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2018-10-19安宏杰
摘 要: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其核心是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则更加强烈地呼唤传承大国工匠精神,更加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制造
随着新经济写入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主要发力点,“中国智造”被寄予厚望,且日渐受到顶层设计的重视。继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后,《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提升国家经济社会的智能化水平,积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以人工智能为着力点,带动我国IT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高附加值发展,实现整体跃升。
之所以如此重视“中国智造”,就政府近年来倡导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两大战略而论,有业内专家分析,在互联网发展的某些方面,中国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比如与消费、零售相结合的阿里巴巴,以及社交应用微信。但如果按照德国工业4.0的标准来衡量,我国主体还在工业2.0的阶段,即主打规模化和低成本优势,工业3.0普及率尚不高。然而,随着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以更为低廉的成本优势加入竞争,中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导致人工成本倍增,不少以代工为主的生产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由此可见,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似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和方向。
1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1.1 求精求新的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是“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是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更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工匠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具体而言,工匠精神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1 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爱岗敬业。乐业是最高境界,是最好的职业导师,也是最能够激发人类工作热情、奉献激情、创新灵感的境界。爱岗敬业要求做到感性上热爱自己的岗位,理性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客观上恭谦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业。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唯有打牢基础,工匠精神才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1.1.2 工匠精神的表现: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主要源于工匠自身长期的技术实践积累和对技术技艺的理性思索,对前人的发明制品或技艺进行改良式的创新,以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制品或技术服务。
1.1.3 工匠精神的灵魂:求实创新。求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创新指永不满足,与时俱进,追求新高。工匠们来自于生产与服务的第一线,是脚踏实地的技术技能劳动者,唯有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求实”,洞悉客户需求、掌握生产技艺,遵守生产规律,才能提供出合格的产品。
1.2 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1.2.1 制造业的灵魂。虽然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但是手工生产在人类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工匠精神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彩,越来越成为制造业的灵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追求细节的完善和产品的完美成为一种信仰,始终不渝地追求至善至美的状态,这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须具有的精神。
1.2.2 高品質生活的保障。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大量标准化、单一化的产品,国民的消费已经由数量型向品质型转变,供给侧必须适应需求侧的新要求。“互联网+”的模式,使得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成为可能,消费者高品质生活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也为工匠精神的回归提供了土壤环境。
1.2.3 实现自我价值。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主要指主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另一种是软实力,主要指主体所具有的职业精神。如果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将有效提高其人力资本的附加值,有效拓展其职业生涯空间。
1.2.4 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工匠精神不能简单理解为手工业者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它应该是所有技术技能人才应该具有的,以产品或服务为媒介的,用心工作、精益求精、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弘扬工匠精神,用心服务社会和他人,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树立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有利于民族品牌的成长,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2 中国智造呼唤工匠精神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力资源、土地、资本、技术和信息这五大生产要素中,我国唯有在人力资源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如何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作用,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对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智造”的工匠是一个多层次的人才体系,既需要有持续关注产业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企业家,还要有紧跟信息化科技发展前沿的软件设计工程师,同时更需要有执着坚守、精益求精的一线产业工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但是不可否认,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差不多先生”、浮躁情绪以及速度至上的理念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奢侈品”,因此,我们亟待培养和唤醒工匠精神。
培养工匠精神要厚植工匠创新王壤,鼓励精工制作、锐意创新和技艺传承。这需要系统化的机制设计予以保障,比如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用“完美与否”而不是“合格与否”来鼓励产业工人能做到耐心一点,专心一点和精心一点;建立容错试错纠错机制,包容失败,放开对创新者的束缚;完善知识产权机制,建立创新激励的功能体系等。同时,如何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工匠智慧能够实现由“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升级,是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举措。中国有3亿产业工人,成为了巨大的工匠技艺蓄水池和知识库,尤其是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工匠。因此,随着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技术的飞速发展,要让这些沉淀在工匠大脑中的经验“活化”起来,进一步固化为知识,实现工匠技艺的代际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3]方栓喜:《大趋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上海证券报》2015年3月。
[4]耿雪,潘玥斐:《“中国制造”正走向“中国智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
[5]李廉水,程中华,刘军:《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2期。
[6]秋山利辉:《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7]戎章榕:《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福建日报》,2015年8月1日。
[8]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6年10期。
[9]马园妍:《利用互联网从制造业变身“智造业”》,《互联网周刊》,2015年05期。
[10]梁合,雷社平:《我国七大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科技与经济》,2015年02期。
注释
1.《把工匠精神注入“中国智造”》,《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3月30日,第A12版。
作者简介
安宏杰(1996-),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本科,河南大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