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唱:打开合唱之门的钥匙
2018-10-18吴婷
吴婷
摘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合唱除了能锻炼学生节奏感和音乐配合能力,还可以在合唱的过程中培养艺术素养,提高审美以及彼此间的合作、协调能力。轮唱是进行合唱教学之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轮唱掌握得好,就等于拿到了合唱大门的钥匙。学生可从轮唱中感受到多声部合作的魅力,有利于建立起柱状的立体思维表现认识。由此可见,学习掌握好轮唱这个技能,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合唱教学;轮唱教学;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27-2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育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的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合唱教学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对他们的人格造就也有着关键作用,多参与合唱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更能体会、感受到协调、合作、和谐之美。那么,如何打开合唱的大门?我们需要一把怎样的钥匙呢?
一、在轮唱教学开始之前
轮唱是合唱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演唱形式。音乐教材中也是以轮唱教学作为合唱的初始。因此,轮唱是合唱的入门。那在进行轮唱教学前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节奏的运用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是构成音乐的一个重要因素,节奏练习是合唱多声部横向旋律的基础,所以,节奏的熟练掌握很重要。節奏的熟练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并在以后的轮唱教学中,使节奏更加稳定。结合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模仿、更好的感知节奏。如《小鞋匠》一课,鞋店的情境设置,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关注点自然就在鞋匠的修鞋“节奏”上。
2.音符的认识
苏教版的音乐教材,低年段就要求学生要认识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音符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合唱分声部时的音准以及以后的视唱训练。识谱是唱歌的基础,也是学习各类其他音乐、器乐的基础。识谱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巩固已学的音符,长期的坚持、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是为之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3.轮唱的了解
轮唱,所谓的“轮”就有滚动的意思。在同一个旋律下,分部唱,轮到哪部就哪部唱,每一部之间要相差两拍,是合唱的一种表现形式,不管分多少部,结尾都要统一到一部才能结束。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有了低年段的前期教学准备,才能在学生进行轮唱教学的时候,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二、在《两只老虎》中学习轮唱
《两只老虎》是一首学生很熟悉的歌曲,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法国童谣歌曲,在幼儿园阶段就会背,会唱。音域只有九度,旋律简练流畅,采用了级进的进行方式,主要以重复的手法构成。歌曲本身是单声部的旋律,后来被改编成卡农形式的歌曲。用这首歌曲作为轮唱的开篇再合适不过。
1.玩游戏中感知轮唱
学生对于游戏都是极有兴趣的,低年段的学生尤其是。所以,设计轮唱教学游戏,使学生切实感受何为轮唱,很重要。“回声”游戏,很符合轮唱的特点,还需要学生控制好音量,才能模仿好回声。先请两个学生,一个是原声,一个是回声。原声:喂—你是谁?回声的回答不是同时的,要轻一点,弱一点。然后,把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是原声,一组是回声。
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轮唱有一定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中,让学生知道回声一定要比原声的声音弱一点,轻一点。为以后学习轮唱控制音量打下基础。
2.同旋律中学习轮唱
依照原谱,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节奏,虽然前期做了一些教学准备,但是还是容易出现时快时慢的现象。解决的方法:利用打击乐器,为学生进行节奏提示。等学生轮唱中的节奏稳定,可以请一小部分学生进行打击乐伴奏,三声部的形成让学生的听觉感受多声部。
3.变时值中拓展轮唱
改变《两只老虎》的音符时值,使之成为二拍子的歌曲,先进行演唱。等齐唱熟练以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不同拍子的轮唱,并要求学生要看清楚老师的“指挥牌”。如:1组看见八分音符的“指挥牌”时,演唱的是二拍子的这首《两只老虎》,并且一直演唱下去,直至老师说停止;2组看见四分音符的“指挥牌”时,演唱的是四拍子的《两只老虎》,一直演唱下去,直至老师说停止。1组和2组的演唱顺序不固定,学生要看老师的“指挥牌”;老师需要在一个声部开始进行至少一个小节以后,再进行另外一个声部的演唱。在进行这一部分的轮唱学习时,花的最多的时间可能在训练两声部的互不干扰上。所以,一定要非常熟悉这两种不同速度的歌曲,要对音符熟悉,对“指挥牌”的含义了解。老师可以在之后学生很熟练的进行轮唱时,不停的变换“指挥牌”提出不同的要求,以锻炼学生之间的专注度和合作协调能力。
三、从轮唱教学开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合唱教学可以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演唱形式。轮唱是打开合唱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的一种最有效、便捷的手段,对于轮唱掌握的较好的学生来说,其他形式的合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相对简单一些。学生必须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
1.需要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
轮唱中的节奏感很重要,节奏乐感的锻炼和熟悉,也为以后的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中低年级的节奏训练,切忌枯燥,要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熟练度和多声部的听觉概念。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用声势律动来更好的感知节奏。有音乐节奏的卡农诵读,也是进行轮唱训练的好手段。
2.需要更好地掌控音色音量
学生在合唱中的音色和音量的控制,很难把握,所以在进行轮唱教学时,要注意有意识的教会学生掌控自己的音色和音量。
要想使轮唱达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就要学会控制音量,能够自如地收放。比如,歌曲《夏夜》,请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律动,感受旋律特点,感受三拍子音乐的韵律。这首填充式的合唱歌曲,有着较多的八分休止符,音量和音色的控制较为关键。经过探讨实践,有休止符的地方一定要停顿,声音要求欢快活泼,可以用明快响亮而有弹性的音色来表现,这样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感情;节奏宽松的部分旋律,声音要求抒情陶醉,需要用柔和稍暗淡的音色来进行渲染。合唱过程中,为了能相互倾听和声的美妙,学生都能主动地控制音量,相互配合,以音色的变化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
3.需要更好地培养合作意识
轮唱,以及之后的多声部合唱,都是需要互相合作,彼此间兼顾,才能让歌曲更为好听。为了不受其他声部的干扰,而放大声音、捂住耳朵,都是不对的,只有多倾听,多练习,多配合,才能唱好,才能互相有默契。如果没有良好的合作,没有彼此间的合作意识,就不能唱出好听的歌曲。
小学阶段的轮唱是学生掌握合唱技巧的基础,用好方法,用对方法训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把轮唱教学作为打开合唱之门的钥匙再合适不过,学生也会通过学习,体会合唱的美妙,在合唱中感受美好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王安国,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孙从香.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陈巧姑.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