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联合三维影像技术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2018-10-19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463000张艳云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463000)张艳云
消融治疗是一种包括射频治疗、微波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内的一种微创疗法,具有对肝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本研究以分组对比的方式,探讨了超声联合三维影像技术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80例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66±4.25)岁;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71±4.13)岁。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超声单独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治疗:选择CPS超声造影软件、SonoVue造影剂、Sequoia 512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以及配套的穿刺引导架和变频相控阵探头,探头频率维持在2~4MHz之间;穿刺点的选择以超声检查结果为依据,对瘤体多点消融,若消融操作以后,仪器显示阻抗增高,功率降低,则认为病灶组织凝固性坏死,即治疗成功。
给予观察组患者超声与三维影像技术联合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治疗:肝脏三维重建软件来自EDDA公司,进行肝脏影像三维重建与处理,将得到的三维重建虚拟影像与超声监控影像匹配,综合二者图像后选择最优进针数量并确定进针方法、位置等;与此同时,在肝脏虚拟三维模型条件下将二维超声影像转化至超声检查面,以实现多针间的高效、合理布阵,保证所有消融电极针均能够完全进入消融靶点并一次性完成治疗;完成上述操作后,缓慢撤针、微波消融止血,超声检查消融部位无出血后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计算两组患者各自的肿瘤病灶完全灭活率和肿瘤病灶部分灭活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0处理数据,数据组间比较差异用卡方或t检验,以P<0.05为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消融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消融情况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完全灭活率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相当,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有所降低,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P<0.05)。详见附表2。
3 结论
以往研究[2]认为,对于直径在50.00mm以下的小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与手术切除基本相同,但对于直径在50.00mm以上的大肝癌的消融治疗效果,临床存在不同意见。部分学者认为,消融治疗大肝癌难以避免治疗不彻底、治疗后易复发的问题,但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实际上是由于消融治疗过程中引导、监控不到位导致的,只要能够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准确界定肿瘤接线、明确消融范围,那么上述问题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附表1 两组患者消融情况比较表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变化情况比较表
本次研究中,无论是在消融情况的比较上还是甲胎蛋白变化情况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完全灭活率更高、甲胎蛋白水平更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大肝癌患者实施微波消融治疗时,相较于单独超声引导,将超声技术与三维影像技术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有效性。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两种技术的联合使用,可有效解决传统超声引导在布针过程受影像层面限制,导致消融电极针无法准确植入肿瘤中心地带的问题,通过精确界定肿瘤界限、分辨消融范围,因而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超声联合三维影像技术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提升患者消融治疗效果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