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功能、产业“三统筹”推进产城融合研究

2018-10-19邝雨肖立新

桂海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布局

邝雨 肖立新

摘要:以空间、功能、产业推进和实现产城融合,是当前产城融合的几种主要模式。但是总体上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有所欠缺,如有规划却发展不协调,注重功能却忽视生产链,以产兴城却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滞了产城的进一步交融发展,更无法使产城达到一体化发展。要更好地实现产城交融式发展,必须以空间、功能、产业“三统筹”推进产城融合。

关键词:产城融合;空间;功能;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4-0096-05

2014年3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开发区向综合性功能区转型和城市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城融合后的产城一体化,无论是对产业的推动,还是对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产和城可在功能上做到互补,也有利于生产和发展的资源配置。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产城融合式发展让城镇能及时加入产业的发展链条,利用自身资源加入产业生产和服务环节,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也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产业发展带来的技术、资本、人才的聚集,又能反哺城镇,在经济上提高城镇的竞争力,进一步激发城市的传统产业,吸引新兴产业的加入,实现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嘲。各地在新时期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动产城融合,但是由于发展模式不当,也得不到产城交融的最佳效果,既不能及时发挥产业集群与地方产业的共振效应,也不能及时向产业输送城市的服务功能。可以说,目前的产城融合极易造成产城脱离、职住分离、功能分离,产和城的资源和功能无法很好地交融在一起。

一、当前我国产城融合的主要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产城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从推进产城融合的核心要素看,当前实现产城融合可以大致分为空间布局推进、功能布局推进、产业布局推进三种模式。

(一)以空间布局推进产城的协调发展

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的产城融合发展就是这种模式。这个园区2013年起开始建设,是一个集商务、试验、科研、办公等产业功能,集机构、人才、技术、企业等产业资源,与休闲、生活、居住等社会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科技新城。

这个新城兴起在于先期成功的规划。首先,规划注重空间结构的分配,也就是注重空间上产业与城镇的相融。这种相融不仅仅体现在产城的空间距离上,还体现在产城的资源互补上。其次,规划注重功能的完善。虽然创新基地表面上看是针对产业和技术设立的,但深层次原因却是为产业和研发配套服务的城镇,并使这个城镇具备较为完善的城镇功能。再次,规划注重以产城融合方式发展并建设日常生活的相关配套设施。一个完整的社会不仅有工业化的产业,还有商业、文化产业及相关的一系列服务业,生产不仅需要技术、管理、研发,也还需要人才;而吸引人才的不仅仅是产业的发展,还有城镇较高品味的配套生活,这些对于新建的城镇来说(特别是依托于产业发展的城镇),是个极大的创新。最后,规划注重系统思维,注重生态链式良性反应。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要高品质生活;企业生产需要技术,技术转化需要相关的服务;高新技术研发帮助提升产品价值,产品价值的提升,也要反哺高技术研发。这种新城的建设,是将生产和生活融于一个完整的系统式的生态链式的环境中,产和城是链接在一起的,而不是脱离的,具有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多种功能。

(二)以功能布局推进产城的协调发展

出于对产城融合的理解和对产城功能的把握,有学者认为产城融合是产业和城市要素的融合,也就是说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就业人口居住和生活区、生产功能区之间功能要相互支撑、布局均衡。创建于1992年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4年时,全区面积达110平方公里,管理4个街道,有30万人口,在加强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区功能区的建设,如东北工业区、高端食品工业园、姚家荡综合区、运河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意创新软件园、国际商务区。这些功能区的建设使整个区由产业链逐步发展成了产城融合区。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实现产城融合,首先在于其在推进产城融合时注重功能的定位和衔接,产业的功能主要在于其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实现。这个区内的各种特色产业园承担的是产业生产和发展功能;而人口的聚集、街道的存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和生活居住功能;商务区的兴建又进一步为产业和城镇的发展提升了生活、消费及娱乐的空间。总之,这个技术开发区在建设产业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各产业园在整个大开发区中所承担的功能,并充分利用好原本存在的街道等日常生活配套,较好实现了產城融合。当然,这种产城融合的关键是从功能上考虑,从功能的完备和互补着手。

