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
2018-10-19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李增沛马宁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李增沛 马宁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以组织间质水肿、张力增高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要病理改变。鼻喷激素及鼻内窥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其术后复发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对我院56例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及34例行鼻中隔偏曲手术的患者行对照研究,探讨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6例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为观察组,且均未出现严重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其他系统病变;并选取通气无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病史,且无明显鼻黏膜病变的34例行鼻中隔偏曲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3.89±7.23)岁。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3.94±7.29)岁。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采集对照组患者鼻甲头端距上缘约5mm黏膜组织,保留观察组行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息肉头端组织,对黏膜组织及息肉组织均行生理盐水冲洗,研磨制成组织匀浆,离心处理(3000r/min)15min后,取上清液。使用北京北方生物科技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经放射免疫法对黏膜/息肉组织的IL-4、IL-6、IL-8水平进行检测。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IL-4、IL-6、IL-8水平,并根据观察组复发情况比较复发及未复发患者IL-4、IL-6、IL-8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水平 两组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IL-8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复发及未复发炎症因子水平 经随访观察组复发13例,未复发43例。复发及未复发患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IL-6、IL-8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附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 IL-4(pg/mL)IL-6(ng/mL)IL-8(μg/mL)对照组(n=34) 26.64±3.48 1306.68±171.43 1.26±0.32观察组(n=56) 27.63±3.58 2719.57±362.59 6.89±2.01 t 1.285 21.288 16.184 P>0.05 <0.05 <0.05
附表2 观察组中复发及未复发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附表2 观察组中复发及未复发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类型 IL-4(pg/mL) IL-6(ng/mL) IL-8(μg/mL)复发(n=13) 27.37±3.18 3436.63±366.27 8.97±1.74未复发(n=43) 27.56±3.38 2402.94±331.34 5.21±1.04 t 0.180 9.622 9.655 P>0.05 <0.05 <0.05
3 讨论
作为继发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常见疾病,鼻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以炎性因子趋化、移行和凋亡调控为代表的变态反应造成微环境变化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以往,多认为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及白三烯B4等与鼻息肉的形成关系较为密切。而有关研究表明,在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形成和发展中以白细胞介素为代表的细胞因子中也有一定的作用[1]。本研究中,观察组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患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证实在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中有大量IL-6、IL-8因子聚集,且其水平越高复发的风险性越高。此外,在鼻息肉复发过程中IL-8水平升高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局部激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可调节黏膜组织IL-6、IL-8水平,减少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发生[2]。但本研究未针对这一结论进行研究,需日后扩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发生及发展中IL-6、IL-8水平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且其水平越高复发的风险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