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 “散点透视”

2018-10-20孙贞锴

师道(人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生自治散点课间

孙贞锴

美术上有一个概念叫 “散点透视”,所谓 “散点”通俗点说就是分散的点,而 “散点透视”是指根据需要移动立足点进行观察,由此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自己的画面中来。学校管理中很多的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时每刻,尤其是一些看来并不显著甚至说说就过去了的人与事,也可以看做学校管理中的 “散点”。作为学校管理的主导者、决策者、参与者,需要抓住这些 “散点”作出观察审视。只有有了这种 “散点透视”的意识和思维,才会对一些显现或隐匿于细微之处的管理问题与征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从而促成管理的改进、优化与精致。

在 “散点透视”中,既要有聚焦与发散思维,还要有综合与连贯思维:前者指针对某一个点的聚合放大,从一个点上把问题铺展开来分析透彻,以实现个别问题的有效改善和解决;后者指的是针对一个阶段呈现的各个点进行综合性的联系思考,在这种分析诊断中发现整体管理系统存在的纰漏和不足,从而在管理路向、作风上作出改进。下面,我们以发生在某校的几个“散点”及其镜头分析为例,对此略加探讨。

【散点 A】

又到了周一清晨,升国旗仪式上,承担升旗仪式的A班级因为一位升旗手生病请假,分管领导不得不临时点将。但是因为这位临时的旗手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结果在操作中显得很蹩脚,效果很不理想。升着的国旗早就破损、失去颜色、不像样子,升旗台下的师生们不禁哑然失笑,有的还嘀咕道:这样的升旗仪式太搞笑了。事后对此无人无津。

这个案例首先反映了学校常规管理中对于 “预设”和 “变局”的矛盾关系缺乏把握,对于一些事情没有应急预案和随机的灵活处理。如果针对每个班级选拔培训较多的预备旗手随时调用,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了。有的学校管理者主张升旗仪式应该让每一位学生轮流当旗手,实践中虽有种种麻烦,但如果设计有方,也并非不可行,比如,可以把升旗仪式的训练作为一个学习实践项目让学生择机进行体验。

国旗久已破损,台下师生早就看得明明白白,这说明管理者对一些问题征象熟视无睹或者不以为然。整个仪式过后无人对此过问,也反映出管理者缺乏自省和反思,更谈不上改进了。抱着这样无所谓、不碍大局的态度,以后类似的尴尬恐怕还会出现。

【散点 B】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针对学校卫生管理问题,提出 “条块分割理论”,就是把班级内大大小小所有卫生区划分到具体的个人,以突出责任到位。新校长上任后提拔的一位政教干部恰好分管卫生,他认为对 “上级指示”必须不折不扣地推行,有的班主任对此颇有异议,认为不宜一刀切。这位政教干部恰好执教这位班主任所在的班级,他就干脆撇开班主任,直接组织这个班级的学生开展 “条块分割运动”。这位班主任过后说: “就是看着大家平日关系不错,以前称兄道弟的,要不然我早找他理论了!”时隔一年之后, “条块分割”的提法基本消失。

这一素材表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管理干部的执行力问题,二是管理干部在执行中的职责权限、关系处理、程序把握问题,而在两者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根本问题,就是学校管理决策的论证和推行。

管理干部的执行力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这种 “执行力”是怎样的 “执行”、是基于学校工作需要的执行还是单纯基于校长个人意志、突出一己功绩表现的执行则需要拷问。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管理干部被赋予过度权限 (或者自以为有这样的权限),尤其是一些新提拔的干部自以为 “新官上任三把火”;加之校长主导下的领导层也有意抬高其形象地位,其中的一些人以此自恃,自以为高人一等,对基本的矛盾关系缺乏把握,在执行中遭遇质疑和阻力时操之过急,甚至僭越常态程序,采取单极的 “越界处理”,遭致当事人埋怨和反对,长此以往,必然滋生更深矛盾。