(三)以产业布局推进产城的协调发展

浙江濮院毛衫时尚小镇以时尚产业为主导,以古镇人文历史为辅,建设集创新设计、针织材料开发、毛衫文化展示、流行趋势发布和旅游驱动为一体的特色小镇,融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等小城镇综合功能于一体。小镇以时尚产业交融带串联,有旅游文化中心、时尚生活区、时尚产业核心、时尚生活区、博览制造中心旧。

浙江濮院的模式是较为典型的以产促城的产城融合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发展产业来逐步带动城镇的发展,由单项的毛衫时尚产业带动了生态文化及多种产业的兴起,城镇的生产性和服务性的功能也逐步增多,并实现了产城融合。这种模式是由产业的发展和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开发,而城镇的开发又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二、几种主要产城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上三种产城融合模式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也都曾在不同地方在推进产城融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产城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类要素的协调和互动,单纯注重某一类要素推进产城融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以空间布局推进模式易因产城规模和发展不协调导致产城融合度不高

1.容易导致重空间布局而轻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这种模式在规划中给产城予以地域上的空间搭配,这相对目前已经有相当发展水平的产业园区来说是有效的,因为由于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生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已经有了相当的契合度。但是,对于产业发展建设初期或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产业则不一定有效,因为已经建设的生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主要是服务于日常生活,很少考虑到现有产业发展的生产性功能,更不用说考虑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了。因而,这种模式往往在产业升级换代和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上难以实现产城在空间上相匹配。产城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得不另外寻求发展空间,要么就是产业壮大了就另置空间发展产业,要么就是城镇扩大了就另觅空间发展城镇。这样的产和城在空间布局上是杂乱无章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产城交融,实质上只能算是产城交错。

2.空间布局的相对固定性与功能发展的变化性不协调

这种模式一般在生产、生活和服务区都大体分了功能模块,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匹配。但是,空间布局一旦固定,产业链延伸就受到限制,而各个产业门类为了生产便利,都希望各自延伸出来的产业链能就近布置。但先期的规划很少考虑到产业的后续发展,当空间布局定好产业的位置后,产业门类的链条在延伸时,也只能另觅空间,容易导致同一产业链在空间上错配,这不利于生产和技术信息在产业链条内部传递。而初期规划中的城镇,虽与产业一起兴建,但兴建时只是考虑到产业初期的发展,没有考虑到产业发展到后期时的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也没有预留空间。一旦产业发展呈大规模集群化时,城镇的服务由于空间所限弊端就显现出来,这时的城镇由于产业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兴建新城。但由于空间布局已经固定,新城区或新兴产业在原有空间上没有规划,只能建在规划以外,难免导致新发展和旧规划在空间布局上的无序和错乱。

(二)以功能布局推进模式往往忽视产城融合的生产性服务链建设

1.重功能区项目建设而忽视产业链的功能区配合

目前在产城交融式发展过程中,一些工业园区在规划中还是体现了产城交融式发展的思想,并在规划中划分了生产区、生活区、服务区等各种功能区。但是这些功能区中的项目建设,大多着重于项目建设和项目引进,最多是按照一般性的生产区、生活区和服务区来划分和定位,没能从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去进行功能区建设。功能区项目建设有些只是针对园区的生产功能进行规模性扩大,有些只是针对园区产业项目的增加,没能考虑到产业链延伸、或产业链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各个链条和环节所需要的服务,并由此去定位并建设各种配套的功能区。也就是说,这种模式规划的功能区,更多的还是侧重于生产和生活性的,从整体来看园区的这种功能性建设只是侧重于现有产业的扩大,没有考虑到生产链的延伸和完整,更不用说考虑到产城交融式发展了。

2.重生产性和生活性功能区建设却忽视城镇化建设

很多园区在推进产城融合过程中,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规划和建设中一般会设置一定的生产和生活功能区。生活区是为在园区工作的人员服务的,主要是解决园区工作人员一般的衣食住行问题,往往没有考虑到产业发展中生产性服务功能建设,更没有考虑到从产业生产的服务角度来发展城镇化,也就无法使城有效服务于产、城的资源也无法有效吸纳进产业园区的生产链中去。因此,城镇基本的功能不仅仅要为产业园区的生活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产业的生产服务,因为如果不是为产业的发展服务,那么由产而兴的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继续发展的动力。当然,城镇的医疗、教育、社保、文化等一系列的建设都要齐头并进,但是发展的重点还是为产业的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它是产与城相融的关键点和相互的切入点。

