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完美诠释了自己的核心艺术理念

2018-10-20孙诚

歌剧 2018年5期
关键词:女高音歌唱家咏叹调

孙诚

被《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誉為“歌剧界最酷的女高音”(Operas Coolest Soprano)的丹妮尔·德·尼兹(Danielle de Niese),携琉森节日弦乐团(Lucerne Festival Strings),于3月11日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极高艺术规格的音乐盛宴。

作为当今国际音乐节和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丹妮尔·德·尼兹早已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巴黎国立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等世界一流歌剧舞台上极富艺术个性及表演特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不仅能轻松驾驭各时期的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如令她名声大噪的亨德尔所创的歌剧《恺撒大帝》(Giulio Cesare)中的咏叹调“从暴风雨中归来”(Da tempeste il legno infranto)堪称其成名之作;也正是对这首咏叹调的精彩演绎,让更多的中国古典乐迷熟悉了丹妮尔。更令人感到惊叹的是,近几年她对于音乐剧作品的演绎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游走于两种唱法之间且切换自如,称其为声乐界的全能型女高音毫不过誉。

当晚音乐会的另一主角当数琉森节日弦乐团。该乐团成立于1956年,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乐团曾经合作过的著名独奏家包括梅纽因、奥伊斯特拉赫、格鲁米欧、弗朗切斯卡蒂、哈斯基尔登,无愧为当今最顶尖的室内乐团之一。

咏叹的魅力

音乐会上半场以莫扎特的《D大调弦乐嬉游曲》(Divertimento for Strings in D major)开篇,这是一首专为室内乐团或小型弦乐团演奏的作品。“嬉游曲”(divertimento)为西方古典音乐中常用曲式结构之一,其语源来自意大利文的“divertire”,即让人欢乐且带有消遣的意味,主要用于上层阶级与宫廷生活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该乐曲行进过程中始终充满着流畅而华丽的气质,琉森节日弦乐团完美的演绎使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为接下来丹妮尔的登场做好了气氛营造与铺垫。

女高音的咏叹调围绕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展开,第一首为莫扎特歌剧《唐璜》(Don Giovani)中唐娜·埃尔薇拉的咏叹调“离开那个负心汉”(Fuggi il traditor)。埃尔薇拉这一角色在19世纪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现在则成为该剧中最为人关注的女性角色,这是因为其有着极为复杂的内心情感活动。该咏叹调要求歌唱家表现出角色心理的复杂性,但难点又在于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还不允许歌者表达的个性过于鲜明与激烈,更多的是需要歌者严格遵照乐谱中的音乐表情记号与速度来演唱。丹妮尔恰到好处地拿捏住了这一分寸,其古典作品演唱的经验与深厚功底,每一处细微的艺术处理都演绎得极为规范,速度以及语词方面丝毫不拖沓、干脆利落。

接下来丹妮尔选择演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创作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中罗西娜的咏叹调“美妙歌声随风荡漾”(Una voce pocofa,又译“我听到美妙的歌声”)。该曲为炫技性颇强的女高音咏叹调,如今亦成为诸多花腔次女高音或女中音歌唱家的保留曲目。丹妮尔将这首咏叹调演绎得尤为出彩,曲中有着大段快速花腔跑动的乐句,要求歌唱家拥有极好的气息支持与声音弹性,这对于唱巴洛克作品出道的丹妮尔毫无难点,她的演绎犹如一颗颗串联的珍珠般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她的歌声时而狡黠泼辣,时而柔美深情,将罗西娜多重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该曲可谓是丹妮尔本色出演,亦将上半场的气氛推至高潮。

畅游音乐剧

今年正逢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100周年诞辰纪念,其作品为当晚的重头戏,如此安排可以看出丹妮尔有意向这位音乐巨匠致敬。四首伯恩斯坦的音乐作品分别是《与我同梦》(Dream with me)[选自音乐剧《彼得·潘》(PeterPan)]、圆舞曲(Waltz)[选自《嬉游曲》(Divertimento)]、《有一点点爱上你》(A little bit in love)[选自音乐剧《美妙的小镇》(Wonderful Town)]和《美丽如我》(I feel Pretty)[选自音乐剧《西区故事》(Westside Story)]。随着乐队音乐奏响,带着浓浓爵士风格的音乐瞬间将舞台时空转移,引领着观众们走进19至20世纪百老汇音乐剧的黄金时代。

