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2018-10-20何长溪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快乐阅读阅读兴趣

何长溪

摘 要: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学生学会读书、掌握阅读技能是有效提升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爱上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阅读,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书海里“自得其乐”。

关键词: 快乐阅读 阅读兴趣 学习质疑 读后感受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会读书、掌握阅读技能是有效强化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阅读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意义上做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何等重要。为让学生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快乐阅读。

一、结合语文学科培养阅读兴趣

以苏教版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我始终坚持寓教于乐,活教活学。

1.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我读书 我快乐”栏目安排了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为了让孩子们有效阅读,我做了如下安排:

(1)课前调查:有哪些同学读过《鲁滨孙漂流记》,或者听别人讲过,在班级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介绍鲁滨孙的故事,并选择书中最精彩的一两个片段读给同学们听,这样做会让那些已读过此书的学生深感自豪,无形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给没有读过此书的学生留下阅读的悬念,从而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

(2)提出要求,让学生坚持读完整本书。开读前先让大家制订读书计划,包括进度表,不宜太快,也不宜拖得太长。正常上学期间一般可在一个月内完成,寒暑假在家,可以适当地缩减时间跨度,持之以恒。阅读贵在坚持,每天必开书,开书必阅读,阅读必通透,这里的通透不在于逐字逐句地揣摩释义,而是做到每句每字眼到、心到。阅读的兴趣就在逐年累月中慢慢地激发出来了。

(3)巩固阅读效果。孩子们的思维是短暂的,他们需要有人时时叮嘱提醒。作为语文老师,我会在上课前或者下课时经常提醒学生坚持读书,询问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哪儿了,书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在全班同学都读完某本后,再组织一个班级读书会,说说自己读书时遇到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感想。孩子们对于这类读书活动非常热情,劲头十足。

2.《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则民间故事,学习课文前,我就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民间故事的书籍:《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等。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了故事和现实的区别,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再经过不断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同时蕴藏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结合课本学习,我鼓励学生搜集采风,在班级进行民间故事交流活动。

学生其实非常热爱这些读书活动,只是缺少这样的机会,或者说缺少发起人,我可以利用教学便利为他们提供一个摇篮。

二、根据兴趣有选择地阅读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根据兴趣选择阅读素材,将快乐读书落到实处。比如对课文生字新词的自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查字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老师没有必要再讲解字义、词义。学习《蚂蚁和蝈蝈》一文,为了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课文内容,课前我便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小动物,了解其不同的生活习性,或画简笔画,或剪贴有关资料,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很快便掌握了所学内容。

三、在阅读中学会质疑

阅读教学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体现,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善问精神。不仅在平时的阅读中,语文学习中更要学会随时随地地质疑。教学《穷人》一课“自作自受”这一句时,我没有直接把“自作自受”的意思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桑娜作了什么?她为什么这么说?结果真的是“自作自受”吗?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必然会对文章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師还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学习《长征》一诗后,我提出:红军长征不走这条千难万险的路线行吗?这样适当的存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课外,调动其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这既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培养,又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完全能够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一般来说,语文学习在教师揭示课题或初读课文以后,学生会有很多见解,但大都比较浅显、浮于表面。学习《狐狸和乌鸦》时,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大多是: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狐狸是怎么骗到肉的?乌鸦为什么会上了狐狸的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往往会产生更深更多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狐狸为什么每次说话都用“亲爱的”、“您好”?为什么要说“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乌鸦为什么会得意地忘记了自己嘴里的肉,唱起歌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解决疑惑,远比围着老师转有效多了,孩子们也会为了一个个的新发现而欣喜若狂。

四、畅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一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都应该是阅读者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用自己的领悟替代孩子们的感受。学完《狐狸和乌鸦》,孩子们的想法可谓是千差万别。有的说:狐狸太坏了,他不应该自己不劳动,用说好话的方法骗走乌鸦的肉;有的说:狐狸太聪明了,几句话就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也有人说:乌鸦太傻了,他听了几句好话就相信了狐狸的鬼话。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如果仅以教参上的“爱听好话,就容易上当受骗”作为标准衡量学生回答的准确度,反而会束缚孩子们的思维,以至于挫伤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养成事事依赖的惰性。

五、让活动成为快乐阅读的原动力

“与书为友”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不仅仅让学生从课本上了解书籍的演变过程,认识到书籍对于人類的社会发展的作用,更让学生注重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因文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阅读。

1.寻找好书。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鼓励他们自己说出好书能够催人奋进、激人思考、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伴人成长等的正确认识,然后整理好自己的好书,建立“好书屋”,同学之间互相传阅。

2.亲近好书。孩子们认真地读好书,摘录好句段,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学生选择的句子不作硬性要求,一切以个性化的要求为主,只要学生读了,并且有记录、有想法即可,然后让大家计算读书的时间。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读书最缺少的就是读书的时间。鲁迅先生说:“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会有的。”折算一天的读书时间,看看能挤出多少时间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明白:读书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只要你愿意、用心,书将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也将成为你生命里最美好的装饰。

3.美文诵读。诵读前,提出要求:在读书中体会美文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挚、思维新。重要的是让学生做好准备,因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书,准备是阅读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方式体现罢了。

在读书计划系列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实践,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爱上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细细想来,读书确是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在书海里“自得其乐”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汪笑梅.语文教学参考用书[G].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3]葛龙玲.课外阅读的策略探究[J].教育,2012(28).

猜你喜欢

快乐阅读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快乐阅读教学策略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小学语文低年级“快乐阅读,随文识字”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快乐阅读能够成就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