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意义
2018-10-20侯亚慧
侯亚慧
摘 要: 近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汉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对贤者智慧学习,不仅可以获取崇高的品德修养,还可以积累文化底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功能,促进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整体发展都非常重要。基于这一时代要求,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式
一、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促进传统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的中国曾有过不光彩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旧”时代文明的象征遭受过文人墨客的批判和否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推进,国人在痛定思痛后潜心发掘传统文化,在其中感悟到它的博大精深。但整体看来,传统文化地位仍然比较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沟通。例如,在学习《观沧海》的时候,为了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同时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既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又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使得自己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三)促进中学生健康价值取向的形成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可以提高道德观念和整体质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精神文化修养,帮助学生确立伟大的理想,中学语文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和熟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
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拥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耀感。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民族英雄牺牲的壮烈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了解、理解,并丰富自己的灵性世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传播渠道狭窄,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应多角度、全方位地感染学生,促进传统文化学习。
二、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原则和策略
(一)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原则
1.辩证
虽然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但也有很多旧知识,所以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文教育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现代的中学生不能阅读古书,但请不要忽略‘学生这个词或‘几句话。说到学生,不是专家,不能和专家读书一样。也就是说,在以前读者所读过的书中,也有不需要阅读的东西。在读书范围内,根据前两个原因选择最好的方法。”这是讨论实际问题的根源,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将其视为重要原则。
2.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虽然具有超时空性,固然有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但毕竟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都和当时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層面制约了现代的发展。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时代联系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为了容易接受、想要接受,有必要推陈出新。
3.因地制宜
为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继承,应该将地区教育和文化资源结合在一起,使其延续传统文化。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气质,让学生身心投入其中,变得气定神闲。
4.深入浅出
考虑到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科书式说理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既不要简单地说教,又不宜大片地渲染,找准一个契机,有效做到深入浅出。
(二)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学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收录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的文学作品。这些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源泉。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潜在的文化精髓。老、庄的无为而治、鹏飞逍遥;孔、孟的仁爱礼义、威武不屈;李白的蔑视权贵、忧国忧民;苏轼、辛弃疾的豪迈洒脱、痛拍阑干;屈原的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我山河;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牧的“但将酩配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杜牧的“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莫怀戚的《散步》中,我们看到了儿子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胡适的《我的母亲》体现了一个“温柔、尊重、包容”拥有传统美德的母亲的形象;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我们感受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及时尽孝的必要。中国教科书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人生哲学,对现代学生健康成长有好的影响。
2.精心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1)营造氛围。通过布置“文明教室”,学校“宣传橱窗”展示,张贴古代和近代的名人的字迹书画。充分调动一切因素积极展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在教室的黑板报上设置“传统文化学习专栏”,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学生的影响。
(2)课前演讲。利用语文课之前的3分钟~5分钟,布置小组,安排有关传统文化的宣讲任务。围绕“促进传统中国文化,中国的继承人”这个主题,学生可以搜集名人故事、古典诗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人文性。
(3)导语激趣。基于高中课程教材编写特点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会慎重地设计教授语言,使用诗或抒情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创新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4)媒体吸引。利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设施,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诵读材料或相关视频。悠扬的旋律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课本情境中,感受绝妙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例如,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播放了“三国演义”主题曲,使学生快速融入情境中。另外,还可以补充有名的朗读者和演唱曲目,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为了加深理解文本主题和理解古代文化,采用让学生朗读、歌唱、演奏和讨论的方法。
(5)活动多样。定期举办主题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古典书籍,利用班会课举行读书交流大赛,进行交流学习。除此之外,举办演讲、朗诵比赛;走进名人写作比赛;汉学知识竞赛;传统节日征文比赛;名言警句书法比赛;中国画比赛;古典作品歌唱比赛、教科书戏剧表演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猜谜讲座及联合讲座,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3.激发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
如今,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地结合地方特色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如: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山东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辽宁盘锦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秦皇岛五中的四种课型:自习课堂,展示授课,复选课程,训练教室;江苏洋思初中的“自主學习,当堂训练”等成功的教学模式。我们灵活吸收上述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探索一种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启蒙——多读多思——探索和讨论三环节教学模式。启发灵感是基于文本教学内容和目的,并对其方向和启示给予关注。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没有深入世界中,传统文化教育在文本教学中需要引导。为了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需要启发其对已有知识的挖掘。例如,儒家经典中流露的忠君爱国、仁义礼让;贬谪之人的旷达洒脱、志洁行廉;还有惜时发奋、勤学苦练、乡土情重……鼓励他们抽出时间互相学习。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原著,对课文进行仔细分析,圈点勾画,其中优美的篇章要做到熟读成诵。另外,善于通过师生合作探究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发散思维,积极主动地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使得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几代语文教育者探索和实践的努力方向。传统文化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可以培养思想和情感,使得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诚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沉淀,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必然结果。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把传授知识和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加博采众长。
参考文献:
[1]徐倩.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趣味——论中学语文教学面向中国传统文化取材的三个标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06):130-131.
[2]赵芸慧.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体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251.
[3]张琼.浅谈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63-64.
[4]谷一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J].才智,2014(03):60.
[5]唐伯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