让在座观众掌声雷动的是《美丽如我》这首音乐作品,该曲为著名音乐剧《西区故事》中最朗朗上口且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丹妮尔当晚对于该作品的演绎可谓是完美无瑕,无论是表演、声音还是形体等方面都做到了无可挑剔,这当然源自其本身十足的自信与娴熟的技巧。她在演唱音乐剧作品时歌喉时而轻快俏皮、时而温润如水,完全无法想象丹妮尔是位专业的歌剧演员!当晚站在观众们面前就是一位百老汇巨星,但其声乐技巧,尤其是气息方面的扎实功底要远超音乐剧专业演员。丹妮尔动情地演绎让笔者想起另一位著名的美国女高音歌唱家蕾妮·弗莱明(Renee Fleming),笔者也曾听过其现场演唱此曲,但个人似乎更钟情于丹妮尔对于此曲的演绎。随即,丹妮尔又演唱了音乐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剧作品《演艺船》(Show Boat)中的著名唱段《情不自禁地爱上他》(Cant help loving that man of mine),以及罗杰斯(Rogers)创作的《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中的《我喜欢当女孩》(I enioy being a girl)等一系列百老汇的经典之作。笔者不禁惊叹丹妮尔畅游于音乐剧与歌剧的海洋之中,有着如此惊人的艺术造诣,就如同一位音乐精灵翱翔在自由的艺术王国。

当晚稍感遗憾的是未能欣赏到丹妮尔表演其最为拿手的巴洛克时期(如蒙特威尔第、亨德尔、维瓦尔第等人)的声乐作品。坦白说,仅从其声乐演唱技巧方面而言,丹妮尔并不是位于世界歌唱家最顶尖之列,但其表演功底、舞蹈形体等方面综合的艺术修养,将其艺术水准上升到相当的高度。

丹妮尔的声乐理念

丹妮爾对于声乐演唱技巧有着诸多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自己更专注于古典乐美声领域的演唱与训练,在训练时已经形成了古典乐唱法的声带和肌肉记忆,在唱音乐剧作品或爵士乐时也无法避免地会加入美声的唱腔。但是她在唱音乐剧和歌剧作品时,并不会刻意去将它们之间做区分,因为丹妮尔认为发声对其而言是固定的,她唯一要做的是在“头声”(Head voice)与“胸声”(Chestvoice)之间作调整去演绎。丹妮尔认为演唱时最为核心的要素是需要全身心地进入到你所演绎的角色当中,故而在一场音乐会中,她常常会将歌剧咏叹调放在上半场,下半场才会演唱音乐剧作品。因为先唱“胸声”多的作品(指音乐剧作品)将会影响“头声”作品的演绎(歌剧作品)。此次她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的音乐会曲目也正是如此安排的,音乐戏剧效果极其精彩,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丹妮尔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其独创的练声技巧“How to warm up your singing voice”(如何预热你的声音)。丹妮尔认为练声时不应将精力放在听自己的声音唱得是否响亮或是优美,因为此刻你并不是在面试或是演出,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预热”上,或者说是舒展拉伸自己的身体以及乐器(声带)上。丹妮尔分四个步骤来预热声音:首先为“气流”(Air flow)练习,需要不间断地来回唱八度跳音,注意嘴唇微闭,用鼻腔中的声音来练习,笔者认为此练习可将气息作更积极有效地调动,让气息活跃且保持弹性。其次是“鼻腔共鸣”(Nasal resonance)的训练,要点是嘴巴不发声,所有的声音均从鼻腔发出(同第一条相似),此刻需注意演唱者鼻腔需要充分打开、甚至可感受到头腔共鸣的共振。再是训练“颤音”(trilling),此条练习不单单是嘴唇的振动,更重要的是训练舌头的自由与灵活度,倘若歌者舌头或舌根过于紧张,舌头便无法弹响并均匀颤动。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训练是最后一条一“稳定化”(Stabilization)训练。众所周知,“连贯”(Legato)这一点对于古典美声演唱尤为重要,此练习可有效帮助并调整元音与辅音字母间的过渡,保持乐句和语言的流畅与连贯性。具体训练方法为:先由鼻腔发出“M”音然后再缓慢平滑地过渡、连接到“A、O、E、U、I”五个元音,注意练习时需小心保持辅音与元音连接时的平稳及连贯性。

正如丹妮尔所说:“音乐就如同是我DNA(基因)里的一个组成元素。每一位音乐家,都是通过自己对音乐的解读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自我。对我而言,表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通过声音,更重要的是人类本身透过表情与身体去传达的情感。这种情感活在我的音乐中,带着观众一齐穿越时空,这是一场关乎艺术交流的旅程。”无疑,当晚的丹妮尔完美地诠释了其核心的艺术理念。

猜你喜欢

女高音歌唱家咏叹调
遥远和她女高音独唱
秋天咏叹调(组诗)
长空万里
——为女高音而作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
小歌唱家
歌唱家与报晓员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人生咏叹调
老李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