绘画作品后用鼓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分配乐器,如让乖巧文静的女孩子使用鼓,感知低沉鼓声带来的力量感。之后给予孩子们一定时间熟悉乐器,引导孩子们用手中的乐器体现轻重。教师可以先让孩子轻轻地摇动敲打或拍打手中的乐器,然后大力摇动敲打或拍打乐器。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孩子渐渐体会轻重的差异。接着,教师可以询问孩子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比较轻快,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比较沉重,并引导他们认识二者的不同。

第二课时:主题《轻重,我知道》。

以第一堂课为基础进行扩展和延伸,由浅入深,进一步理解轻重的概念,强化轻重意识。在第一堂课完成关于轻重的绘画作品后,教师总结绘画内容并引导幼儿将其对轻重的感知与乐器建立联系。教师再次分发乐器后,引导幼儿感知乐器的音高和节奏,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幼儿加深轻重的差异感知,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敲打乐器,甚至鼓励幼儿表现绘画中体现的内容与情感。逐步推进课程内容,幼儿认知到轻与重的概念和轻重的不同操作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孩子们用手中的乐器表现图画内容。教师必须通过音乐悦动教育活动,帮助儿童用恰当的声音、动作、表情、姿态等方式表现音乐,积极地与音乐材料互动。且运用大自然的音乐,在音乐中鼓励幼儿自由地模仿动物,使其更细致、敏锐地捕捉动物特征甚至在教师的帮助下合力创编一个动物主题的音乐舞蹈作品。

5.想象力

教师在幼儿形象思维阶段能种下种子,在以后成长道路上才可能长出有创造性的花蕾。想象力是较抽象的概念,需要运用具体的事物,通过提问讨论激发幼儿思维的运用,引导逐步实现幼儿想象力的表达与表现。

主题:《想象力》。

教师在幼儿对音乐和颜色的认知和联想基础上,利用舞蹈、游戏等方式,使幼儿将课堂上举出的五种颜色(红、黄、蓝、绿、白)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产生联系,通过师生间积极的互动问答,不断探索生活中不同背景下的颜色有不同的意义,促使幼儿充分发展联想能力,开拓想象空间。幼儿本身有一定的想象力概念,但教学中有些内容太过于抽象,因而需要在形象思维上多下功夫,比如,具体的花的形态、颜色等,孩子的情绪记忆太少较难开展课程内容。孩子情绪认知和记忆不如计划中明显,依旧处于形象记忆阶段,因此上课内容需要更加具体形象。

在一系列提问之后,教师亮出一张颜色纸的时候,要做相对应的动作和速度。如红色最快、黄色稍慢,边走边看、绿色常速,蓝色慢走、白色不做任何动作,表示停止,这样设计主要是红色--蓝色相对应;黄色--绿色相对应;白色则表示什么都不用做。然后让幼儿听音乐识别快慢及相对应的颜色。教师播放四到五首不同类型的歌曲,让幼儿随之做动作。同时教师进行语言引导,带领幼儿回顾颜色的意义使得上下内容相联系。

三、结语

创意乐动课例设计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层次性深入的,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创意乐动课例设计能让幼儿形成更为完整的经验层次,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课堂活动中,不断鼓励,提升幼儿的肢体表达技巧和能力,提升幼儿身体活动的灵活性,增强幼儿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幼儿的艺术感知力,在不断的大胆尝试中形成更为完整、联系密切的表象世界,抓住幼儿创造力的关键期,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

[2][1]王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3]徐春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