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8-10-19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郑晖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郑晖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之间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3.2±6.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3.5±6.1)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做好患者的用药干预,根据患者主诉满足患者临床需求,每天定时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观察组则应用创新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延伸护理内涵: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体现,①强化病房管理:准备好患者所需的各类用品,在病房内摆放绿植,设立书架,摆放各类书籍,做好病房内通风、采光,定期帮助患者更换病服、床单等,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使患者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住院。②心理管理:如果患者存在比较突出的负面心理,有必要详细了解患者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对患者开展心理方面的干预。主动向患者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类知识,治疗的原则、方法及需要实施的护理,通过增加患者的了解让患者认识到接受治疗的重要性,提升应对治疗的信心以及依从度。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中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患者提出的各类疑惑都做到全面解释,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③饮食、活动管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确定饮食方案,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水果、蔬菜,禁止食用油腻食物以及辛辣、刺激食物。此外叮嘱患者戒除烟酒,每天坚持锻炼,以简单运动内容为主,目的是提高患者免疫能力。(2)完善护理责任制度:心脑血管疾病类型多,患者人数多,护理人员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这种高压情况下,护理人员工作上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所以医院应该最大程度控制好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转变以往排班方式,引入弹性排班,在工作量较少的时候给予护理人员调休,在任务繁忙的时候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以减轻每名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设立带有激励性质的考核机制,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纳入最终的考核中,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3 评价指标 通过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反馈表评价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表现、恢复状况、社会交往情况、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评价总分10分,得分越高,证实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由SPSS22.0统计软件解析,计量单位经标准差(±s)表示,在两组间之比经t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应用创新型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均较接受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更高,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分组 心理表现 恢复状况 社会交往情况 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观察组(n=50) 7.64±1.17 7.59±1.34 7.94±1.58 8.05±2.04对照组(n=50) 5.01±1.20 4.93±1.18 5.03±1.16 5.11±1.42
3 讨论
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常见的包括高血压,高血压会影响心脑供血,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大、心脏病或者心力衰竭;血液粘稠,由于不科学生活习惯,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减慢了血液流动速度,心脑缺乏足够供血,使得疾病出现;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障碍,代谢障碍的出现会导致血管无法正常舒张、收缩,血管有阻塞或者破裂的可能,因而导致疾病出现[1][2][3]。心脑血管疾病对健康都有明显危害,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创新型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服务,对照组常规实施基础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各项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创新型护理模式在心脑血管患者应用中有良好效果。在实际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有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了解创新型护理模式的理念及关键要点,通过评估患者病情状况、护理需求后给予运动、饮食、心理等各方面的管理,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护理实施质量。
综上所述,对心脑血管患者实施创新型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良好恢复,值得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