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主观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19周丽君崔方方陈松霍二冰梁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耳蜗主观康复

周丽君 崔方方 陈松 霍二冰 梁巍

作者单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1 引言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地落实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融合教育推行的政策基础条件已形成。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对听力残疾儿童实施免费康复救助,已有2万多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术后经过1~3年的听觉言语康复,绝大多数听障儿童已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学校接受融合教育。

在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家长各自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态度可以预测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未来行为[1]。以往有学者关注普校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2]、特教老师与普校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比较[3]、普通家长和听障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4]。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情绪发展状况、能否接受个性化教学和享受可用的服务直接影响父母对融合教育的态度[5]。家长对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有直接的主观感知,这种感知不仅影响其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影响其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6],还对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研究听障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主观感知,并分析影响家长主观感知的因素。

2 方法

2.1 被试

在全国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30名康复后进入融合教育安置状态的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家长,基本情况详见表1。

2.2 研究方法

采用电话访谈完成问卷调查,记录家长对孩子在融合教育安置状态下适应性、主动交往度及相关支持性条件(如教师关爱程度、康复机构后续服务满意度)的主观感知,并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家长对相关指标的主观感知

大部分家长(60.0%)认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融合教育中的适应度一般,35.4%的家长认为非常适应。关于儿童在融合教育中是否主动沟通,76.9%的家长认为非常主动,21.5%的家长认为主动性一般。融合教育中教师对儿童的关注情况和康复机构后续服务情况的满意度见表2。

表2 家长对相关指标主观满意度

3.2 家长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适应状况感知的因素

3.2.1 被调查家长是父亲、母亲、祖辈或他人,对儿童融合教育中的适应情况、主动沟通情况以及教师关心度和康复机构的后续支持主观感知没有差异,具体见表3。

3.2.2 家长对儿童在融合教育中沟通主动性与适应性的感知与儿童的生理年龄、性别及人工耳蜗植入年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

3.2.3 家长对儿童融合教育中的沟通主动性感知与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时间长短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儿童适应性的感知与融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3.2.4 家长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的感知与儿童沟通的主动性、学校教师对孩子关心度、康复机构后续服务满意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5。

4 讨论

4.1 家长对听障儿童沟通主动性的感知反映出家长与孩子的双向沟通呈现积极态势

家长主观感知“孩子非常适应”、“教师关注度非常高”、“康复支持服务非常满意”的比例均低于50%,认为儿童主动沟通的比例非常高(76.9%)。首先,沟通是双向的,儿童沟通主动性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表现,社会性发展的土壤在家庭,儿童的主动沟通从侧面反映出听障儿童家长与孩子关系的亲密度,家长在融合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其次,还有一少部分家长(21.5%)被反映儿童沟通主动性为“一般”,1.5%的家长主观感知为“不主动”,这一方面或许与儿童性格有关,内向型的儿童不主动与家长沟通,另一方面也许与儿童融合教育中存在适应问题,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不令人满意,儿童自信心受到影响,不愿意向家长主动反映和沟通。

4.2 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建立家长与教师间信任与合作氛围

家长感知教师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家校沟通上。有研究者提出了家校合作的三种形式:家长会议、家访和家长联络簿[7],马来西亚的融合教育在面对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挑战时,提出了建立合作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家长三种角色坐到一起,管理者负责引领和保证后两者在计划和实施共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从而营造接纳、信任与合作的氛围[8]。

4.3 提升普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能力

有研究关注了普通中学教师的课堂实践以及对于视力障碍或听力障碍学生信念和情绪的影响。发现当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时,教师表现的不体贴。教师的信念与情绪和职业经历有密切联系,如当教师经历一名学生成功的融合时,其似乎发展出积极的情绪和信念,反之则容易产生负面情绪[9]。教师教授特殊需要学生的信心、获得支持的程度,是否有教授特殊需要学生的经历等都极大地影响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10]。归根结底,还是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所能得到的支持有关。诸多研究表明,融合教育老师最迫切的需求是得到专业培训[11]。要保障所有适龄特殊儿童都有学上,还需要提高普校实施特殊教育服务的能力,才能真正使特殊儿童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12]。采取何种方式为融合教育教师提供持续、稳定的专业化支持,教育部门要结合当地特教和康复资源状况确定。

表3 不同家长身份对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适应状况的感知[n(%)]

表4 不同类别听障儿童主动沟通度、随班适应性的差异分析n(%)

表5 不同主动沟通度、教师关心度、服务满意度对孩子随班适应性的差异[n(%)]

4.4 康复机构实施全面康复是促进融合教育实施的基础

听力语言康复是促进听力残疾人平等、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康复机构在为听障儿童提供听觉言语康复服务中,要认识到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一全面康复理念,以听觉言语康复为前提和基础,采取多种措施为对听障儿童实施教育、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13]。既要解决听障儿童的听力、听觉、言语、语言障碍问题,又要促进听障儿童在认知、社会性、个性方面的发展,做好与融合教育对接准备。

4.5 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特教学校和康复机构在融合教育中的重要支持作用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确定康复机构和特教学校作为地区性融合教育促进者的职能定位,对康复服务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在融合教育中的权利、咨询或指导服务职责明确化、制度化[14],进一步加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师资配备和技术引领,才能更有力地支持融合教育工作[15]。其次,转变特教/康复老师角色,使其在成为合格“教育者”的基础上,为融合教育教师提供支持和服务,参与特殊儿童的评估与教学,开展融合教育的研究工作[16]。最后,充分发挥教育管理部门的调配和衔接功能,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制度化、常态化[17]。总之,融合教育的成功需要康复机构、普通学校、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学生依靠多元化的团队,沟通良好并实施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全面康复[18]。

由于本研究在进行之初是以了解国家救助项目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康复及入普的整体情况为目的,家长对儿童融合教育的适应性感知只是其中一方面,因为是电话回访,问卷设计之初没有把这一内容进行充分细化,如适应的具体指标,包括学业适应、同伴交往、师幼互动、亲子互动、社会性情绪等方面,造成家长的评价指标稍显单一,且以往研究关于听障儿童同伴关系、心理适应和学业适应也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19],但很少有学者在同一个研究中从不同调查对象的角度考察,因此成为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后续研究中可分析家长对教师的满意程度是否影响其对儿童融合适应状况的主观感知。目前由于普校系统和康复系统之间没有对接途径,普校教师对相关信息获取较难,以及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幼儿分散在全国各地,融合教育机构中的儿童信息不易获取,对比研究则没有开展,但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耳蜗主观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与人工耳蜗术后效果评估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