这里,还要考虑一个问题,“执行”在具体方式上应不应该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尤其是在学校管理决策遭遇较多质疑时,这个问题尤显突出,由此直接牵扯出学校管理决策的论证与推行:如果相应决策只是出于个人独断,其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往往会遭到阻力。反之,如果学校在一些决策的论证和推行时能有适当的缓冲空间 (特别是并非根本变革的一些创意),留出一定的尝试探索阶段,或者进行局部范围的先期实验研究,通过这个缓冲带作出进一步的观察总结,从中听取、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然后再决定是改进调整、优化扩展抑或搁置处理、局部深化,比起采取简单的一刀切、试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压倒群众声音的做法,可能效果会更好,获得的理解和支持要更多。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谈不代表所有决策都要如此斟酌,对于一些硬性决策如合理合法的师德规范、教学常规、学生规则的推行则必须不打折扣地强制强化,不能瞻前顾后过于弹性,一旦有所松动,造成的后果反而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此外,校长有必要教育和引领管理干部提高管理素养,在肯定其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出现或潜伏的问题也要及时予以提醒、告诫、疏导,与之沟通交流工作上存在的困惑障碍,而不是一味纵容包庇,或者睁一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否则,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一些干部的自以为是、颐指气使、阳奉阴违作风,造成学校干群关系的紧张错乱。

【散点 C】

学校成立了学生会,纪检部负责查纪律,但很多学生反映,纪检干部经常随意扣分。一次,初二 (1)班学生拿着扣分单向班主任诉说被扣分了、但感觉分扣得冤枉。班主任让学生去找扣分的纪检干部,纪检干部告诉学生去找政教处,去了政教处,分管学生纪律工作的某主任告诉学生找纪检部长处理,找到部长,部长说这不关他的事。

上述事件反映了在学生自治、自主管理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矛盾关系。有的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以为,既然学生自治、给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老师就不用跟着忙活什么了,干脆放手让学生“头头”领着人自行处理,出了问题似也和自己关系不大,无形中助长了管理惰性。殊不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离不开教育者适当的指导和纠正,尤其是在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认识评判有偏差的状态下,这种指导和纠正更有其必要。借“学生自治” “发挥学生主体”名义忽视和淡化学校、教师的主导性,将本属于学校和教师主导的管理职责完全推卸给学生,会形成变相的劳动转嫁和责任推移。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授权方式通常有三种,即惰性授权 (事情自己无暇顾及,让被授权方加以落实、先期的责任界定不是很明晰)、刚性授权 (事情完全派给被授权方, 主要由其自行处理自负其责)、 弹性授权 (事情让被授权方去做,但被授权的一方所拥有的权限、负担的责任也有所分割与界定)。对学生自治而言,三种方式都可以考虑,但在具体运用中一定要审慎稳妥。由于中学生年龄、经验、认识诸方面均有不足,更多情况下应予有限的 “弹性授权”,对承担全局性工作的学生干部尤要注意这点。对于在学生自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干部,学校要引导他们从传统意义的 “学生官”观念中走出来,使他们充分认识、理解自身承担的民主管理岗位职责及其意义所在,从而增进服务意识、发挥积极作用。

学生自治要出成效,单纯依靠妥善的授权方式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积累和形成真正具有价值的自主管理模式,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扎实建树。

此外,需要看到的是,民主和自治确实是好东西,但作为管理手段,有时会显得成本高、效率低,有些情态未必全然得当,因此,在采取简单管理就能解决并且较为合适的场合,动用民主程序,完全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延误。在此所言,和那种以民主、自治存在的弊端为借口阻滞民主管理的行径有本质区别,它强调的是在充分发挥学生民主、自治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看到其局限并有所弥补。

