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2018-10-19尼胡业布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问题

尼胡业布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思辨能力,同时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其价值不是普通的专业技术教育所能比拟的,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问题 情境 创设

1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建构方面,课堂教学逐渐由过去的教师单边活动向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的双边活动过渡,而课堂提问正是师生沟通与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条主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求未知,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质量。

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目前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担负着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有些教师会在部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上选择“拿来主义”的策略。在数学問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网络技术选择一些与课本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并且直接下载下来进行使用,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没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特点,必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2.2忽视学情,情境创设过难或过易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初衷不仅仅是让学生尽快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掌握生活的数学道理,因此要想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常有家长的帮助,作业完成情况较好,很容易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高估或者是低估学生的能力,导致问题情境的创设过于简单或是超出学生能力水平。

2.3问题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

有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对形式的东西过于重视,对问题情境的设计环节所做的工作不足,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变成了一个答案的展示环节,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成了空洞无意义的表演。为了更有效的解决创设情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与认知投入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特征与生理特点的问题情境,确保问题情境更具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帮助学生从头脑中搭建起完整的思维框架。

3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途径

3.1借助已有知识来构建探索新知识的问题情境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对于前后的知识连接也十分紧密,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数学这门学科的结构特征,对知识的前后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摸清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创建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脑海中已有的认知系统进行重新整理,进而完成新的认知系统的建构,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在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通过提问“200=20=2”是否能够存在?什么的方式可以使它们成立呢?此时,已经激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个学生提出可以加上计量单位“200毫米=20厘米=22分米”,同学们受到启发之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如“200分钱=20角钱=2元钱”等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单位统一成米来进行换算,同时指引学生使用“小数点”,有的学生很快写出了“0.200米=0.20米=0.2米”,教师将多余的计量单位和“0”去掉就变成了“0.2=0.2=0.2”,通过讲解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小数点的意义。伴随着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进行,同学们很容易就参与其中,有效的实现了从已知知识向新知识的拓展,在求知欲的鼓动下,很快就掌握了新的知识。

3.2构建生活化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建构起与日常生活知识有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们兴趣的情境。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总结与升华。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新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经验,从而更快的理解和建构新学到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或者是教学课件模拟生活中购物经验,将不同的食品以及价格等列好清单,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们在购物体验中学会混合运算,再如,让学生拿30元钱,如何利用这些钱买到更多的青菜以及学习用品,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混合运算的多种方法,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计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生活

本领。

3.2建构挑战性较强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喜欢挑战新鲜事物,很多学生都希望通过战胜挑战的方式来证明自身价值,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创建较为理想的具有挑战性的积极情境,引导学生尽快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工作中去,锻炼学生灵活使用知识的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个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平均分数为96分,但是这名同学不小心将水洒在了成绩单上,只能看到数学成绩97分,英语成绩98分,语文成绩已经模糊了,同学们能帮助这位同学得出他的语文成绩吗?可以有几种解决方式来解决?通过类似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挑战学生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还能提升学生们的代入感,拓宽了学生们的解题思路,令学生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快速发展。

4结语

总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实际发展水平,灵活掌握自主创设情境的尺度,确保情境不能超过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令学生自觉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使小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实现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庆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微探[J].读与写,2012,(08).

[2] 罗会琼.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读写算,2016,(37).

研写题目: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问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