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2018-10-19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章文秋于丽嘉张夏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章文秋 于丽嘉 张夏
乳腺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52例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行乳腺癌手术的5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6例,所选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36~66岁,平均年龄为(45.8±6.1)岁;观察组患者中,年龄为37~65岁,平均年龄为(45.2±5.8)岁。两组患者资本资料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因此,可实施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效果对比。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手术前:护士对患者进行备皮、备血等准备工作,在手术前30分钟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并确保手术室环境适宜和安静;②手术中:护士积极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如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准备好手术工具、观察患者手术中的生命体征等;③手术后: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针对观察组患者同样实施常规护理,并在其基础上重点实施手术室护理:①手术前:重点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如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手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介绍手术的流程等,同时关注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或情绪变化,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降低患者手术的负面心理,确保患者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②手术中:手术过程中,尽可能更帮助患者减少隐私部位的暴露时间,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等;③手术后:护士对患者重点进行清洁护理,如帮助患者擦拭手术后的血迹、消毒液等,实施手术切口的护理,与此同时给予患者术后生理和心理的指导。
1.3 护理效果 判断标准观察和记录患者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等体征变化,以及观察患者手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患者手术清醒之后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及护理干预后的体征对比 经观察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及护理干预后,血压、心率等体征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上升会相对缓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经手术和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发生的总不良反应率为38.64%,肿胀、感染、出血、皮下积液分别为3例、2例、2例、3例;观察组患者发生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9.23%,肿胀、感染、出血、皮下积液分别为1例、1例、1例、2例。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依据调查统计,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4.61%(22/2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15%(2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为恶性肿瘤,依据患者肿瘤情况,经临床手术治疗可达到不同程度的肿瘤控制,或治愈患者。根据此次观察,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后,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特征变化逐渐恢复,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水肿、感染等,也都相对较低,不良反应率为19.23%。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总满意度达到96.15%。与单纯进行常规护理的患儿相比,手术室护理的患者各方面的结果均更优,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另一方面则说明患者的应激反应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或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帮助患者更好恢复体征,以及降低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