【散点 D】

为了增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 “两个二运动”,即倡导课前二分钟到位、课后二分钟离班,但不作强制规定。结果很多教师到了下课时接着上两三分钟才下课,而下一节课的任课教师提前到班后就开始讲课。即便如此,每到课间,还有不少教师传唤学生到办公室进行 “课余辅导”。过了一个阶段,副校长对 “落实两个二”比较好的老师做出点名表扬,老师们 “课前争先课后留步”的干劲更火了起来。但是,学生上课时课前准备仓促、请求上厕所的也多了起来。有老师质问学生 “课间都干什么去了”,却忘了自己在执行“两个二”时也侵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在周一开领导班子例会的时候,校长提到某校教师积极性很高,大体也是说课间教师主动辅导学生、学生争着提问题,而本校教师似乎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这时教务处W主任插了话: “咱学校一点不差,课间你争我抢,现在问题不是课间没人辅导,而是抢破了头,已影响到下一节课的正常秩序。”政教处Y主任紧接着不无调侃地来了一句: “今天大课间W主任 (刚才发言的教务主任)连课间操都没让学生上,在班里接着上课,开了个好头。”校长听后沉默片刻,告诉教务处规范一下 “课间辅导”现象。

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政策之于教师的导向作用。从学校本身的倡导看,总的出发点还是值得肯定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给初为人师的女儿提出的20条建议中就包括 “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在一起”两条。但是,为什么学校的倡导在教师的实际行为中走味、变样了呢?

这里除了教师本身的问题,和学校管理层在政策解读以及其后的跟进引导存在的不足也有关系,因为学校并未明确界定 “两个二”的主要要求,这种含混不清导致了教学上的失范。很多老师将其理解为课前提前两分钟上课、课后至少再讲两分钟。当不当之举风行后,学校还把这些教师当成 “积极分子”表扬,这说明学校也并未了解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可能原本就默许教师变相抢占学生休息时间。

其实,倡导教师课前适当提前候课、课后适当滞留,在一定程度有助于师生的互动沟通,有利于班级秩序的安定,至于教师提前到位和课后适当滞留——应在何种程度与范围、怎样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互动,在观念认识和方法策略上,则是需要探讨和总结的问题,对其行为尺度需要作出界定。但是,以此异化为变相的提前上课和课后拖堂,不免导致管理与办学行为的混乱,容易造成另类 “反秩序”的不良态势:校长面对倡导 “两个二”产生的实际矛盾,最后不得不要求教务处作出规范,殊不知事情源头本身就存在疏漏,而在推行中相关部门隐含的矛盾已然呈现端倪,学校领导层对此其实缺少明察。如果从起始就做出明确强调,在随后过程中组织大家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课前课后二分钟 (方式可以是分享有关案例故事、讲述推介有效的经验方法等),把教师的目光和精力引导到着力开展和推动高效课堂、细心观察和倾听学生、建构良性师生互动之上,可能会有更真切的改观。

“散点”细微之处,大多折射着学校管理相应层面的问题,从学校管理来说,要抓住 “散点”首先必须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管理所需的一种特定的明敏与自觉,问题往往隐含或显现在真实的管理现场和情境之中,缺乏问题意识则很难发现问题所在,容易滋生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面对 “散点”,更要分析它反映了怎样的问题,问题的性质、归属和程度,对学校相应工作会有怎样影响。在分析和认识问题时还要有换位思考和多维思考,对问题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诊断,由此推导并决定对其问题是否需要作出反应、作出怎样的反应、在什么程度和范围落实问题的改进,而不是不加分析地吹毛求疵。

“散点透视”的主题方式表现为聚焦镜头、提取案例,这就需要主动观察与随机发现相结合。这里针对一些镜头、案例摄取的目的更侧重于对相应实际问题的反观梳理,而不在于专门以此进行专业化、综合化的管理案例研究。当然,它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研究,其中的一些案例素材也可以进行积累开发,作为学校管理层的一种学习资源加以发掘、利用和提升。

猜你喜欢

学生自治散点课间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
人定胜天
高职院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小学美术教材重组整合策略初探
冲击波散点和定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