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防汛抗旱中关于中小河流的治理
2018-10-19唐英
唐英
【摘要】中小河流的治理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河流演变规律认识的增强,系统论和优化规划方法的出现更是为中小河流的治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综合考虑,进行梯级开发,以最大限度地调节、利用水资源。本文简述了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探讨分析了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小河流治理的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防汛抗旱中小河流治理;原则;问题;策略
一、防汛抗旱的中小河流治理原则
防汛抗旱的中小河流治理原则主要表现为:(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在相关规划指导下,处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处理好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注意与除涝、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相衔接。(2)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河流特点和防洪保护需要,通过方案比选合理确定治理方案和措施,注重治理效果,处理好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3)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中小河流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禁缩窄河道,合理确定治导线和堤距。(4)节约资源的原则。结合当地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合理规划料场,尽量少占耕地,从严控制管理用地;设计方案要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生态及当地环境的影响,护坡、护岸尽量采用植物措施和天然材料、生态复合材料,注意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
二、防汛抗旱的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分析
防汛抗旱的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中小河流容易淤积、被硬化、渠化。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水流挟沙量增大,居民任意向河道倾倒残土、污水、生活垃圾等,导致河道淤积速度加快,但是现在河道轮浚周期较长,而且疏浚的成本在逐年加大,导致中小河流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理。河堤大都采用混凝土、块石等方式护砌,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使人类自动放弃了数百年来的亲水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2)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由于许多中小河流,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對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3)分布比较偏远,地质条件复杂。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城镇,交通不便利,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开展。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治理中小河流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喀什特地貌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4)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落后。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三、防汛抗旱的中小河流治理策略
1、综合治理统一规划。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必须科学论证,全面规划。根据防洪抗旱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按照相应规范标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治理最终根治洪涝灾害。规划要针对河流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任务、治理目标和规划方案,选定治理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布局和实施程序。必须加强实事求是,强调重视河流的基本情况的搜集、整理、分析,充分利用以往规划治理的成功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分批次、分重点地进行有序、有效的规划治理。
2、建立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要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尽快研究建立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工程建成后的管理责任、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结合实际抓紧建立中小河流管护的长效机制。要依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强化中小河流河道管理,保障河道安全。
3、控制河流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流水质的好坏,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流绝不应该是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接纳地,这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治理河流要标本兼治,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河流治理的根本出路。
4、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积极主动的建立能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为水利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水利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水利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水利职工队伍,以适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
5、发动群众扩大投资渠道。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广开投资渠道,增加河道治理资金来源。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省、市、县配套资金比例和资金筹措责任,确保规划治理项目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复杂及系统性工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逐步重视并意识到中小河流的治理意义,意识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义.简谈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7)
[2]黄河等.生态治河理念及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技术应用探析[J].中国水运,2017(12)
[3]王兆.浅析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