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供需形势分析与对策
2018-10-20黄奇鹏武文斌林冬华
黄奇鹏 武文斌 李 聪 孟 乐 林冬华,2
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机械研究所 郑州 450001 2.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小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我国是最大的小麦生产国。通过研究世界和国内的小麦产量变化,了解中国小麦的国际市场地位和中国小麦市场发展趋势及供求关系。针对我国小麦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对我国小麦行业从小麦产业结构和产后损失提出面临的挑战,为中国小麦相关行业发展及投入等方面提供参考。
1 中国小麦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本文统计1997-2016年(共20年)中国在世界小麦产量中的占比。由图1可知,中国在过去20年中有5年小麦产量占世界产量比例低于16%,年份集中在2001-2005年。中国只有3年小麦产量占世界产量比例在16%~17%,分别为2008、2009、2011年。自2012年以来,比例一直在17%~18%。未来中国小麦产量占世界产量比例的发展趋势应该持续在17.4%左右。
图1 1997-2016年中国小麦占世界小麦产量比例
2016年世界小麦总产量7.5亿吨,其中小麦产量超过千万吨国家有16个,分别为:中国(大陆)、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乌克兰、德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土耳其、阿根廷、哈萨克斯坦、英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波兰。由图2可知:中国的小麦产量稳居世界之首,在1997-2003年之间产量出现下降,自2003年之后,小麦产量一直稳步上升,自2006年之后,小麦产量一直在1亿吨以上,发展势态良好。印度小麦产量波动幅度较小且呈上升趋势。俄罗斯、美国的小麦产量波动相对较大,但近年呈现上升趋势。其它12个国家发展较为稳定,法国小麦产量稳定在3.5千万吨左右,其它在1~2.5千万吨左右。由图2可知,未来世界的小麦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的小麦产量在超过1.3亿吨时且有上升趋势。
图2 1997-2016年中国等16位小麦主产国的产量变化
世界前16位小麦产量大国在2016年小麦产量总和为6.1亿吨,而世界小麦总产量为7.5亿吨,占比高达81.3%。故世界前16位小麦产量大国的产粮趋势决定了世界小麦产量趋势。由图2可知,中国与世界前16位小麦产量大国发展趋势良好。由图1可知,中国小麦产量在世界小麦产量中的占比发展相对稳定,在17.4%左右。在世界制粉市场中,中国市场最大,且发展稳定。中国的制粉技术与强国相比起步较晚,虽发展迅速,但与布勒和奥克利姆等公司的技术相比,悬殊较大,故中国的制粉技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中国小麦的发展趋势及供求关系
图3 1997年以来中国粮食、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变化
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和玉米等。2016年粮食总产量为61625.05万吨,而这三种作物产量之和为55547.16万吨,占比高达90.13%。故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决定了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趋势。由图3可知,自2012年之后,玉米产量超过水稻,跃居中国粮食作物产量之首,且产量呈现平稳趋势。水稻除在2003年产量显著减少外,其它年份产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稳定在2亿吨左右。中国小麦产量自2006年以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由此可知,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中的小麦发展势头良好,且小麦占粮食作物的比重在2000-2012年随着玉米产量的先激增再下降。2012年后,玉米和水稻相对平稳,小麦所占比重正在逐年回升。
中国小麦产量在2016年超过80万吨的主产区(13个)如图4,分别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新疆、陕西、湖北、四川、山西、甘肃、内蒙古和云南。此13个产区在2016年小麦总产量为12559.48万吨,中国总产量为12884.5万吨,占比高达97.48%。故此13个小麦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决定了中国小麦产量趋势。
图4 1997-2016年河南等13位小麦主产地区的产量变化
由图4可知,河南的小麦产量稳居中国小麦产量之首。各地区在1998年和2000-2004年份,粮食产量受到影响,其中山东地区影响较大。自2005年以来,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和新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增速显著。其它7省稳定在80~420万吨之间,变化不大。由此可知,中国的小麦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小麦消费国。中国的小麦出口量小于1万吨,可忽略不计,故中国小麦需求量等于小麦生产量和进口量的总和。由图5可知:由于中国在2002-2004年小麦产量受到影响,故2003-2006年,小麦进口量激增。2005年小麦总需求量已突破1亿吨。自2012之后,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小麦进口量一直在300万吨以上,总需求量在1.247亿吨以上。未来几年我国的小麦消费量将持续在1.320亿吨左右,且有上升趋势。
