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防针刺橡皮块的临床应用
2018-10-1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王晓黎岳晓红王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王晓黎 岳晓红 王沛
针刺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暴露伤害,血透室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发科室,其中69.57%是被污染的针刺伤[1],随着近年来,全国透析室迅猛发展,透析患者不断增多,透析护士成为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2015年6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为降低透后内瘘针针刺伤的发生率,采取了防针刺伤橡皮块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我科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80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橡皮块组与常规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拔针时自控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2015年6月~2015年8月,选取每人10次透析共800例次,处置内瘘穿刺针1600支,每组各800支。透析护士技术层次,操作方法,操作地点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橡皮块组采用订制的1cm3橡皮块,拔针前将橡皮块放入患者正在使用的一次性治疗巾上,并远离患者至少5cm,第一根针拔出时开始计时,拔针后,一手按压内瘘纱布,一手将针刺入橡皮块内,妥善固定纱布后,将内瘘针连带橡皮块一起弃入治疗车下的利器盒内,计时结束。常规组将针拔出后直接弃入利器盒内,再妥善固定纱布,从第一根针拔出时开始计时,纱布固定好计时结束。观察两组的操作时间,针刺伤发生次数及针内血水污染床单元、地面、治疗车的次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比较,橡皮块组的操作时间并未明显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伤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橡皮块组低于常规组,两组污染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橡皮块组降低了血水对环境的污染。见附表。
3 讨论
针刺伤是护士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占80%[3],血透析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其与大量利器和患者血液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血透患者中HBV、HCV等感染性疾病传播者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透析护士直接接触此类高危人群,使透析护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几率大大提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一次被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CV感染的可能性为4%~10%,易感人群被HBV污染的针刺伤一次,感染的可能性为6%~30%,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即可使受伤者感染HBV[4][5]。护士发生针刺伤后,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还会产生相关的费用,以及对护士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拔出的内瘘针,虽中段有夹子夹住,尾端下机时也可用一次性血路管上的静脉壶和动脉壶上的排气管塑料帽拧住,但针头部位仍可能有血水流出,污染床单元、地板、治疗车甚至工作人员的衣物,从而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将针头刺入橡皮块后,血水可不再流出,且能减少被锐利的针头刺伤的机会。
附表 两组处置内瘘针效果比较(±s)
附表 两组处置内瘘针效果比较(±s)
注: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组类 污染(次) 操作时间(s)针刺伤(次)橡皮块组 13.50±2.78 16.42±4.62 0.24±0.16常规组 83.91±31.56 14.27±5.24 2.17±0.43 P <0.05 <0.05 <0.05
采用防针刺伤橡皮块,操作时间未明显延长,针刺伤次数及污染环境次数明显减少,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治疗场所的安全,减少了患者间交叉感染的几率,符合透析室工作人员与患者双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