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韩语专业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探究

2018-10-19潘曰胜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区域经济

潘曰胜

摘 要:随着中韩创新创业园在成都设立,四川省高校韩语专业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关系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结合四川省高校韩语专业与成都中韩创新创业园的实践活动,积极寻求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四川省韩语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韩语专业 区域经济 中韩创新创业园 联动机制

中韩创新创业园设立以来,四川省高校韩语专业与中韩创新创业园开展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韩创新创业合作迈上新台阶。目前四川省高校韩语专业与成都中韩创新创业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要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建立促进双方合作交流与共生共赢的联动机制。

一、中韩创新创业园的韩语人才需求及供给现状

目前,四川省高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停留在良好的韩语沟通能力上,但企业所需要的是既能熟练掌握韩语,又掌握经贸、法律、机械、编程等知识的复合型韩语人才。虽然四川省内高校韩语专业每年可以向企业输送200余名毕业生,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很多岗位都需要对新入职人员进行长期的培训,大部分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强,还不能完全實现和企业的直接对接,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不得不从外地引进大量人才,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韩语专业毕业生外流现象严重,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或者去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因此,四川省韩语人才供需呈现出企业需求大但完全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少、企业人才短缺但韩语毕业生外流的现象。

二、四川省韩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脱节的原因

1.高校与企业的联动机制不完善

高校韩语专业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联动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高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互动,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地方政府完善引导机制。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受教育部管理,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对地区人才需求了解不够及时,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市场需求,导致高校韩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地方经济

发展。

2.高校的适应机制不健全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众多韩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设厂,两国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年攀升,市场和经济发展对韩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甚至一度曾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朝鲜(韩)语专业,韩语教育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然而,国内的韩语教学与英语等专业相较而言,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师队伍的数量、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办学经验有待总结和反思,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基本雷同,体现不出本校的特色和个性。韩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熟练运用韩语的人才,教学内容很少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内容较少,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大部分高校的韩语教材是沿用较早开设韩语专业院校的教材,或者引用韩国原版教材,校本教材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教材缺乏教育学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材内容相对落后于时代,按照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没有结合社会发展,韩语毕业生很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3.高校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同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需要的是可以直接投入工作中的员工,因此中韩创新创业园的很多企业宁愿舍近求远,从省外招聘经贸、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朝鲜族以及从韩国留学归来的学生,也不愿从四川省高校韩语专业招聘毕业生、投入财力物力在上岗前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高校的发展目标是为社会发展提供韩语人才,提升科研和学术水平,提高在竞争中的实力。目前,四川省韩语专业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应用研究,积极探索转型策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四川省韩语专业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

1.高校转变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1)高校要树立“立足四川,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四川省韩语专业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树立“立足四川,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这一理念,首先,四川省韩语专业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中韩创新创业园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以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其次,四川省韩语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长期坚持“立足四川,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将其作为办学理念的一部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实践,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2)高校要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四川省韩语专业在调整课程设置时,需坚持以下原则:

①实用性原则。要确保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其毕业后能够在工作中运用,而不是学完就抛之脑后。因此,开设的课程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根据中韩创新创业园企业的需求,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培养既能熟练运用韩语又精通经贸、法律、计算机等领域知识的适用于多种岗位的复合型人才。

②实践性原则。在课程设置时,必须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进企业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反馈作为检验课程设置的重要指标,充分地考虑和满足企业的需求。

③实时性原则。开设的课程应该紧随时代步伐,反映最新的知识、技术和工艺方法,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可以聘请或邀请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来担任讲师,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培养韩语人才。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韩语人才,高校韩语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①调整课程体系,开设更多样的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贴合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做出调整,以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做需要的人才。

②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选修课,例如经贸韩语、旅游韩语、汽车韩语、医美韩语等课程,技能满足企业对韩语人才的多元需求,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③完善韩语专业双学位辅修课程制度,鼓励学生学习英语、日语、经贸、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知识,推动复语型外语人才、复合型韩语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

④开设多样的选修课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制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2.企业携手高校,构建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利合作平台。

(1)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实现校企顺利对接,促进稳定

就业

①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的宣传招聘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中韩创新创业园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和有求职意愿的韩语人才参加毕业生需求见面会、校园招聘会等多种招聘活动,为企业和高校搭建桥梁,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实现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在组织招聘活动时,地方政府应该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做好招聘信息分类、筛选和整理工作,并对四川省韩语专业毕业生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供需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就业跟踪指导和服务,切实增强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②高校韩语专业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持续加强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宣传力度,推进就业信息发布常态化,进一步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更多的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要收集、整理、分析往年的就业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③企业要充分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作用,搭建企业与高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双向选择交流平台,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市场自主择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稳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还要加强与高校韩语专业交流,根据自身需求向高校韩语专业提出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意见,帮助高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韩语人才。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产教研融合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①完善中韩创新创业园企业与高校韩语专业合作机制。

在地方政府主导下,中韩创新创业园企业积极参与,组建由企业和高校韩语专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监管部门,形成“共同培育人才、共同监管过程、共享合作成果”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②创新中韩创新创业园企业与高校韩语专业合作模式

1)调研企业需求,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和企业信息库

高校韩语专业调研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汇集、整理历年毕业生的岗位信息并进行分类,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和企业信息库。不仅可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而且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精确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2)结合企业特点,开展特色化、差异化合作

以企业信息库数据为依托,结合企业规模、业务,高校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合作方式一:高校韩语专业从中韩创新创业园企业邀请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企业邀请韩语专业学生走进企业参观,体验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业务流程。

合作方式二:高校韩语专业从企业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学校担任讲师,分析企业的真实案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企业参与韩语人才培养的过程,共同培养韩语人才;企业定期派遣员工进入高校韩语专业进行韩语培训,提高韩语综合运用能力,以更好的与韩国企业对接业务;高校韓语专业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学习最近的技术和知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更好的开展教学。

合作方式三:根据企业的业务内容,由高校和企业一起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韩语人才;以高校的教学经验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由高校和企业一同申报课题项目,一起开展科研,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企业和高校一起修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推动教学质量改革,调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四川省韩语专业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企业为高校韩语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场地,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评价,企业从参与实习实践项目的毕业生中招聘业务能力强、综合变现优异的人员;开展订单式人才定向培养,学生在学校完成韩语知识学习后,由企业开展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教育等,为企业定制人才。

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主要开展第一种校企合作,对于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合资企业和韩资企业主要开展第二种和第三种校企合作,根据企业规模和业务灵活开展校企合作。

3)高校与企业签订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协议,持续开展校企合作,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实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目标。

四、结论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重任,是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四川省韩语专业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联动机制尚不完善,存在认识不到位,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够,与企业的互利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高校韩语专业应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携手企业构建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利合作平台,实现校企顺利对接,构建产教研融合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张艳秋;杨忠秀.民族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联动机制探究——以延边大学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

[2] 王军超; 张亚靖; 张倩.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机制建设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就业吸引力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6(07)

[3] 黎卫.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联动机制构建思考——基于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10)

[4] 王忠惠.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文化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05)

[5] 庄建花;沈秋池.浅析校企合作模式现状与改革[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10)

[6]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02)

[7] 胡俊岩.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度科研项目“四川省韩语专业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探究”(项目编号:17SB042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区域经济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情况调研报告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中国独立动画的现状与师生工作室联动机制建设刍议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