(三)以产业布局推进模式常常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影响产城交融

1.产业链不完善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减少

受房地产业高额回报和产业自身规模化、集群化驱使,目前一些新建的产业园区在发展园区生活、教育、娱乐等行业时,倾向于以产兴城,意图依托发展中的产业建设一个新兴的工业化或产业化的城镇。依托的产业倾向于两种。一是多种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二是以一种产业为主。前者由于缺乏一个统一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各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均衡,这只能算是一种划地而设的产业聚集区,这种园区的产业发展很难持久。倒是后者,即使刚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由于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延伸不长,但更有发展潜力和后劲。这两种以产兴城往往优先考虑解决的是园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而考虑产业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不多。生产性服务业的减少,让伴随产业发展起来的城镇没有发展动力,也无法依托产业园区的资源来壮大自身的规模。因而,以产兴城的方式推进产城融合往往由于產业链的不完善影响产和城的交融发展。

2.产业链不完善导致产与城的契合点较少

由于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整个产业所需要的生产性服务极少,一般园区自身可以提供和解决,往往不需要城镇的支持。正因为这样,城镇除了生活上与产业园区有联系外,在生产上的交融极少,从而导致产业与城镇间的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中介等的交融也极少。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孤岛式”发展,而城镇的发展也只是基于自身原有的资源发展,双方很难找到更多的契合点,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很难产生,城镇无法更好融入产业园区的整个产业链中,也无法通过园区需求的生产性服务来催生城镇新的产业。正因为这样,由于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产与城的契合点减少,以致产与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融,双方资源很难在一个生产链条中形成一个有效系统,无法在产与城之间进行真正的有效配置。

三、空间、功能、产业“三统筹”推进产城融合的改进模式

正是由于以上三种主要产城融合实现模式都有着一定的缺陷,必须要适当地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实现产城融合式发展。而以空间、功能、产业三因素来统筹推进产城融合,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单因素推进产城融合所带来的问题。

(一)在空间布局上要注重功能布局搭配

1.规划布局中要预留好产与城发展的空间并使两者空间能互补

在兴建园区产业时,要充分预留好产与城的发展空间。随着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产业会在厂房、办公、物流、研发、仓储等方面都有诸多新的要求,要求的空间也随之扩大,如果不预留一定的空间,等产业充分发展起来后再另寻空间发展,将人为地在空间使产业的各个链条分隔开来。虽然现在的信息传播较为方便,但是在管理上还是存在诸多不方便,产业内部交流也不顺畅。因而在规划设计产城发展时,首先要预留好产业的发展空间,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充分估算产业规模扩大后所需空间和将扩建的部门。其次,要预留城的发展空间,预留的城的空间必须与产业的发展相匹配,使产业在发展中较方便地得到来自城的服务;城的空间布局还须具有可扩张性,产业发展了,城的服务性行业会随之增多,增多的服务业要求城的空间扩大,如果城的空间预留不足,很容易造成城与产的空间布局杂乱无章,甚至产的发展会影响城的發展,城的发展会阻挡产的发展。

2.规划布局中要注重功能的搭配使两者空间与功能相融

在规划设计产城交融式发展时,要充分考虑空间布局。空间布局不是简单的位置占有,而是每个空间有各自的功能,每个功能对应一个空间,各个空间之间的功能是互相促进,互相服务的。产的空间功能主要是生产,与其相对应的城的各个部分应是生产性或生活性的服务,对应的空间布局不能相隔太远,要使双方信息交流便利,产业发展存在问题需要城的服务来解决时,城要能及时配置相关资源对产的问题加以解决,甚至在产发展生产、开展科研、开拓市场时,城要主动融入产的运作过程中协同发展。因而,在规划设计上,产城空间布局要充分注重产与城的各个空问对应的功能互补,这种功能互补是一种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或需要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种规划要从空间上为功能的迅速到位和相融相通提供便利,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定位空间的布局,以空间布局的相融来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而不是空间上的简单有序。

