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为主方案与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
2018-10-19滕红亮
滕红亮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吉林 辽源 136200)
多发性骨髓瘤疾病是一种最难治愈的疾病,其属于恶性血液系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有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出血、骨痛、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高发群体为老年人群体,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多发性骨髓瘤对发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并在治疗发病的时候,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其是目前认为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移植的病死率较高,并且一般难以接受。而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硼替佐米属于一种全新的靶向药物,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可逆性与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1]。在该研究中,对我科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告知详细,采取自愿进行传统化疗药物治疗和以硼替佐米为主靶向药物治疗,并总结临床资料对比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入院治疗。将采取传统化疗药物治疗和以硼替佐米为主靶向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2.1∶1,男性较高。年龄42~86岁,平均为(61.3±3.7)岁。根据DS分期:Ⅱa期7例,Ⅲa期16例,Ⅲb期8例。根据M蛋白亚型分型:IgG型13例,IgA型8例,IgD型5例,IgM型3例,轻链型2例。实验组(31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2.4∶1,男性患病比例较高。本组患者年龄43~88岁,平均为(62.4±3.9)岁。根据DS分期:Ⅱa期8例,Ⅲa期14例,Ⅲb期9例。根据M蛋白亚型分型:IgG型14例,IgA型9例,IgD型5例,IgM型2例,轻链型1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一般治疗上对症治疗,如血红蛋白低于60 g/L输注红细胞或必要时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原发病治疗根据身体现状积极对症减轻病症,感染者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患者,定期预防性丙种球蛋白注射有效。两组患者在其他一般治疗无差异性,主要表述化疗用药。常规化疗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采用40 mg地塞米松+10 mg吡喃阿霉素+0.4 mg长春新碱治疗,在治疗的第1~4天,需要静脉滴注。实验组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的治疗,在治疗的第1、4、8、11天给予1.3 mg/m2的硼替佐米治疗,在治疗的第1~4天给予20~40 mg/d的地塞米松治疗,每天给予100 mg的沙利度胺治疗,连续治疗21 d为1个疗程。针对年龄在65岁以内的患者,每天的地塞米松用量为40 mg,针对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每天的地塞米松用量减少到20 mg。部分患者存在神经受损,需要降低硼替佐米的使用次数,应每周1次。所有患者治疗1~8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恢复正常,骨髓没有发现克隆性浆细胞。部分缓解:血M蛋白下降超过50%,软组织浆细胞瘤缩小超过50%。疾病进展:患者病情恶化。另外,需要对所有患者随访处理,记录患者生存期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表示计量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治疗总缓解率(93.5%)与对照组(77.4%)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生存期对比:实验组患者生存期为(14.8±2.7)个月,对照组患者生存期为(5.7±1.8)个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9.7%,其中贫血1例,腹泻1例,血小板减少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9.0%,其中贫血2例,腹泻3例,指端麻木4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死率较高,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该病提高重视。在以往,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法治疗与化疗,其治疗效果维持的时间比较短,疗效不够理想。随着新型制剂与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推广应用,在该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2-3]。
在多发性骨髓瘤疾病中采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的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其中硼替佐米药物是近几年来研究成功的,其主要应用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属于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与以往的化疗药物不同,该药是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可比性。并在可以对机体内的26S蛋白酶体进行有效的抑制,并能对目标蛋白的降解进行阻断[4]。在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治疗中,硼替佐米药物可以通过对蛋白酶体的有效抑制,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显著促使促凋亡蛋白Fas-L含量的提高,并显著提高JNK信号途径的活性,可以促使骨髓瘤细胞分化与繁殖的减少,从而对其进行诱导凋亡。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溶骨性病变,而硼替佐米药物具有较好的破骨细胞活性抑制作用,能够对细胞分化进行成功诱导,从而促使新骨的形成,对溶骨性病变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将其与地塞米松、沙利度胺联合使用,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病因不明,发病年龄40岁以上患者居多,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死率较高。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对症处理病情,本组观察采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的蛋白酶抑制剂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且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