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批注“石”,巧搭能力“梯”
2016-09-20李敏
李敏
摘 要: 读书要做标记,学生要学会利用恰当的符号做批注。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在学习批注的起步阶段,教师不仅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批注符号,还要教会学生巧借批注这一手段,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实例 教学方法
批注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常见的学习方式,即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学生通过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留下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从而逐步提高认读感知、推理解释、评价鉴赏的能力。
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3》明确提出用不同的符号学做批注。如何在学习批注的起步阶段,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批注符号,并巧借批注这一手段,提升阅读能力?下面我撷取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课堂教学案例加以剖析说明。
【案例1】
师:为了编写好《本草纲目》,李时珍不怕吃苦。哪些词句表现了他不怕吃苦呢?默读第一小节,用着重号点出相关词句。
生:我从“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读出了李时珍和庞宪走了很远,很多地方,他们非常辛苦。
师:是啊,“走得远”是你感受到的,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字写在相应的文字旁边。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李时珍不怕吃苦?
生:我从“好几个月”读出了李时珍和庞宪在外面察访药材的时间很长。
师:“时间长”是你的感受,我们也一起在旁边写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吗?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订《本草纲目》,他背着药篓,穿着草鞋,四处察访药材,已经快15年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感受李时珍的辛苦。
生齐读文段。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2-13小节,用着重号点出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词句,将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批注在相应文字的旁边。
师: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李时珍不怕吃苦?
生:我从第4小节的“破败”“断垣残壁”读出古寺很破。
师:还有吗?
生:我从“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读出古寺很脏。
小结:同学们,古寺越是脏、破,越让我们体会出李时珍的不怕吃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师:第5小节有同学批注吗?
生:我从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读出李时珍干粮硬,吃不好。
师:是啊,李时珍不仅住破败的古寺,还得自己烧水,只能啃干粮充饥。
【案例2】
师:第8-13小节能感受到李时珍的“苦”吗?谁来交流?
仅两位同学举手。
师:这两部分批注的同学不多,看来大家遇到了点问题。请你来说说看。(指举手的同学)
生:我从“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读出李时珍白天辛苦了一天,晚上还不休息,还要记录,非常辛苦。
师:(注意到学生批注的内容是一句话)
师:(追问)这里我们该如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李时珍的辛苦呢?
生:(绞尽脑汁)夜深记录苦。
师:请坐。下面我们回顾前面批注的内容,“走得远”“时间长”这是“行得苦”。“脏乱”“破”“潮湿”这是——
生:住得苦。
师:“干粮硬”“吃不好”这是——
生:吃得苦。
师:是的,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不好,住不好,走路多。白天忙着察访药材,夜里忙着记录,这工作量——
生:很大。【相机板书:工作量大】
师:除了工作量大,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夜深了,李时珍还在记录,表示他工作的时间很长。【工作时间长】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正是从学习批注符号,到借助批注提升阅读能力的一个逐步推进。
一、依托教材,明确符号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有老师说:自己读读这一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批注。可是怎么做?老师却没有明确要求。
苏教版四上《练习3》“处处留心”中,明确提出读书要做记号。这也是教材首次明确提出批注符号的分类,比如对于一些关键词语,可以用着重号点出来。学习第一小节时,老师就以此作为例子,出示要求时明确相应的符号,这样学生在勾画时就能有所区别。长此以往,学生在批注过程中,就能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符号。
二、提供范式,明确内容
学生用着重号点出了能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词句,那是不是就将自己的感受详细地批注在书上呢?当然不是。因此,当学生在读完第一小节汇报自己的感受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汇报者表达的关键点,通过提醒、示范,让学生知道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三、点拨疑难,提升能力
阅读能力层级分类从低到高依次为:认读感知能力、推理解释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学生在做批注的过程中,用着重号点出关键词句,这是认读感知能力中的提取信息的能力。用一两个词或短语将自己的感受批注下来,这是推理解释能力中的概括能力。如果说从提取信息到概括信息是学生的第一次能力训练与提升的话,那么带领学生将批注的词或短语再进行分析概括,则是学生的第二次能力提升。
同时第二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学习过程,又有难易差别。
2-7小节学生已经批注出了关键词,而8-13小节批注的同学不多,也没有同学批注出关键词来。这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能敏锐地发现李时珍辛苦在“白天察访,晚上记录”“夜深了,李时珍还在记录寻访所得”,甚至有意识地提取关键词,比如“夜深编写苦”。但这种信息的提取概括,不像2-7小节那样很容易就能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概括。此时,老师的点拨引导,便尤为重要。因此,当老师带领同学们将前面的批注内容进行“住的苦”“吃的苦”这样更高层次的分析概括时,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快速批注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完成了从提取信息能力到概括能力的第二次提升。
批注只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手段,在四年级学生刚学做批注时,我们不仅要细致地教会学生如何做批注,而且课堂上每一个批注学习过程的发生,都要思考,学生阅读能力的起点在哪,借着这把梯子,将上升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