(二)在功能布局上要注重产城资源互融互通

1.通过城的功能区充分为产服务以实现产城高度融合

在产城交融式发展建设过程中,产与城应为一体。一个产业园区在兴建时,首先要注重它的功能区建设,这个功能区不仅仅指产业的功能区,还指伴随产业发展而逐步兴建的各种城的功能区。而城的功能区的建设最主要的是为产业服务,针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管理、研发、人才、技术、市场、资本等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的兴建,不仅是作为产的服务模块,为产的发展起到充分的服务功能或一定的对接功能,也是作为城的新兴产业。因而,随着园区产业发展而兴建的城,首要的不是针对产业人口的需要而发展房地产业,而是针对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兴建服务性产业,服务性产业的兴起既为城的发展进一步聚集人口,创造就业机会,更为产业的发展量身定做好服务部门。

2.通过产的功能区充分反哺和激发城的发展以实现产城高度融合

在产城融合式发展过程中,产的功能区建设应摆在园区建设的首位,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产业层面,而是还要考虑其与城的发展相衔接的契合点。换句话说,就是在产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业能为城的发展提供什么资源?能让城相应地诞生什么相关的新产业?新诞生的产业能否强化产业园区原有产业?能否促进原有产业更快速发展?只有这样,产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去刺激和反哺城的发展,使随产业园区兴建起来的城能找到自己的功能定位,随着产业功能的加强而发展出更多更有效地新产业服务原有产业。同时,城还可以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将城的服务性功能转移到园区或产业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纳和壮大城的资本储备,逐步改善城镇设施,兴建和完善城镇的各种功能模块。

(三)在产业布局上要注重空间和功能协同

1.要注重产业空间和功能协同使产与城交融发展

产与城在交融式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协同发展。产城交融式发展要么是先有城后发展产业园,要么则是产业园区先发展而城是新建。前一种情况在产业发展中主要是对城的资源的利用,其次才是激发城的新产业,对城的利用主要在于对城的服务性产业的利用,对城的激发主要在于对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激发。对于城来说,为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而新建的产业为新兴产业,除了解决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外,还能给城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资本、人才和市场方面的资源;对于产来说,城的这种新兴产业完全是为产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的,是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而设立,具有即时性。另外,城的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是为产的生产性服务,还为产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及资本进行市场对接,使产业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与外界资源交流更加便捷。后一种情况则是随着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并带动人口的进一步聚集和相关服务业的不断壮大。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除了随时针对产业发展兴建新的生产性服务业,还要针对城镇的特点,利用现有的资源,逐步兴建和完善城镇存在所必需的其他产业和硬件设施。正因为如此,不论是先有城后有产,还是先有产后有城,要想实现产城交融式发展,必须注重生产与服务的协同,注意空间与功能的协同。

2.要不断强化共有的产业链条使产城交融发展

要实现产与城交融式发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双方共处于同一条生产链上,二者紧密联接,缺一不可。作为生产主链条的产,主要负责研发和生产;作为生产辅助链条的城,主要承担生产性服务工作和资本、技术、市场的对接。从表面上看,这一生产链条主要是产业的延伸或循环式发展,但从内里来看,这一生产链上还有较多的辅助性链条支撑产业的发展,而这些辅助性链条便是城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它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城的资源为产提供发展的动力。产与城同处一条生产链上,将产生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更有利于生产链内部资源的重新调配;二是二者利益紧密相联,互相促进;三是二者能协同发展,不至于因为另一方的落后而影响发展;四是产城交融度高,从某个角度来说,产即是城,城即是产,产与城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园区和城市区,但是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并不产生冲突,因此必须不断强化产城共有的产业链条才能实现产城交融发展。

产城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以城促产、以产促城,双方互相提供资源和动力,互相促进,最终聚集起来的各方资源要素,不仅为城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产业经济提供更为持续的发展动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在产城融合过程中,空间、功能、产业三大类要素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它们还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因此,以空间、功能、产业“三统筹”并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策略推进产城交融式发展,有望成为今后产城融合的主流模式。

责任编辑 陆昱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产业布局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在产业新城规划中的应用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VR布局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