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运用整形外科技术的效果分析
2018-10-19郭晓亮
郭晓亮
(沈阳和平元辰医疗美容门诊,辽宁 沈阳 110001)
乳腺癌属于女性群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通过手术方式切除肿瘤病灶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效的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但是该手术方式也容易导致患者术后乳房外形条件的不美观,造成患者自卑心理。尤其是作为女性第二性特征,女性会因为乳房外形的缺失导致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生活。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运用整形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的手术诉求。本文研究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分析运用整形外科技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37~59岁,平均为(51.6±4.2)岁;肿瘤大小10~25 mm,平均为(17.5±2.5)mm;观察组年龄39~58岁,平均为(52.8±3.6)岁;肿瘤大小10~25 mm范围,平均为(16.9±3.2)mm;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病情等状况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整形外科手术,依据肿瘤位置、大小以及乳房情况做好手术切口的选择,运用胸部弧形切口,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做好乳腺组织的游离,将肿瘤周围2 cm半径范围内的组织视为游离范围,一直达到胸肌筋膜。切除肿瘤与有关正常乳腺组织。如果患者病灶切除的组织范围较少,可以通过乳腺内腺体组织瓣做对应的修复处理。游离残腔区域的腺体组织,旋转、移位腺体组织瓣,做好残腔关闭缝合,完善塑形,术区置入负压引流管。如果属于术后乳房组织残损严重状况,可以在腋前线切口做好皮肤组织切开后,做好背阔肌肌瓣的游离处理,将背阔肌止点顺势离断,在皮下隧道区域转移肌瓣到缺损的区域,而后连通乳腺组织做有效的缝合塑形,术后放置引流管,做好负压引流处理。
1.3 评估观察:分析不同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情况。治疗满意度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很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将治疗所得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与满意度情况
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4%,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2%,显著多于对照组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乳腺癌保乳手术进行的效果往往受到肿瘤位置的影响,外象限切除可以达到15%腺体减少率,内象限因为缺乏足够的组织量,一般仅仅可以在5%腺体的减少率[1]。如果属于乳晕乳头范围的肿瘤,在病灶切除后会有乳头偏斜与凹陷的可能。整形外科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灶切除后的区域做修复,由此来尽可能的保证术区的乳房外观形态的保持[2]。部分切除组织过多者甚至可以运用假体植入的方式,但是总体来说,运用自体组织做修复可以保证更高的安全性。尤其是乳腺癌患者,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更高,因此减少乳房组织的切除[3],运用现有的组织做转移填补,而后维持一个相对理想的外观形象,这种操作方法更为安全。修复处理主要依据乳房体积情况与缺损状况而定,如果乳房组织小,同时缺损范围大,则需要运用背阔肌皮瓣转位修复手术干预,这种方式的塑形理想度更高。本研究中,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4%,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2%,显著多于对照组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整形外科手术的配合可以更好的提升术后效果,患者的接受度更高,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治疗的安全性有保障。对于乳腺癌患者脆弱的心理状态而言,做好修复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患者的心理缺失感,降低负面情绪的滋生。
综上所述,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运用整形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优化患者治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