图5 中国在1997-2016年的小麦进口量变化曲线
虽然我国小麦市场供需整体宽松,但优质小麦的短板效应一直存在。据市场机构调研,近年来国产优质强筋小麦总量估计在350~450万吨,而市场需求量在600~800万吨,进口的小麦主要是优质强筋小麦。故市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优质小麦上。
3 中国小麦增加有效供给途径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小麦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城镇化加速推进与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决定了我国对粮食需求刚性持续增长的趋势。小麦生命周期需经过种植、收获、干燥、储藏、运输、加工、销售共7个环节。一般来看,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途径有两个:增加小麦产量和减少小麦产后损失。据粮食部门调查,小麦产后损失率在8%~13%之间。
3.1 小麦产业结构调控
中国的河南、山东等主产区的发展趋势较好,中国小麦产量将出现持续稳步增长趋势。但中国的优质小麦产量有300万吨的缺口,每年仍需进口优质小麦,故产业结构调整应增大优质的强筋麦或优质的弱筋麦种植数量。此外,中国小麦种类繁多。据2016年农业部推荐主导品种有23个,小麦掺杂影响优质小麦数量及品质等,应该进一步规范调整小麦产业结构。
3.2 小麦产后损失控制
小麦损失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在生产、收获、储藏、加工以及流通环节上的食物量下降。其主要损失在以下4个阶段:
1)小麦收获。全国小麦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大约为 2.43%。影响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的因素:①收获方式及设备。收获方式及设备对小麦收获损失率为1.26%。有研究指出机械收割比手工收割损失率高,先进的农机能降低小麦的收获损失。这是技术水平低导致的。②机手的作业水平。机械收割机手的熟练程度和态度直接影响了收获时的损失,一般损失率在0.25%以上。③小麦品种。种子的性状优良与否会直接影响损失。例如,拥有抗倒伏性状的良种在收获期间不易倒伏,从而减少了损失。④其他因素。收获时的天气、时机等也会影响小麦收获的损失。
2)小麦储藏。小麦储备对调节小麦供给波动、平抑价格、稳定生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小麦储藏仍存在问题:①据统计,国家粮库自收纳到出库期间造成的损耗约为0.2%左右,农户储藏为6%~9%,而我国50%以上的小麦由农户储藏。②我国小麦储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麦堆结顶、霉变、虫害等,主要原因与气候、储藏装置、储藏技术和防鼠防虫措施等有关,应该提高粮食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水平。
3)小麦输送。在小麦收购数量中,其中约25%~30%以上作为商品粮进入流通领域,由于我国小麦流通量大、分散、设施陈旧、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使物流成本高且损失较大。目前粮食运输采用散存、散卸、散运、散装技术,“四散技术”减少很多的包装物和人工费用,也导致小麦零星抛洒、扦样耗费等产生的损耗。其次,努力建设大生产优势,替代小规模运输,逐步规范小麦物流行业。
4)小麦加工。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中国制粉工艺及设备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明显不足,影响小麦加工后产物的数量和品质。据统计,小麦在加工环节无形损失高达4%。小麦制粉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国内制粉设备与国外先进设备存在一定的距离。以磨粉机为例,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磨粉机生产厂家主要有:瑞士布勒公司,意大利奥克里姆、GBS集团,河北张家口、开封茂盛、苹乐等粮机厂。其中,引进的国外生产线占面粉行业总生产线接近4%,主要加工高档水平的面粉。而国内磨粉机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中低档面粉。中国的小麦制粉行业应该针对制粉设备加大研究力度,迎头赶上国际尖端制粉企业。
4 结论
1)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在世界小麦产量中的占比及小麦产量最高的16个国家在1997-2016年的小麦产量可知,世界的小麦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中国小麦产量占世界产量比例发展趋势应该持续在17.4%左右。
2)通过分析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及13个小麦主产区在1997-2016年小麦产量及中国小麦需求总量可知,中国小麦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呈现回升趋势。国内小麦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但优质小麦的缺口大概在300万吨,通过进口来弥补空缺。目前我国小麦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
3)针对我国小麦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由于小麦产后损失率在8%~13%之间且中国小麦缺口在于优质小麦供给,提出增加中国小麦有效供给的途径:调控小麦产业结构和减少小麦在收获、储藏、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产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