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初探
2018-10-18陈述良丛建红
陈述良 丛建红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痼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碎片化严重。教师过度讲解每一篇课文,又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使文本变得很零碎。二是训练化严重。教师把课文进行“肢解”,着力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这导致了语文学习内容单薄,思维的强度和深度不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它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等15个学习任务群。这预示着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真实情境下的任务群学习,颠覆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以及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设计教学呢?
一、学习任务群的本质
所谓“语文学习任务群”,就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收集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去亲身体验、完成任务,以发展其个性,提高其思维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应用系统。
语文学习任务群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任务群涉及学生需要学习的方方面面,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并包含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任务群的设置完全摆脱了“一课一篇”的模式,它不局限于某一篇或某几篇课文,而是涉及某类或某几类相关内容的专题式探讨。这也就是所谓的“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而“先见森林”就是要让学生先了解整体的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在此,以“民风民俗单元”为例,探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社戏》《回延安》《灯笼》《安塞腰鼓》四篇文章,涉及小说、诗歌和散文三种文体。对此,教师可设计一个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任务群。
从整个单元出发,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手法,关注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他们热爱生活,能够容纳各个民族的文化。由此,教师可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结合其中的文化意象,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绍兴、延安、黄土高原等地的风土民情;搜集资料,用“人、景、情”交融的写作方法记录家乡的风俗,宣传家乡文化。整个单元的任务群学习,可以文化旅游为情境进行如下设计。
假如你将去文中提到的绍兴、延安、莱芜、安塞等地旅游,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在旅游之前,先通过文本了解这四个地方的民俗文化。请认真阅读本单元的选文,并选出能体现人情风俗美的片段朗读给其他同学听。
【任务二】假如你从这四个地方旅游归来,请把其中一处的典型文化意象介绍给小组同学。
【任务三】为展示“大美峡山”,请你给被誉为“山东之最”的峡山迎春灯会写一篇推介词,并根据你所学的写景、叙事、抒情的方法,写一段400字的短文。
以上第一和第二个任务侧重于对文本的认知与内化。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地的典型文化意象。从文本语言的输入,再到思维加工,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使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文素养。第三个任务侧重于对文本的实践与生成,学生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自己家乡的典型文化意象,来宣传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
而对于重点篇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又可设计较小的任务群。如针对《社戏》,可设计一个“双喜回忆录”的情境。
假如你是文中的双喜,多年后和朋友读到《社戏》,回忆起与迅哥在一起的日子——
(1)“水草清香,月色朦胧,笛声悠扬,豆香弥漫……”,这使你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为给朋友再现景物之美,请结合文中的描写画出当年的“月夜行船图”,并结合文本品析迅哥笔法的高超。
(2)朋友对你小时候及你的小伙伴产生了兴趣,请你给朋友描述你和伙伴当年的外貌、性格及那天晚上的活动组织。
(3)當读到迅哥写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表示赞同,朋友却不理解,请你给他讲讲缘由。
以双喜的角度,来解读其他孩子眼里的“豆与戏”,很自然地就会把那种暖暖的童年回忆与文章最后“那样好吃的豆、那样好看的戏”联系起来。如此设计单篇文章的任务群,既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又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任务具有驱动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得到了发展。
三、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
以前的学习任务整合都是零碎的小主题整合。如果舍弃一篇文章,教师就会有各种担心,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好。比如,人们吃食物是为了摄取营养还是获取原材料?当然是为了摄取营养。人们吃馒头会摄取营养,吃苹果也会摄取营养。在这里,营养好比素养,原材料好比教材,只要能让学生获得所需要的营养就可以了。教材就是个例子,学生通过活动去读文本,去体验学习过程,这就是教育。
语文课标这样描述语文学科的本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整合的实践中,笔者进一步明白了语文教育的意义,那就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拥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教师为什么要研究学科本质?因为教师只有“参透”了学科本质,才知道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也才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设置的学习任务,才是语文教育。
总之,学习任务群正是以生活的本位取代知识的本位,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语文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