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2018-10-18梅童俊

新课程·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美育渗透

梅童俊

摘 要:中学化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美育渗透,要通过美育来促进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渗透;美育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在教学中仅仅在知识技能上打圈圈,化学就显得枯燥乏味。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心情愉悦,其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通过渗透美育来促进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那么,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改变传统美育观念,树立化学审美意识

我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认为,审美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审美主体要有一颗能领略美感的心;二是审美对象也要具有美感。作为审美对象的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化学中的美无处不在。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有一颗领略化学美感的心,即要树立审美意识。而要树立审美意识,必须增强美育观念。目前我国美育的观念还很薄弱,大多数人认为美育是艺术教育的事,从属于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诚然音乐、美术教育是属于美育的范畴的,但美育的范畴却绝不仅仅是这两科教育,它还有更广泛的内涵。为此,《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改变美育薄弱的局面。我们中学老师更要更新自身美育观念,站在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的高度去认识美育的作用。只有我们化学老师的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有意识地展示化学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欣赏化学中的美,让学生逐步树立化学审美意识。

二、提高教师美育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老师应提高自身美育素养,以美的素质来感染学生。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门艺术,而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艺术的结晶,教学艺术的美体现着教师的素质,它包括教师的形象美、语言美、实验操作美、板书美、教案设计美、教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展现出高雅的风度,亲切的态度,优美的语言,端庄的举止,这些都是无声的教育,会产生强烈的美育效果,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点缀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诗歌,既可把知识讲述得活灵活现,又可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神情怡然,思维豁然开朗,学习兴趣高涨。比如在学习焰色反应的时候,结合欣赏宋末元初诗人赵孟頫的《烟火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诗中描写了烟花燃放时如桃红柳絮飘扬,似流星滑落夜空的绚丽景象。而这五光十色的美景其实就是我们化学中所说的“焰色反应”。老师用优美的语言赏析这首诗,优美典雅的诗句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内容,映射着化学的诗意光辉,学生愉悦兴奋,犹如身临其境。用这种方式学习焰色反应,学生兴趣盎然。常有人说:“听一堂好课便是一次美的享受”。教师以身为范,以言传教,这样产生的美育效果是深远而长久的。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重视化学实验之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本中也占有很大的篇幅,可见,实验对化学的意义非同一般。通过实验可以从各个角度获得审美体验,既有化学药品、化学实验仪器及其装备的直观美,又有实验操作的动态美,既有实验中化学反应现象的五彩缤纷之美,又有实验装置设计与实验原理设计的和谐严谨之美。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美丽之处,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挖掘教材美育素材,提高化学学习效用

化学中美的内容异常丰富,如晶莹华贵的金刚石给人以美的享受;五彩绚丽的霓虹灯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元素周期律体现了高度的完美和谐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优美的内容,充分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欣赏化学中的新奇、和谐之美。在这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用会大大提高。

在许多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挖掘這些素材,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哲理的熏陶和对人生的思考。例如,氧化还原规律包含着辩证统一的观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寓意人生要不断除旧创新才能向上攀登;催化剂仿佛一位高洁之士,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天平恰似一位公正无私的法官,左右权衡、执法如山;漏斗像弥勒佛,似能容尽天下事;而氢气泡却似一狂徒,自顾飘然、玩火自焚……在这些具有美的丰富内容里,处处折射出人生的意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美怡人,以情感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升华。化学史上有众多的为人称颂的化学家,居里夫人、诺贝尔、门捷列夫、侯德榜……他们崇高的人格,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不计名利、热爱祖国的坦荡胸怀,无一不令人肃然起敬。化学史是一部瑰丽壮美的史诗,从生命力学说到尿素合成,从凯库勒的设想到现代结构化学,从三素组、六元素表、八音律到周期表……每一种元素的发现,每一个化学规律的确认,无一不是一首美妙的史诗。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化学家和化学史的内容,教学时,生动地介绍这些人物和事迹,既可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参考文献:

[1]余连祥.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

[2]安红钢,周玉炳.化学教学美育观初探[J].教育探索,2001(2).

[3]胡志刚.化学审美心理探秘[J].化学教育,2001(10).

[4]马腾飞.美育与化学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丰子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TER2014-006),负责人:刘秀峰。

?誗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美育渗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美育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