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
2016-06-20崔美倩
崔美倩
摘 要:绅士教育是英国的一种传统教育,也是西方教育的代表。绅士教育在英国经历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绅士”从一个具有阶级色彩的词语转换为代表道德和教育相结合的一般性词语。绅士教育发挥过文化资本的社会功能并最终以一定的社会动力突破这一模式,成为英国社会的根基与活力。
关键词:英国;绅士教育;文化资本;社会动力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一、英国绅士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本的合法性来源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1886年的著作《资本的形式》中提出的理论,它是部分人群对文化资源的一种占有,并以特有的形式加以巩固,以形成对自身的持久利益。对社会结构进行再生产是文化资本与其他资本所共有的特征,“而文化资本还附有一项特殊使命,即现存秩序的合法化与自然化”。[1]文化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式,它的存在经过了积累与成熟阶段,并最终以固定的方式保存下来。
英国绅士教育起源于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对统治阶级的培养,具有明显的贵族专制色彩。12~16世纪的骑士教育被看作绅士教育的前身。骑士虽不是一种官阶,但却具有相同的阶级性质,且形成了自身阶级的同质性文化,其外化表现为高雅的举止规范。以独有的行为方式与其他阶级相区分,并引导其他社会主体的行为是骑士精神对绅士教育最明显的精神遗产。
绅士教育根植于英国的历史传统之中,并成为英国民族精神的代表。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变迁,“所谓‘绅士风度更被视为‘英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外化,成为以贵族精神为主,又融合各个阶层价值趋向的一种民族风度”。[2]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要培养的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这种绅士不仅要养成符合其身份的德行和礼仪,通晓世故,举止文雅,是能够出入上流社会的风度翩翩的‘君子,还要具有智慧和学问,博学多才,务实进取,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勤奋干练的事业家。”[3]绅士教育因为思想的传统性、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内容的合理性方面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成为英国从古至今的教育主导。
绅士教育在获得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来源的同时,作为文化资本的合法性也得到了承认。绅士教育成为部分人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而这种在实践中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教育却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在学识和行为规范中符合绅士标准的人要经过长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对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社会精英一直都被同一阶层的人所垄断,而绅士教育却被所有人所承认。绅士教育以其道德要求的“软规范”遮盖了文化资本所造成的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再生。
二、文化资本下的英国绅士教育所具有的结构特征
绅士教育有作为文化资本的一般性特征,也有特殊性表现。从绅士教育的内容、绅士评判的标准以及绅士阶层的社会影响可以看出英国的绅士教育在形成文化资本的过程中其隐蔽性更大,更不易觉察。
1.文化资源表面的广泛性
基于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德育是绅士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即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贵族。而要成为这样的人,就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这似乎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去做的事情,也即意味着每个人都在平等地获取这种文化资源。它不像有些国家官学的设立,明确规定了哪类人可接受教育并最终晋升为统治阶级,这种典型的对文化资源的占有体现了它的排他性。在英国,每个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品格,所以从表面来看,这样一种道德要求不能称其为文化资源,因为它不具有排他性。
而实际上道德品格的培养在不同家庭从孩子出生后就发生了改变:贵族家庭的孩子耳濡目染,很容易被培养成为贵族;而其他阶层就不能占有这样的资源,也就失去了成为贵族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种道德性资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占有。
2.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的“软规则”
从最初接受绅士教育到成为真正的绅士,以绅士的身份获取非绅士不能获取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实现了从对文化资源的占有到对文化资本的占有的转变。而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绅士,要从他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道德品格去进行评判,其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刚性规定或者是通过一定标准的考察方式去进行判断,不像考试结果或某些比赛结果那样有客观评价标准,绅士身份的获得是通过“软规则”实现的,即社会规则中的道德规范。
“软规则”也即意味着更多的人为因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参与者,每个人也都在对他人进行评判;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绅士。“软规则”的好处是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机会行使属于自身的公民权利,这是英国社会的特色所在;也正是这样的“软规则”,使绅士特征代代相传,父辈们积累的社会资本使后代在成为绅士的道路上走得更为顺畅。
3.资本模式的松散性
