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谷子生产组织模式选择及倾向因素分析

2018-10-20蒲娜娜夏雪岩南春梅李顺国刘恩魁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户谷子农场

刘 猛 ,蒲娜娜 ,刘 斐 ,夏雪岩 ,南春梅 ,李顺国 ,刘恩魁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杂粮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35;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3.武安市农牧局,河北武安056300)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杂粮作物,距今已经有超过8 700 a的栽培历史[1]。在古代,谷子曾是我国的主粮作物,但是随着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的技术革新,谷子逐渐变为辅粮作物[2]。解放前,谷子面积曾达到1 133.3万hm2,解放后降到1 000万hm2,到20世纪80年代,谷子面积又锐减到400万hm2左右,2015年我国谷子面积只有83.94万hm2[3],但相比前2 a已有所增加。我国是小农经济,大部分的土地归农户经营,因此,谷子生产也以小农户生产为主,栽培技术受到限制[4]。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小农户经济受到严重制约,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难以实现[5-9]。

谷子是抗旱节水作物,分布在干旱贫瘠的山地丘陵区,平原地区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适宜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可以带动地方谷子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谷子的可持续发展,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谷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从谷子生产组织模式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探索不同经营主体下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10-18],以适应现代化农业[19-20]发展的要求。

1 基本情况

为分析不同经营主体对谷子生产组织模式的倾向性,2016年1月份开展了调查工作,调查以实地问卷调研、网络邮件、电话访问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32份,收回132份,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95.5%。

调查问卷主体分布情况,其中,科研人员调查问卷38份,占总问卷数量的30.2%;政府部门人员调查问卷41份,占总问卷数量的32.5%;企业(合作社)调查问卷47份,占总问卷数量的37.3%(表1)。从各主体问卷分布情况看,科研单位人员、政府部门人员、企业(合作社)负责人问卷数量较均匀。

从被调查者的工作类型看,科研人员包括科研院(所)、大学(大专)院校等的人员;政府人员包括农业局及下属的技术推广站(中心)、农技站、县市政府人员等的人员;企业(合作社)包括大中小型谷子加工企业、合作社及村委会负责人等。

地区分布情况:河北省23份,占18.25%;内蒙古自治区9份,占7.14%;山西省28份,占22.22%;辽宁省11份,占8.73%;河南省10份,占7.94%;吉林省16份,占12.7%;黑龙江省9份,占7.14%;陕西省6份,占4.76;山东省8份,占6.35%;甘肃省6份,占4.76%。各省问卷分布与实际谷子产区较吻合。

表1 调查问卷分布情况

2 谷子生产组织模式类型现状

2.1 企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

合作社主要包括合作社直接服务于社员的模式类型,称为合作社+农户模式。

企业以发展创利为目的,按照能够提供谷子的生产主体划分,主要包括农户、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企业的固定基地。形成了企业+基地、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以及2种或者多种复合的谷子生产发展模式类型,如“企业+合作社+农户”等。

2.2 科研单位为主体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

科研单位参与谷子生产发展的模式是对专业大户、农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服务及农资补贴等的生产组织模式,逐渐形成了科研+专业大户、科研+农户、科研+合作社、科研+企业、科研+家庭农场等谷子生产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中的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对品种技术的实施较方便、效率较高等特点。

2.3 政府为主体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

在谷子生产发展中政府是进行政策制定和实施品种技术推广的重要主体。政策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农户、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主体,同时可以结合科研人员研发出的品种技术进行联合推广。因此,形成的谷子生产模式类型较多,包括政府+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家庭农场)、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家庭农场)等模式。政府和科研相结合对农户、专业大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进行支持,是目前谷子生产比较普遍的发展模式。

3 谷子生产发展模式的认知度分析

3.1 综合角度下的模式类型认知

表2 主要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类型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在总样本量中有30份以上的组织模式类型有14类(表2)。目前,人们对于政府+科研+企业、企业+合作社、政府+合作社、科研+专业大户、政府+科研+专业大户、科研+家庭农场、政府+科研+家庭农场的模式了解较多,占40%以上,在126份问卷中分别达到68,59,45,43,43,42,42 人次,其中,以政府+科研+企业模式了解最多,占68%,说明以企业为生产主体,政府进行政策支撑、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非常普遍。

其次还包括一些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基地)、科研+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的模式,这些模式也较普遍,在总样本量中有30份样本了解以上组织模式。

3.2 不同主体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类型认知

3.2.1 企业、合作社下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认知以企业、合作社为生产主体组织模式需要的谷子,可以通过基地、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生产后进行购买,获得谷源,因此,形成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模式。同时合作社也可以与农户形成社员关系,形成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以企业为主的生产模式中,企业+合作社模式认知度达到46.8%,在126份问卷中有59份问卷了解此模式。

3.2.2 科研为主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认知 以科研为主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主要有科研+农户(合作社、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复合模式,如科研+企业+农户,科研+合作社+农户。以科研为主的生产组织模式中有4个模式的问卷数量超过30份,科研+大户、科研+家庭农场模式选择的数量分别是43,42人次,科研+企业和科研+合作社数量也较多,分别是36,30人次,说明这4种模式在当前谷子生产中非常普遍。当前科研快速发展,成果急需转化,以科研为主体的组织模式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这样便于操作和示范效果好的条件下,容易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3.2.3 政府参与的生产组织模式类型认知 政府参与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以政府+科研+企业的认知度最高,选择数量达到68人次,占54%;其次是政府+合作社模式,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直接作用到合作社,效率较高;再次是政府通过结合科研在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土地上进行的品种技术示范,同样便于操作和管理。

