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客家山歌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价值的研究

2018-10-20吴文杰陈翠萍刘欢婷温梅琴

艺术评鉴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开发

吴文杰 陈翠萍 刘欢婷 温梅琴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主要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地方传统音乐是包含地域人民生活中的发展产物,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信仰,把地域音乐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引入校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尝试在梅州小学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调研,促使学生从小接受地方音乐文化的感染,了解家乡音乐文化,树立良好的民族地域认同感,拓展传承意识、责任的认知,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 小学 校本课程 开发 实施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2-0109-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广东省梅州市作为世界客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客家山歌源远流长,每年的客商大会都会不断的推动客家山歌的发展与创新。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化育小学、三角镇中心小学、鸿都小学、黄遵宪纪念中学、江南小学、乐育中学等学校将客家山歌作为校本教材引入实施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持续了三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利用地方高校人才资源与社会人群,采用校内与校外教师双向合作开发与推动客家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音樂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了更好的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音乐,了解家乡,以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传递·传播为目的开发地方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以及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地域音乐与人才资源,凸显学校特色,满足多元文化教育的需求,推动地方音乐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同时推动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与完善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足。

二、梅州客家山歌在小学校本课程情况

作为广东省梅州市山歌班的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尝试探索在梅江区化育小学、三角镇中心小学、鸿都小学、江南小学等学校将客家山歌作为校本教材引入实施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持续了一年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开展教学之前对学校是否有校本课程与实施地方音乐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与重视度,忽略音乐教育的发展。学校音乐教师对客家山歌音乐文化的了解度不高,实施性受到影响,对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意识重视度不强。在流行音乐充斥的时代,学生逐渐淡化了地方音乐文化的接受与喜爱度。

结合调研的情况,我们借助梅州山歌大师的影响力,到小学进行文艺展演,宣传客家山歌,推动文化传承。我们针对性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高校指导老师、小学音乐教师建立课题研究组,收集资料,筛选合适的教唱内容。梅州会分组到对接的学校进行客家山歌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就实践过程进行记录,并由对接教师进行师范技能的指导与反馈。在实践环节将心得与感受反馈给课程指导教师,教学作品分为原版山歌与发展山歌并进行调试。首先在学校开展客家山歌展示晚会,引起学生对客家山歌了解与兴趣。阶段性开展服饰展、影视图片展,平时会在课件播放客家山歌,营造学习的氛围。其次在实际教唱中,根据不同年级等因素进行作品的选择,由简到难,逐步学习更好的融入客家山歌。创设教学情境,将本节课山歌传递的故事图片、音乐、视频……融入教学始终,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分享表述感受,教师进行总结点评。从课程当中我们了解了客家山歌的发展、朗诵山歌歌词到学唱山歌,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我们会穿插客家山歌学习实践表演,个人与分组展示,自由想象进行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更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较好。第二课堂的拓展,每月设置一个固定的日子为客家山歌主题日,学唱的班级可以进行山歌互动表演,通过交流更好的了解与推动客家山歌校本课程的发展。学期末,高校客家山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调研团队与实践学校学生开展互动的艺术展演,进行实施效果检验,提升社会的影响力,便于扩展更多的学校能进行客家山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性。

三、梅州客家山歌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路径与实施价值的研究

通过实践所得可以看出,梅州客家山歌在小学课本开发路径应是国家、地方、学校三方协作的,建议地方教育部门能重视地域音乐文化的发展,为特色校园文化给予政策与经济的支持。地方高校与小学增进教学、研究互动,给予双向的增长机制,高校为小学教育教学发展提供资源辅助,小学给予高校人才培养对基础教育发展实践调研的平台,共同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学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与教育发展策略,树立自己有亮点的教育目标与理念,肩负服务、推动地方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责任。教育部门应该多举办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转变学校教师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多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参与积极性,开展教研组交流活动,相互学习。校本课程的教材选编,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校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学习氛围,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宣传,进行客家音乐文化系列展览,既可以装饰校园,又可以陶冶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触,更好的进行文化传承。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检验也需校内外进行交流互动,创设主题音乐节,在节日晚会中进行展演。学期末,学校还可以借助校本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文艺汇演,扩展社会影响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营造良好的和谐校园的氛围,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应该将我国各民族优异的传统音乐作为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近现代和当代社会中的优秀作品也应纳入音乐的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原有课程的延伸,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课程资源是个性化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学的启蒙阶段,需要学习校内外优秀的文化元素,以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弥补了传统文化的不足,学生阶段性接触到地域文化教育的熏陶,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加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会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肩负文化的传承、传播、传递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实施开发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