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招”彰显习作的魅力

2018-10-19吴小梅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风民俗景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显然,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是必须落实的教学目标。但是,怎样把习作内容写具体呢?这成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活生活经验,与个性储备携手

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表达和交流。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将内容写具体时,首要任务应该是充盈孩子的情感源泉,唤醒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储备。当他们的情感蓄积到巅峰状态时,才可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和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信”,在作文伊始,我向班上的学生介绍我老家農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包括他们在学校的一些学习情况、有意思的活动以及有特色的农村生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农村孩子的生活特别感兴趣,我告诉他们,农村的天地很宽广,孩子的生活别有一番趣味,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就和他们交朋友吧。如何和他们联系上呢?我建议他们从书信开始。于是,孩子们纷纷拿起笔来,迫不及待地和这些未曾谋面的陌生朋友叙谈起来。

二、架构读写桥梁,借典型范式导航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标强调 “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正确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表达情感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抓住文本中极有价值的典型篇章,让学生从读中“习作”,以读写结合引领具体表达。为了指导学生将场面写具体,在教学《开国大典》第十二自然段场面描写时,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懂得作者为了表述清楚,用上了“开头、接着、接着”等词语把整个活动场面有顺序描写下来,不仅写了整个的场面,还写了场面中的点,把场面写得很具体。于时在学生赏读分析之后,我让他们写学校每周举行的升旗仪式,不少同学的习作写得很精彩。

三、渗透技法指导,以方法支撑明路

技法知识作为工具,是儿童写作素养提升的基石,在教学中一旦遭到屏蔽,儿童的言语结构就势必失去支撑,儿童言语成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适当地渗透技法,能更好的帮助儿童进行具体表达。

1、多角度提问,写清事情

小学生在叙写事情时,常习惯于概括叙述,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事情交待完了,在指导学生写侧重于叙事的文章时,我常让学生多问几个怎么样,尤其是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和与文章主题关系最紧密的部分,多问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的?掌握了这个技巧,文章的内容也就容易写具体了,事情也就容易叙写清楚了。当学生从多个方面多问几个怎么样后,进行修改,一下子就把事情写得生动

具体。

2、多感觉入手,亮丽景物

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往往只会写出某地有什么景物,写花儿就说花儿很美丽,写草地就说草地很绿,如何教会学生去生动具体描写景物?首先告诉他们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等,在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描写,这样景物就写得具体可感了。如学生在写《学校的小花坛》,我引导他们多观察,问远看花坛是怎样的,近看又是怎样的?走近一看,你看到的花儿是怎样的,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一阵风吹来,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听到怎样的声音?这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的笔下的小花坛就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如临其境。

四、关注单元主题,用前置要求铺路

在单元教学时,老师要前有布置,中间有提醒,后有检查的习作编排方式,瞻前顾后统筹安排习作教学内容。用大量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分解性的习作小训练为本单元习作服务。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写中华民风民俗的主题单元,为了让学生有“米”下锅,在单元伊始,我就布置学生围绕主题“走进中华民风民俗”进行综合性学习,让他们走进家乡的春节、戏剧、民居,以及最为熟悉的一些特有的民风民俗,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可以去问家长,也可以利用节假日亲自去感受这份民风民俗。学生经过查找、访问后,掌握了不少的素材以及一些最真实的感受。我再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整理,然后进行习作。一篇棘手的习作在学生有了前置的要求铺路,有了充分准备奠基后,每个孩子都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文章 。

五、重视习作讲评,借“二次指导”得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是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点评犹如“方向标”,它让学生在习作中的迷津会得到指点,从而更精准地把握习作的要求,更完美地雕琢自己的习作。

习作讲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让学生点评,找出问题,再引导其去修改,让学生更好地悟得写具体的方法,而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或在小组里相互修改,这样学生的习作就像剥春笋一般,一层一层褪去稚嫩和粗糙,显得成熟与精致,会更加出彩。

作者简介:吴小梅(出生于1973年1月)女,汉族,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人。本科。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民风民俗景物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多彩民风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