4 谷子生产组织模式倾向分析

4.1 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生产组织模式倾向

由图1可知,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组织模式中企业+农户生产模式所占比例最高,为5.56%,其次是企业+专业大户,占4.76%,企业+合作社和合作社+农户均占3.97%,可见,企业注重与农户、专业大户和合作社的合作,另外,家庭农场也逐渐发展起来。农户、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家庭农场是生产主体,企业可以直接从中获得谷源,便于管理,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企业+基地的模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基地生产管理复杂,人工成本较高,总生产成本较高。

4.2 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生产组织模式倾向

由图2可知,以科研为主的生产组织模式中,科研+合作社所占比例最大,为4.76%,科研+专业大户占3.17%,表明当前的生产模式以科研+合作社和科研+专业大户为主,原因是由于科研单位以品种技术示范为主,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容易实施,可以进行规模化示范,效果凸显,2015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在武安、元氏、栾城区、黄骅等均有合作社和专业大户进行直接的合作。另外,科研+家庭农场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2015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与藁城硒之王家庭农场、藁城南留村家庭农场进行了技术服务及示范,效果较好。

4.3 以政府为主体的生产组织模式倾向

由图3可知,政府为主体的谷子生产模式中以政府+科研+专业大户、政府+科研+合作社、政府+科研+企业为主,分别占22.22%,21.43%,15.08%,可见,这3类模式在当前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中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全国谷子生产组织模式中最主要的模式。

综合谷子生产发展模式的倾向分析,从企业、科研单位、政府不同角度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类型看,当前最受欢迎的是政府+科研+合作社(专业大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企业还存在企业+专业大户(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生产模式。

5 谷子生产组织模式倾向的因素分析

企业(合作社)、政府、科研在谷子生产组织模式中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组织模式选择上会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下面对不同主体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5.1 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倾向因素

调查的企业负责人中,选择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家庭农场)的生产模式原因主要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所有企业选择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另外,还有21%的企业选择了对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扶持帮助。可见,在企业模式选择中,企业注重利润,但部分企业对模式的参与者进行了扶持和帮助,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诚信的宣传。倘若只追求利润而不顾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的发展,有意损坏其利益和形象,对自身企业也是个挑战。例如企业+合作社模式,企业自己生产谷子成本较高,且管理较复杂,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而与合作社建立联系,生产环节由合作社负责,收获直接收购谷子。有3个优点:一是企业节省了成本;二是合作社以高出市场的价格卖出了农户的谷子,获得了收入;三是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赢。

5.2 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倾向因素

通过对谷子生产组织模式中的科研参与模式的统计发现,服务各经营主体这一因素占到100%,完成项目指标因素占54%,注重示范推广效果的因素占21%。由此说明,科研参与的谷子生产发展模式中,科研注重的是对经营主体的服务与支持,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获得利润及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对于科研人员完成项目任务及指标的因素并不是科研人员选择模式发展的首选因素。另外,注重示范推广效果的因素也是科研人员选择模式的一个因素,例如科研+种植大户模式,种植大户的管理及操作较方便,容易实施,而且种植大户都是当地的技术能手,有一定知识基础,接受新事物较快,因此,科研+种植大户模式比较容易发展。

5.3 以政府为主体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倾向因素

政府参与谷子生产组织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服务各经营主体、示范推广效果等。其中,服务各经营主体的因素选择占97.6%,示范推广效果的因素占82.9%,其他因素的选择占19.5%。可以看出,政府参与模式选择的倾向因素主要是服务各经营主体因素,可见,政府首先考虑的是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的利益,为其提供信息和政策支持。其次是看示范推广的效果因素,示范推广效果好,政府就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效果不好,政府会改进政策,因此影响政府选择模式倾向的因素。另外,政府的参与模式选择还会受到社会因素对政府声誉的影响,社会反映某种模式适宜发展,会在政府的选择中占据一定的分量,政府就会考虑其社会声誉问题。因此,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政府参与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6 不同主体下的谷子生产组织模式选择

6.1 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组织模式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利用最少的成本生产最大的利润,企业应该采用企业+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的生产模式,同时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科研的新品种、新技术作为技术支撑,能够获得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合作社也应该与政府和科研单位对接,与社员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6.2 以科研单位为主的生产发展模式

科研是为了将研发的产品、技术获得转化及推广,选择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优点是这些经营主体较明确,实际生产操作简单,且有技术负责人,对品种技术适应性较快,示范较集中,效果显著。因此,建议采用科研+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模式。

6.3 政府参与的谷子生产发展模式

政府参与谷子生产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促进经营主体获得利润或社会效益,同时政府也就获得了社会认可,增加了知名度,使得政府工作的业绩突出;另外,单纯的政府主导必定会出现科技的缺乏。因此,政府主导过程要适当增加科技的支持。所以,政府参与的谷子生产发展模式建议采用政府+科研+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的模式。

猜你喜欢

大户谷子农场
农场假期
打谷子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农场
一号农场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丰收的农场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谷子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