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的铁路文化建设
2018-10-19吉俄阿衣木
摘 要:e时代将铁路文化建设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表明e时代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给铁路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技术内涵、新的生命力、新活力。本文将从铁路文化建设来分析探讨5633次慢火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并结合国内外铁路文化建设,提出适合5633次慢火车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文化建设 文化旅游 5633次慢火车
前言:
铁路文化是指铁路运输生产中派生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e时代是对当下大数据时代的概括,从之前的撤销铁道部,实现政企分开,再到如今新建的文化旅游部、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无不看出,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也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一、e时代背景下的5633次慢火车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是推动大凉山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5633次慢火车的铁路文化建设,对于加快凉山彝区特别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沿线彝区各县的经济文化交流,造福沿线各县人民,增強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5633次慢火车是既无空调也无卧铺的慢火车,也是成昆线上四川境内最后的两列慢车之一。自1970年成昆线通车以来已经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票价最高25.5元,47年以来一直保持最低票价2元。同时也是大凉山等边远山区各族同胞的交通线、生活线、脱贫线、求学线、希望线。其特色是:与牲口同行(人与货物、猪羊鸡同行)、沿线彝区人民的“赶集车”、大山深处莘莘学子的“校车”、是精准扶贫下的“扶贫车”、农村妇女商贩的“致富车”、彝族毕摩的“跨县流动车”,彝族青年男女的“婚车”,更是快时代的慢火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5633次慢火车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反映了这趟列车具有的公益性、扶贫性、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
在e时代经济的推动下,5633次慢火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复合型铁路(经济线、致富线、交通线、求学线、文化线 )更为旅游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提供了视觉解读和调查研究的空间。
二、国内外铁路文化建设现状及对5633次慢火车的建设启示
(一)国外铁路文化建设现状
在日本,人们对铁路的爱好表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铁路摄影,火车模型,时刻表,虚拟旅行,收集车票,铁路纪念品,铁路动漫人形,沿废弃铁路徒步旅行,火车车厢等。
19世纪,史蒂文森率先打造出首辆列车,紧接着在短短百年间,欧陆铺设出密实的铁路网。特别是欧洲之星通车后,每年打乘火车来往于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空运的客流量。
欧洲是火车旅游最发达的地区,其欧洲铁路通行证是一种火车套票,有单国、双国、或多国等20多钟以上的组合,通常在出票后半年内需开始启用,可让游客在一次的行程中体验欧洲的高速火车、快速火车、当地火车及景观列车。
(二)国内铁路文化建设现状
国内目前铁路文化建设得最有特色的有六个旅游专列车,分别是“张家界号”旅游专列、向莆铁路、青藏铁路、大丽铁路、兰新铁路,拉日铁路,其中青藏铁路是最为显著最有特色的铁路。青藏铁路旅游专列是国内最先进的专项列车,车内除了配备供养设备仔,还配置医务人员、器械及药品,建立游客生命保障系统。 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而后者有了旅游的性质。铁路部门充分考虑游客观光的需要,在重要的观光点停靠,供游客停留拍照,甚至考虑在一些地方允许旅客停留若干天,然后持车票后续列车继续旅行。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铁路文化建设表明开发火车旅游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特别是在e时代的背景下,对于5633次慢火车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5633次重塑铁路文化品牌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一)意义
前人对彝区5633次慢火车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其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总体来说,可对5633次慢火车这条复合型铁路建设得更全面更综合,例如,基于“求学线”探求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从而产生多样化的课程学习效率;以民俗文化的视野,挖掘独特的5633次慢火车文化现象,揭示其公益性扶贫事业的内涵;迎合乡村振兴的战略,对当地彝区的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使它在经济线、文化线、交通线、求学线、致富线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体验线和风光线。
(二)5633次慢车铁路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5633次慢火车沿线丰富的凉山旅游文化资源,突出彝族文化特色,重点展现凉山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列车上一系列人性化的设计和特殊的乘坐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它的票价和普通的列车一样,对旅游爱好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吸引。
注重构建彝族特色铁路文化品牌;利用沿线各县的民俗文化彰显其特色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与e时代融合,弘扬其文化自信;以铁路车厢为载体,设计毕摩专题车厢、彝族历史专题车厢、彝族英雄人物传说车厢、彝族各县服饰车厢、各县特产车厢、彝族经典朗诵车厢、彝族克智和妞妞火车厢,彝族刺绣文化车厢等。
首先,根据列车“人与动物同乘”的特点可深入了解牲口车厢开放的历史和现状,如大宗小宗牲口的运输问题。其次,深度调查并分析沿线彝区人民在日常生活方式、民族服饰、宗教仪式、民间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彝族民间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并且对于列车车厢可加入常用彝语,旅游线路设计,列车时刻表,风俗(饮食,礼节,禁忌,丧葬,特产,艺术,彝药。最后,对列车具有代表身份的群体进行调查,比如对毕摩、列车员、学生、生意人等进行采访和交流,以揭示出其对5633次慢火车文化现象的适应历程和接触现状。
四、结语
铁路文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铁路作为运输方式加强了城乡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更是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633次慢火车铁路的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不仅对5633次慢火车沿线彝区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更对彝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搭火车自助游欧洲》人民邮电出版社 墨刻编辑部 编著【K】2016
[2] 《坐人气列车游世界遗产》【日】樱井宽著 上海文字出版社 【K】2016
[3] 《天路之旅 坐火车游青藏》 郭梅等编著 农村读物出版社 【K】2006
作者简介:吉俄阿衣木,(1995——),女,彝族,四川省越西县人,就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