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护理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8-10-19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冯琦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冲管静脉护理人员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冯琦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是临床输液较好的使用方法。静脉留置针一方面可以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样适用于长期输液的成人。另一方面使得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减少。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在临床上深受护患青睐[1][2]。但因留置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堵管、外渗、栓塞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因此,本研究分析了PDCA循环护理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预防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76例,均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2.47±15.6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52.39±15.5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次入选患者均需给予外周静脉留置针;②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均<5d;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已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2 排除标准 ①神志不清及躁动者;②长期卧床者;③瘫痪者及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常规护理流程提供一般护理、活动指导等措施。观察组予以PDCA循环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P(计划)阶段。从近些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明显发现堵管的发生率较高。分析堵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病人和护理人员。病人因素为患者对留置针缺乏了解,并且肢体活动量较大等,护理人员因素主要为血管选择及冲管、封管不规范等。依据这些情况,参考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制定护理计划。(2)D(执行)阶段。①加强护士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及操作流程的培训,并对其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掌握留置针的冲管及封管方法,使其操作规范化、标准化。②操作前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书面及口头的方式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包括:目的、重要性、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等,并讲解成功病例,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留置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并嘱咐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置管肢体,以预防堵管、液体外渗等并发症。(3)C(检查)阶段。根据相关文献的标准,制定操作指南和考核标准,并依此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抽查,及时反馈、指导和指正。①穿刺操作。操作前应对留置针进行检查,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宜选择相对粗、直、无静脉瓣、避开关节的血管。见回血后将针芯后退0.5cm,继续进针缓慢把导管送入血管,同时将针芯慢慢抽出,抽出速度不可过快,以免损伤血管,造成穿刺失败。②固定方法。操作完成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将透明敷贴固定在穿刺部位,延长管应弧形固定,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应用胶布固定于皮肤上。③封管、冲管方法。采用边推边退的正压方法封管、冲管,将含肝素钠盐水或生理盐水推入导管内3~5ml。并将留置针的夹子夹紧,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4)A(处理)阶段。每周开会对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将突出问题及未解决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质量。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堵管发生情况。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评定两组患者满意度,问卷主要包括4项内容: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干预措施、健康指导,均为100分,80分以上为及格,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服务态度 操作技术 干预措施 健康指导对照组(n=38)85.87±5.07 83.61±6.23 84.53±5.78 83.65±6.48观察组(n=38)94.34±5.01 92.03±6.31 93.24±5.82 92.56±6.53 t 7.325 5.854 6.546 5.970 P<0.05 <0.05 <0.05 <0.05

2 结果

2.1 留置时间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5.12±1.25)d,对照组为(3.27±1.19)d,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8,P<0.05)。

2.2 堵管发生率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发生2例(5.26%),对照组发生10例(26.32%),两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5)。

2.3 满意度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便于肢体活动等优点,这些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3]。同时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静脉留置针的优越性日益显著,使其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静脉留置针不仅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减少护理人员在静脉治疗工作上的时间。但此项操作对患者具有一定的损伤性,可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而且部分患者对其并发症有恐惧感,使其操作无法继续,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护理造成阻碍。鉴于此,给予该类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

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PDCA循环护理模式遵循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以PDCA循环转动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为基础实施干预措施。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PDCA循环护理更具有全面、科学、有效等特点,能有效使患者的身心需要得以满足,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对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予以PDCA循环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的留置时间较长,堵管发生率较低,而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充分证实了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优势。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因使用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对浅表静脉的损伤,使输液意外感染的几率减小。但是由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不当,注重疾病治疗效果,忽视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加重了患者疼痛程度。因此,给予PDCA循环护理干预,通过堵管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方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预防并发症发生,进而促使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得到延长,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冲管静脉护理人员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高龄及重症心肺疾病患者静脉输入高浓度液体时冲管方法的改良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