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思考

2018-10-19杨璐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教育公平

杨璐

摘 要:“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话题使得人们的视野再次投向了教育公平,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底层的“寒门子弟”却离一流学府越来越远了,社会个体命运转型陷入了僵化,社会的不公平也是教育的不公平。本文运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探析“惯习”、“资本”、“符号权力”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是观念、资本、阶层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 社会分层 教育公平 文化资本

1.研究背景

2011 年,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的文章,文章提到“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并且这种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 30 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 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 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并且,农村子弟比例下滑的速度远大于全国农村人口减少的速度,这表明,农村人口的减少并非名校农家子弟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关于寒门子弟可能远离名牌大学、社会分层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

2.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

文化再生产是布尔迪厄社会理论中的核心观念,关注的最核心问题是分层的社会等级和统治系统如何在代际之间进行维持与再生产而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抵抗。①

文化再生产理论中包含的核心概念有“惯习”、“场域”、“资本”、“符号权力”等。惯习就是人们在社会中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和性情倾向系统。布尔迪厄认为人们的“惯习”是建立在特定的资本基础上的,资本总是意味着一种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的文化资本决定了个人接受教育的效果与他所拥有的资本(我们可以理解为个人的家庭背景)有关。“场域”是人进行活动形成的网络体系,“符号权力”表现在对社会秩序的支配,通过运用一种“符号暴力”(看不见的暴力)来使社会成员接受支配与被支配的社会秩序。

3.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为何“寒门再难出贵子”

3.1“惯习”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活动中,“惯习”往往影响着个人对教育的看法与选择,导致教育的不公平。主要有两方面:①教育起点的不公平。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教育的起点公平,但是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低收入阶层的“惯习”可能会影响下一代对接受教育的看法。很多寒门子弟会主动放弃上学的机会而提前进入社会工作,或者被迫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家庭贫困无力承担教育费用或父母认为读书无用);②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即便同样接受了教育,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就读学校类型、学习动因、专业选择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3.2“资本”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首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优势阶层家庭有能力支付高额学费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经济资本对教育公平最为直接的影响。其次,家庭成员的文化资本影响着下一代子女最初文化资本的积累,明显“寒门子弟”在文化资本场域中处于劣势。最后,接受同等教育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凭借其“内在不平等性”影响着教育公平。

3.3“符号暴力”导致教育不公平

布尔迪厄提出“符号暴力”的概念,认为教育是通过文化生产与再生产来完成社会的再生产,所有的教育行动都具有符号暴力的意味,教育系统是当代社会中控制社会阶层的主要机构。教育是优势社会阶层人们发挥“符号权力”的场域,学校为文化资本的积累提供的基本机构。简而言之,在社会分层的现实情况下,教育更多的是阶层利用“符号暴力”来维持现有阶层地位的工具,而不是让阶层间流动的强效剂。

4.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对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考

4.1发挥教育导向功能,改变观念

“惯习”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发生。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传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观念,让“寒门子弟”认识到教育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不合理的社会分层将会逐渐减少。

4.2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对弱势地区投入保障性资金,缩小教育资源区域间的分配差异。在高等教育方面,改革高校选拔制度,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给予政策倾斜,减少他们因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不足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为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提供经济扶持,避免他们因经济原因失去上学的机会。

4.3调整教育结构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实施载体

依据文化再生产理论,学校教育是一个通过“符号权力”的统治使不平等合法化并以“遗传”的方式再生产不平等的系统。要改变不平等状况,也须从学校本身入手,通过自身结构调整来打破再生产不平等的壁垒,为教育公平提供实施载体。以我国高等教育为例,针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的尴尬局面,需要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分层分类体系,把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学生的就业等情况纳入地方院校的考核细则中,明确各类型高等教育的任务,使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能各安其位、各尽其职,真正发挥高等教育在培养不同类型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

注释:

① 王春颖.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4):5.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张国强.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J].教育与经济,2007(2):17.

[2] 彭拥军,董泽芳.促进合理社会分层流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5):7.

[3] 徐瑞.布爾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阀中的教育公平研究[J].科技探索,2014(5):10-12.

[4] 刘禹含,金保华.基于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高教学刊,2015(8):9-11.

[5] 魏桂娟.高等教育的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再生产[J].改革与开放,2016(22):99-100.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教育公平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