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产电影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2018-10-19李亚

卷宗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商业性艺术性

李亚

摘 要:电影是近几年来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电影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电影行业欣欣向荣的背后,也暴露出了电影的艺术性不强的事实,如果说商业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艺术性则是电影的根本属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二者缺一不可。而当下的国产电影,未能妥善处理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商业性电影票房屡破新高,受众群体小的艺术性电影则在夹缝中求生存。本文以当下热门的电影为例,深层次解读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阐释两者的有机融合,研究国产电影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中国电影;艺术性;商业性

1 电影的商业属性和电影的艺术美学价值

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电影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精明的企业家则将其尽可能快得在社会进行推广,两者的结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带来了变化。因此电影本身在其表现艺术的同时是带有商业性的,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一只眼盯着艺术,一只眼盯着商业”,这是必然的结果。

1.1 电影作为商品的特点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正如电影大师和杰出的电影实践者,巴赞所言,“艺术价值是电影的魂魄。”一部好的电影的诞生,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应当是艺术和美的结合。电影的制作,在其拍攝前的选材、剧本的创作、演员的选择,到电影的拍摄,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生动的配音,以及后期的制作,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电影是商品的一种,商业属性是电影的基本属性之一,从市场角度来看,电影商业性主要指的是电影里融合社会大众的主流文话,当下流行元素以及电影的新技术,新的社会审美观念以及娱乐倾向。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是因为他能够被“机械复制”,不仅如此,电影的商业性还要求影片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文化和审美,这样的影片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经济效益。

1.2 电影艺术美学价值

电影的艺术感染力有一部分来源于电影的娱乐性,是指电影给予观众的,在观影过程中能让观众轻松、愉悦从而获得身心健康的属性。电影的娱乐性则是通过对美学层面的深谙来实现它的艺术价值。并且不会有任何人为加工的痕迹,即电影艺术的这种娱乐性是一种自然天成的本性。电影艺术的这种娱乐精神所强调的是“艺术因受众而动”,而并非主张“寓教于乐”的人们所强调的“受众因艺术而动”。艺术的成功在美学上讲求自然天成,不同的观众都有其不同的先在经验和期待视野。正是这种娱乐性,吸引了观众,使人们感受到电影作品想表达的思想。使人们从中得到经验及知识,在感受电影美感的时候,领悟到其中的精髓思想,使具有美感及艺术感的电影备受关注。

2 国产电影创作三大现状

中国的电影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而且在诞生之初就担负起政治宣教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发展。但随着电影市场意识的觉醒,商业性在中国电影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使得中国电影在走向产业化、市场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商业大片占领各大影院,不断冲击着受众的视觉神经。

2.1 侧重商业性而忽略艺术性

由于中国电影长期担任宣传教育的角色,抑制了电影的商品属性,使得国产电影中缺乏大制作的商业电影。但随着电影市场的显在体现,电影的商业价值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商业大片如雨后春笋般生长。2002年由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电影《英雄》,将中国特有的类型片武侠电影与好莱坞式大片融合在一起,旨在打造带有民族特色的商业大片。自此,电影界导演都跃跃欲试,不断推出商业性电影,如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姜文的《三枪拍案惊奇》等。但是,不难看出,这些商业性电影虽然满足了受众的视听需求,且票房屡破纪录,口碑却是不甚良好。究其原因,制作方着重挖掘电影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电影不是普通的娱乐项目,而是一门要滋养人心的艺术。

2.2 侧重艺术性而忽略商业性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虽不够完善,但也不乏享誉海外的艺术之作,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的《活着》《霸王别姬》,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等。但近年来,随着商业大片的兴起,艺术片举步维艰,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一些艺术片导演在当下的电影浪潮中,逐渐迷失自己,如姜文的《一步之遥》,陷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上映后不断遭受电影界各方的批评。而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上映后,也是备受争议。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影片,于电影人士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究竟孰对孰错,很难定论。或许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仅侧重于艺术性的表达,对于商业性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无可否认,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却是为大众服务的艺术。导演倘若忽略电影的商业性,一味注重自我艺术表达,将观众的感受置之度外,只会落到曲高和寡的地步。

2.3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有机融合

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一直是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难题。商业价值的挖掘,使得国产电影出现越来越多迎合大众口味的影片,但不免走向下里巴人的误区。一方面,商业性电影不断涌现,观众目不暇接;另一方面,艺术性电影少有新作,票房惨淡。不过,这并不代表国产电影走入了死胡同。中国武侠电影是中国贡献于世界少有的类型片,实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近年来,类型电影不断发展,体现出一种杂糅的风格,成为国产电影的突破口。如刁亦男的《白日焰火》、丁晟的《解救吾先生》、曹保平的《烈日灼心》等。这些影片,定位明确,将警匪、悬疑、推理融合在一起,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票房可观。由此可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合并非无迹可寻,只是需要制作方妥善权衡,打造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佳作。

3 当下市场环境中的国产电影走向

据统计,201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559亿元,可以看出,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已逐步树立起电影市场观念,持续推出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类型,不断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但随着电影市场意识的觉醒,电影界出现了商业性由从属地位转为主导地位的假象。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许多电影为迎合大众的观影需求,以消解崇高,解构文化为乐趣,以娱乐至上为宗旨,完全背离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对现实人生的观照。

事实上,艺术活动和娱乐游戏的共通之处在于给人一种愉悦的体验,让人身心放松,精神愉快。电影是一门艺术,但也是为大众服务的艺术。况且,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存在相通之处。电影创作者应在坚持自我艺术表达的同时,顺应电影类型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扩大培养高素质的观影群体,打造使观众达到理性与感性双重愉悦的优秀电影作品。

4 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下,国产电影应打破大众赋予的标签,使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达到有机融合,实现票房和质量的双重提升。电影是以艺术为支撑的大众艺术样式,是通过商业性来实现它的艺术价值,放弃艺术尺度,商业性也不过是空洞的票房而已。同样,忽略电影的商业价值,艺术也只会落到曲高和寡的地步。国产电影要把握好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即便做不到“名利双收”,那也应以艺术为本体支撑。

参考文献

[1]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盛暑寒.浅议中国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J].电影文学.2008, (17) :63-64.

[3]陈博.孙慧.论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一兼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应对[J].电影文学,2011,(23):13-14.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商业性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滥发垃圾短信最高罚3万元
滥发垃圾短信最高罚3万元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对欠发达地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与分析——以阜阳市为例
关于在商业性道路下方修建地下停车库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