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四抓” 育人细无声

2018-10-18徐志伟杨朝荣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家长

徐志伟 杨朝荣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学校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运用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家校合作,全面推进班级德育工作。

一、抓学科教学渗透

学科教学是推进德育实施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各学科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等,都蕴含着德育的因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德育实效。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用学科知识进行德育渗透,注重开展德育教学,真正做到“以学促德”。如在体育教学中倡导强身之“志”,不仅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发展智力,还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在中长跑教学中,有些学生意志不够坚强,每当跑到“极点”时就会马上停下来,没有尝试过通过信念和意志力突破极点所带来的自我超越感。为此,教师要掌握火候,借助意志培养的故事(如磨杵成针、持之以恒、水滴石穿)进行诱导,鼓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由此,体育教学与学科整合,不但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更是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从而为其适应未来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校内外实践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因此,学校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纪念日活动,利用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资料、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史资源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動,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学校还可以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由“知”到“情”到“行”的转化。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基于学习理论知识、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丰富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提升理性认识的一种行为。学校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认清当代社会使命,树立远大理想,确定成才目标。如学校开展了校外旅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走出校外,走进大青山”为主题,利用周边大青山自然资源开展德育。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野外远足、反思交流和成果展示。这一活动使课堂教育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扩大并深化了德育效应。

三、抓社团自我教育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之一。学生道德认知以及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深化道德体验,才能促使德育的理想目标在内外结合、同伴互助、主动自觉的状态下实现。为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应身心、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知、情、意、行方面实现自觉、自律、自强、自理。如在乒乓球社团中,当教师发现有些学生仅与固定的几个伙伴打乒乓球时,要鼓励他们与更多其他队员打球,并为他们创造合作交往的条件,使他们感受到新同伴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建立起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感,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从中体会合作的力量与作用,感受被人喜爱、被人尊重的快乐。

四、抓家校合作

家长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平、自身素质、职业定位及教育方式对孩子道德人格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家长的参与、配合,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因此,加强家校合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学校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乐教乐学平台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使之掌握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如:集中组织召开家长会、举办讲座等;利用平台分享交流“怎样和孩子沟通更有效”“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未来”等话题;收集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给家长们借鉴,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通过家校配合,将学校的德育内容渗透到家庭生活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使德育工作更有成效,也使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思想为指导,仔细挖掘学生管理的精髓,在管理中以“四抓”为主导,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家长错了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