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物教学中提高效率的探索

2018-10-18李和琴

新课程·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效微课目标

李和琴

摘 要:关注个体差异,全面了解学生,制订精准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高效达成目标,建设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营造快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改进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建设小组;目标;微课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力求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追求。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笔者简述一些做法。

一、关注个体差异,全面了解学生

个体存在差异,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要想让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提高,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如对学生学案作业设计方面,立足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训练。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改革生物学案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寻找、探索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有效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途径,并通过实际教学进行验证。

二、制訂精准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高效达成目标

目标是每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标的,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依据课标和教材,以对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对方法的掌握及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终身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认识区接受能力范围内进行设定,做到精准明了,切实可行,可测可达。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知识是在情境和互动中构建。生物学科是科学课程,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应建立在动手探究、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探究,从做中学,让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体验学习、成长、参与而得到快乐,最终高效达成目标。

三、建设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组建成小组,对小组进行培训管理,明确组员的职责和分工,实现互相帮扶,小组活动、团队管理,同时按小组捆绑考核,采用激励措施,落实监督,优化评价。

在学习小组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效学习中,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能够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可激发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得来的信息、方法、成果与组内成员共享,通过汇报和展示,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反问、论证,同学之间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竞赛等还可以增强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例如:在讲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里菲斯的实验过程,然后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分析、讨论、推测各步实验结果,得出推论。“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什么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探究方案。根据各组的汇报,筛选出最佳方案,再与艾弗里所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教师主要是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有效调控过程。对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适时进行引导、点拨疏通、不断激励、及时评价,让学生找到归属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四、营造快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融洽、快乐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中往往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因此,营造快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效率高的有力措施。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个人魅力,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体谅、尊重学生,寓教于乐,引发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设疑、激疑引发求知欲望,精心构思、巧设悬念,激发思考。

五、使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改进课堂

“互联网+”受青睐,教育进入新时代。现在电脑和手机非常普遍,学生对网络也充满兴趣。微课是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把微课放上网络后,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微课。利用微课进行知识讲解,可以化繁为简,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例如“兴奋的传导”是“通过神经系统生物调节”一节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兴奋的传导”和“兴奋的传递”两个具有动画的微课,分别展示再讲解,逐个击破重难点。

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剖析教材,充分研究学情,挖掘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拓展点等,精心设计,制成各种类型的微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学生情况等要素将微课灵活地嵌入生物课堂,有效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疑难,让生物课堂焕发生命力。教师还可以运用微信平台开展生物教学,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到手机的学习功能,认识到网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依据学科内容、课标要求和学情,创造性地工作,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手,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学好学、勤于动手和动脑,勇于探究,善于把所学的生物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和实践的问题,使课堂成为快乐、高效的课堂,学生成才、教师成长,从而实现师生双赢。

参考文献:

[1]田光文.回望教学生涯 探索教育之路[J].中学生物教学,2017(4):32.

[2]肖庆帮,李通风.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4(5):27.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减轻中学生物课业负担与高效教学的研究》(FJJK15-470)的成果之一。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高效微课目标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