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间歇性痛风

2018-10-20冯利强李慧璟陈新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腹针血尿酸痛风

冯利强,李慧璟,陈新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痛风为临床常见病,与血尿酸的代谢有关,西医将其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及肾脏病变四个阶段。中医将其归为“痹病”,以病情反复发作、病程时间长、病情缠绵难愈为主要特征。本病患者大多为男性,发病年龄一般为30~50岁。间歇性痛风的临床特点为:不定期时间发作,发作时间无规律,疼痛发作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但其病程时间越长,发作越频繁,受累关节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西医治疗常需要长期口服西药,但不良反应多,成本高,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口服中药治疗虽可以从疾病的根本上治疗,但治疗时间久,疗效缓慢。针灸治疗本病,往往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常规针刺。本研究采用腹部取穴进行针刺,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间歇性痛风可以控制痛风的反复发作,在疼痛期间可以有效的减少其疼痛时间,减轻疼痛症状,达到治愈该病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17年6月-2018年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传统诊疗中心针灸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9例,女1例,平均年龄(42.67±7.1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42.97±7.19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1]: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且1 d内即达到发作高峰;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3)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4)已出现痛风石;5)血尿酸检测值高出正常范围;6)发作可自行终止。凡具备3条及以上,即可确诊。血尿酸检测:男性正常值149~416 μmol/L,女性正常值89~357 μmol/L,凡结果高于正常值范围中最高值者,即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进行判定,总分0~10分,分数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说明疼痛越来越剧烈,0分代表基本无疼痛感,10分代表疼痛难以忍受[2]。2)血尿酸数值。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如疾病在1个月之内无复发或在生活环境刺激下症状不复发者;有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如疾病在1个月之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或在生活环境刺激下症状疼痛时间明显较前缩短;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血尿酸检测标准,显效:血尿酸检测值下降200 μmol/L及以上;有效:血尿酸检测值下降≥50 μmol/L但未达到200 μmol/L;无效:血尿酸检测值下降<50 μmol/L。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1)刺血疗法:在患者疼痛部位取阿是穴进行刺血。选取阿是穴进行常规消毒,采用洪达牌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头0.70 mm×25 mm进行刺血,针刺深度约为0.3 mm,观察患者血色由深红色转为浅红色或放血量达到20 mL或放血点已停止出血为度,2 d/次。2)腹针疗法:穴位处方,中脘、关元、滑肉门(双侧)、外陵(双侧)。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环球牌0.30 mm×75 mm毫针进行针刺。中脘、关元、滑肉门、外陵4穴均直刺,呼气进针,行捻转补法。

1.5.2 对照组 口服西药苯溴马隆片,1片/次,1次/d,早餐后服用。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x± s ,n = 30) 分

2.2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平均数值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平均数值变化情况比较(x± s ,n = 30) μmol/L

2.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0) 例

3 讨论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关节剧痛难忍、高尿酸血症等反复发作[3]。生活习惯对该病有很大的影响,藏医[4]认为长期的食用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通过一定的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突发刺激为直接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之一。王波[5]认为运用藏医院研究所生产的二十五味儿茶丸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隆痛风从活血化瘀的角度入手调节使隆与血的关系达到平衡状态较单纯口服西药更适用于临床,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而对间歇性痛风的症状缓解情况并不十分可观。冯文韬等[6]认为痛风为痹症当以湿热痰瘀四个因素入手,以健脾益肾为治疗根本进行标本兼治,但邓运明[7]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应从健脾和胃的角度考虑达到清热利湿的目的,使后天滋养先天,已达到治疗效果。许贤盛等[8]认为间歇性痛风或慢性期痛风都存在着脾虚的表现,所以在临床上无论患者的表现症状是虚、实或者是虚实夹杂都以其脾虚为本引起,故以健脾进行治疗,从尿酸浓度的指标情况来看,其疗效显著。东淳等[9]将痛风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结合,以“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等5个角度论述痛风从防护-治疗-调护3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施治,并以先天之本“养肾”出发进行对生活习惯的指导。

中医治疗痛风大致分为口服中药、放血疗法或者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来控制病情发展,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大多都以脾肾为治病关键,认为脾肾亏虚是该病最基本的病因病机,故以补肾健脾方法治疗疗效甚佳,然而关于治疗间歇性痛风的研究还并不完善,所以本研究对于运用腹针疗法配合刺血疗法对间歇性痛风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刺血疗法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吴彤[10]通过对三位国医大师在治疗痛风的临床过程中总结出痛风的病因病机与“痹”的中医理论是相通的,所以其病因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本文基于此病因病机,在标实的症状出现时,采用刺血疗法,取“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之意,并且由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刺血疗法也可以使身体之气从体内散布到四肢,从而达到血行气通,气血温养四肢的目的,减少久病入络的情况发生。

腹针疗法对该病的治疗作用:腹部在横膈以下,包括脐,所以为中焦和下焦之所在,五脏中除心和肺外均在腹部,然而手太阴肺经的经脉原文第一句则为“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少阴心经的经脉原文中“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以此就可看出腹部的重要性[11]。

薄氏腹针疗法[12]是在针刺的基础上,运用全息理论取穴在腹部来进行针刺治疗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13],且针刺手法由浅入深,可理解为对经络、筋骨、脏腑进行全方面分层次的辨证论治[14]。本研究在治疗间歇性痛风时选取由中脘、关元组成的天地针,该针法是腹针的常用处方,取三才配穴法之意,中脘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募穴是脏腑精气聚集之地,可健运脾胃;关元为手少阳小肠经的募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二者合用具有补脾养肾的作用。滑肉门和外陵组成腹针处方腹四关[15],此针灸处方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与天地针配合使用时,兼有通腑之用,且增强治病疗效[16]。

腹针疗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间歇性痛风对比单纯口服西药苯溴马隆片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样本量少,门诊患者的依从性差给该研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仍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腹针血尿酸痛风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的治疗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腹针疗法临床应用新进展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