当绅士教育培养出来的绅士变为一种文化资本后,这种资本的存在既是个人的,又为整个社会所拥有。绅士的品格是值得敬仰的,而这种品格要面向大众,它可以被其他阶层的人所模仿,且在英国绅士文化中包含着绅士所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引领社会价值,也在规范社会秩序,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让更多的人变得和他们一样。
按照布迪厄对文化资本三种存在方式的划分,英国的绅士教育使绅士具有了某种文化能力,同时又有文化体制的保障,而最独特的是绅士教育所产生的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不仅在形成时与其他阶层的人不可分离,而且在形成后的价值要通过其他阶层才能得到体现,绅士教育所产生的文化产品在整个英国社会流通,并为整个英国社会所接受,且为大多数人所鉴赏。
所以说,英国的绅士教育所产生的文化资本的模式是松散型的,它不能被绅士阶层分隔性地占有,它是互通占有的。
三、绅士教育产生的文化资本模式被打破的社会动力
在英国,绅士教育成为文化资本的工具。“洛克作为英国绅士教育的集大成者,其绅士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阶级性,主要局限于对社会上层人士子女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受到英国保守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4]显然绅士教育的思想与英国现代的学校教育思想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绅士教育对英国现代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对德育的重视。
直到现在,绅士精神依然是英国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只是它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的观念得到被改进。英国绅士教育所产生的文化资本模式最终被打破,“公民权相继从公民的、政治的、社会的三个层面从上层阶级扩展到下层阶级,其结果不仅缩小了两级差距,更重要的是大大扩展了不同阶级的‘共同文化和共同经验领域,从而起到了稳固社会的作用”。[5]从英国的社会发展过程看,这种文化资本模式最终被打破的社会动力与英国人的权利观念是分不开的,而这种权力观念的产生又和欧洲的古典政治社会思潮紧密相联。
1.贵族阶级的妥协精神
在英国,贵族具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可他们却没有站在历史进程的对立面。传统贵族通过与新兴资产阶级在价值观念方面的较量,最终摒弃了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的旧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英国贵族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和当时的社会需求分不开的。随着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传统贵族原有的行为方式显然不能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这就意味着改变是必需的。
然而必将出现的改变却可以有不同的改变方式,英国的贵族选择理智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跟随历史前进的步伐,积极地对自身做出改变,放弃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英国贵族的妥协精神使英国能够突破文化资本模式束缚,实现不同阶层的人群流动。
2.价值教育的探索
英国教育开始于宗教教育,经过世俗化阶段,最终形成现在的国家教育。从宗教时期对神职人员的培养到世俗化时期对普通民众民主意识的培养,坚持何种价值教育曾成为教育界人士和所有英国公民所关心的问题。旧有的价值教育被否定,新的价值教育在酝酿,并需要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德育是绅士教育在宗教教育和世俗化教育时期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本身也是一种价值教育。直到现在,不仅在英国,其他国家也在学习英国绅士教育的成功经验。
正是在这种价值教育的不断探索过程中,英国社会中的不同阶级实现了价值观念的融合。无论哪个阶级处于社会的顶层,最大限度地占有文化资源,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都是相同的,这也是贵族不被排斥,资产阶级能够快速获得社会地位的原因。在相同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之下,英国公民能够获取属于自己的公民身份,并能平等地享有社会权利。
3.个人权利观念的实践
对个人权利的重视是英国的阶级社会实现公民权平等的关键因素,也是文化资本对社会结构再生产难起作用的重要方面。
“公民权的平等,应当也可以与社会阶级体系的不平等相容,这是T.H.马歇尔在《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中提出的核心思想:尽管在商品和服务上不可能实现平等,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绅士;都可以‘学会尊重教育与休闲,都可以作为社会的完全成员‘有分享社会遗产的权利。”[5]英国在17世纪的宪政革命开创了西方人的个人权利观念,洛克在其《政府论》中指出:人类最初是出于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的自由、平等的状态。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起支配作用……自然法的执行权属于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惩罚违反自然法的人。[6]洛克的理论是英国宪政的产物,更成为18世纪欧美大陆建立宪政国家的理论来源。[7]
既然人人都平等地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然权利,那么每个阶级都可以按照同样的标准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且通过法律对个人权利进行保护。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形式下的社会阶级实现了与公民权利的共存。
参考文献:
[1]陈燕谷.文化资本[J].读书,1995, (6).
[2]平 丽.英国绅士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简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79.
[4]陈良雨,沈 楠.英国的绅士教育思想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3, (6).
[5]郑永年.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70.
[6]洛 克.政府论[M].刘晓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侯晓丽.绅士道德的培养与英国文明的传承——洛克“德育为先”的绅士教育思想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2,(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