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五位一体”整改机制,推进审计问题整改

2018-10-19张春香

企业文化 2018年35期
关键词:销号五位一体督导

张春香

摘要: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本文在广泛查找问题现状、深入剖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五位一体”整改工作跟进机制,从组织、机制、流程、系统、问责五方面提升审计工作,实现重要风险的闭环管理,确保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提升整改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全”

(一)机构健全

坚持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亲自管,专业部门指导、审计部门督导、被审单位整改的整改组织结构,明确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上级职能管理部门的专业指导责任、审计部门的督导验收责任。责任从上到下,层层分解,基层单位职能专业部门与市公司专业部门一一对应,指定专责人,建立联络群,将整改管理形成纵横交错的闭环责任网,真正实现“人人有责”。

(二)措施齐全

采取总经理办公会督导、重大问题分管领导现场督办、重点问题联合指导、定期考核、整改结果“双签”、,建立问题台账实施“销号”管理等措施,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和影响、整改工作进度等实际情况,多管齐下,对症下药,确保问题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三)整改负责人业务全面

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多是被审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难点、重点或盲点,产生的根源多来自于制度的缺失、有章不循、主观故意舞弊等,为避免“严重问题简单整改、复杂问题表面整改”的乱象,对各部门问题整改负责人的专业管理能力、沟通协调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成立问题整改组织机构时,对各部门推荐的联系人进行甄别和筛选,选择业务全面的专工作为整改专责人。

二、强化问题整改全过程管理,注重“闭”

(一)整改发起阶段

一是建立审计成果信息库,实施问题分类管理。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部门对所有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分类,从专业管理和被审计单位两个维度,建立审计成果信息库。编制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账,清单内容包括问题分类、定性、描述,责任单位,问题整改意见或建议,规章制度依据等。实施问题分类管理,从问题成因和整改时限两个要素,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分为即时整改类、限期整改类、历史遗留类三大类。

二是分解整改责任,强化联动整改。落实整改责任,完善“专业部门主导、审计部门协调跟踪、公司层督察督办”联动整改工作机制,督促各单位落实整改责任主体。审计部门将问题分类后,按问题类别分解至各专业部门,各个专业部门指定对口指导责任人,此举便于专业管理部门了解基层单位情况及薄弱环节,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从上至下的业务指导。

(二)整改实施阶段

一是建立周督导,周上报制度。被审计单位定期上报整改情况,审计部门审核整改材料,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督导。并根据整改情况,制定审计回访计划,开展现场检查,现场核实审计整改支撑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督促并指导被审单位全面整改审计问题。

二是实施问题整改督导专责制。将问题按专业和被审计单位两个维度分解,每类问题指定一名专工为督导责任人,负责横向和纵向联系沟通,整改不力的定期下达督办通知单。并适时组织相关职能部室召开审计督导会,促进问题整改进度。

三是建立审计问题双向约谈制。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就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等情况,进行相互约谈。对屡审屡犯、整改不力等问题,审计部对相关责任人和被审计单位分管领导进行审计约谈。被审计单位也可以就问题成因重新核实、问题性质准确界定以及整改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等,与审计部门进行交流反馈,以确保问题整改意见更贴近实际,更便于操作。

(三)整改完成阶段

一是明确销号标准。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依据每个问题的整改情况,定性为完全整改、基本整改、未整改三个档次。“完全整改”即完全达到整改通知等提出的要求。“基本整改”即虽未完全达到整改通知等提出的要求,但已采取整改措施,制订整改计划。“未整改”即问题并未纠正,包括表面整改而实质上原有风险并未得到有效减弱。

二是规范工作流程。被审计单位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发起问题整改销号流程。收集问题整改佐证材料,并填写问题整改销号单,经单位主要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后,送审计部门办理销号手续。审计部依据问题整改台账,对不符合整改要求的则退回原单位继续整改,对符合整改要求的则按规定办理销号手续。

(四)整改评价阶段

整改完成后,审计部门根据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意见和问题整改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从整改完成时间和整改质量两方面进行考量,结合问题整改难易程度,对每个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打分,按年度汇总计算出各单位的审计整改综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将被审计单位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三、建立问题移交机制,注重“晒”

(一)通报

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部根据出具的审计意见报经领导审核后,组织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提炼,编制审计问题库,借助专业管理会议或协同监督会议进行问题通报,人人心中筑起一道“红线”。

(二)移交

按照“专业”主体和“被审单位”主体两个维度建立问题台账,向专业管理部门和被审单位等各层级传递“问题整改联系单”。上级专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下级业务部门问题症结,适时考核,同时对问题整改进行专业指导,及时对带有规律性、普遍性问题的产生原因、管理漏洞开展分析,優化业务流程,完善相关制度。

(三)协调

公司审计工作领导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定期听取审计部门问题整改工作汇报,了解问题整改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历史性遗留问题等整改难度较大的,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意见,下发问题整改督办单,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四、严肃考核有效落地,注重“盯”

(一)分管领导现场督导

对内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如问题性质严重、敏感且单项问题金额超过一定金额的,分管领导带专业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人,现场开展调度,督促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二)项目主审包保制

审计问题整改由项目主审组织开展,负责与专业管理部门和被审单位沟通协调,并根据问题整改进度和质量提出考核意见,审计部门负责人对项目主审问题整改的组织情况进行考核。

(三)月调度,季考核

被审计单位每月上报问题整改完成情况表,由审计部门进行验收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对问题整改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于每季度末对各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同业对标、绩效考核等方面挂钩。

(四)约谈

根据问题性质和整改进度,对问题突出、敏感,且整改不力、屡查屡犯、前清后乱的单位,除经济考核外,并组织约谈被审单位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

(五)问责

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考核,对不按审计意见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约谈其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执行,并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对有问题不整改、慢整改或假整改的单位,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单位,严格考核问责。

五、应用审计成果管理平台,注重“控”

(一)“问题库”线上管理,实行动态管控

运用审计成果管理系统进行审计项目管理,实现审计项目问题库线上管理。根据审计组出具的审计意见,与审计项目关联,按统一的问题分类体系将审计问题录入系统中,作为审计问题整改的基础数据来源。

(二)整改流程固化,實现过程监控

一是单据全过程传递,固化整改流程。从问题入库、问题整改、整改落实、问题销号,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问题整改的线上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了对问题整改的过程监控,实现了对问题整改的全闭环管控。切实提升公司系统审计问题的整改能力。

二是审批全过程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审计问题跟踪对责任单位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直到问题销号。问题整改节点需专人审批,审批痕迹系统自动跟踪,可实时查询审批滞留节点。同时对即将整改逾期的,系统自动向相关责任人发出逾期预警提示,省公司可实时关注问题的整改进度,并对系统提示逾期预警的问题下达催办通知。

综上所述,实施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企业内部各单位对审计成果运用的意识进一步加强,从过去认为审计就是“找茬”,变为现在有问题主动“找审计”,从过去掩盖问题,转向主动整改问题、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实现了“要我依法治企”到“我要依法治企”的转变。使审计成果得到真正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社兵,赵承康、葛伦建、韦祖彬.国有企业审计成果运用模式构建与实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 (12).

[2]文富恒.审计整改存在的困难、原因及对策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 (01).

猜你喜欢

销号五位一体督导
纸面销号:形式主义卡断“最后一公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浅谈LKJ数据换装的过程控制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