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爱干净
2018-10-18刘喜
刘喜
日本人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民族。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球迷留下的输球后边哭边收拾垃圾的背影传遍世界。
其实,日本的干净绝非自古就有,日本人也不是一开始就“爱干净”的。1955年起,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当时也是垃圾随处乱扔,污物随便投弃。把日本城市变成了无数“肮脏都市”,首都东京“伸手不见五指”,空气中能闻到硫化物刺鼻的味道。
让多数普通人把“保护公共卫生环境当成自己家的事”这种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要得益于一场持续八年、声势浩大的“垃圾战争”。
东京“垃圾内战”
1966年,东京都政府选定杉并区的高井户地区修建垃圾处理站,当地居民并不乐意。凭什么把垃圾处理站建在我家门口?居民的激烈抗议,迫使政府中止了处理场建设计划。
杉并区居民额手称庆之时,东京另一侧的江东区却彻底失去了心理平衡。
江东区南部面朝东京湾,几个世纪前就是旧城江户的垃圾填埋地,一直被当作东京“最后的垃圾桶”。1957年,东京都在江东区的梦之岛修建了第14号填埋场,那时都政府向江东区承诺,会尽最大努力防止垃圾带来的危害。
然而,这句承诺成了空头支票。江东区埋下了东京都的七成废弃物,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垃圾”。每天有5000台以上的垃圾车驶入区内,交通堵塞、垃圾外溢、污水乱流、恶臭扑鼻,居民怨声载道发出抗议。面对不满,东京都政府再次郑重许诺:会在1970年结束梦之岛的垃圾填埋工作。
然而话音未落,昭和40年的夏天,江东区爆发了可怕的蝇灾。埋藏大量垃圾的梦之岛,因为“营养”丰富又没有天敌,成了苍蝇繁衍生息的沃土。
苍蝇多到什么程度呢?有居民回忆,挂一件洗干净的衣服出去,不到两个小时上面就会歇满黑压压的苍蝇。居民进餐前,必须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关闭房门,用杀虫剂杀掉房间内的苍蝇,给做好的饭菜第一时间罩上网罩,迅速进食,力争抢在苍蝇大量钻入房间前结束用餐。吃饭时还得边吃边扇扇子,来驱赶漏网之鱼。
最终,东京都政府于7月16日,派出消防厅、警视厅、海上安保部等部门总共300余人,焚烧了蝇灾的发源地——梦之岛的“生垃圾”山。
苍蝇噩梦结束后,江东区居民依然生活在垃圾的困扰中。当他们发现政府当年的承诺根本不可能实现时,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愤怒一下子爆发出来。
1971年,当东京都清扫局决定大张旗鼓地开始新的垃圾处理计划时,江東区经区议会决议,江东父老开始了第一次雄起。他们把所有垃圾车拦在本区入口,询问“是否同意在贵区建设垃圾处理场”。如果垃圾车所属地区的区议会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就禁止该区的垃圾车驶入。
一场关于垃圾的自卫反击战,就此开幕。
江东 vs杉并
1968年,东京都就决定依据《土地收用法》强行征收高井户地区的土地来建立垃圾处理场,这一方案还在审议流程中。江东拦车事件后,都政府顺势在杉并区组织了“都区恳谈会”,希望与杉并区达成和解。
不过,杉并反对派们并不惧怕东京都的强硬手段,他们各种挑刺,宣布会谈结果无效。1972年底,东京都为了应对季节性垃圾而在杉并区设立了一个临时垃圾收集所,杉并人立刻奋起反抗,甚至直接袭击政府人员。
杉并人的刚硬态度,刺痛了江东人本已敏感的神经。在他们看来,不想建垃圾处理场,就是要把垃圾都扔到江东区。我们忍了那么多年,凭什么还要为你们处理垃圾?
六天后,江东区区议长亲自带领议会展开反击。与上次不同,这次的“阻击”针对杉并区:他们在各个主要路口都设立了检查站,盘查每一辆垃圾车的证件,来自杉并区的垃圾车全部被阻止进入。杉并区立即遭了灾,由于没法填埋、临时收集站也刚刚在反对声浪下撤掉了,多余的垃圾只能大量滞积在区里。
江东人则因此开了窍。1973年5月,杉并区又发生了一起针对垃圾处理场的反对活动,江东区第二天就宣布,再次对杉并垃圾展开“阻击”。这次,就连环卫工人都不愿意再帮助任性的杉并人。东京都环卫工会宣布,工人们拒绝收集杉并区的垃圾。
无法可想的杉并区居民,只能把垃圾扔在大马路上。五月日渐炎热的天气,使垃圾堆很快开始散发恶臭。为了防止疫病蔓延,区政府只能出动消毒车,给路上的垃圾喷洒消毒液。杉并区的惨状,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了全日本。此时,距离第一次反对运动已经过去了七年。这场漫长的拉锯战,让东京都政府和杉并区居民们都疲惫不堪。
1974 年,都政府和杉并反对派终于全面和解,区民同意在杉并区建设垃圾处理场,但规划和施工都必须尊重居民团体的意见。这场沸沸扬扬,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全国的“东京垃圾战争”终于落幕。
垃圾战的遗产
这场垃圾战争,也给东京都政府、各区居民和全国围观群众上了一课:在城市环境问题上,大政府事无巨细的顶层设计不一定有效,相反常常费力不讨好,社会基层的认可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000年“都区制度改革”之际,东京都把主要的垃圾处理工作推给了地方各区,无法回收和处理的垃圾残骸,最后再交由都政府组织填埋。
如果处理不了本区的垃圾,可以通过付费交易交给其他区处理:按照2008年的规定,每年接受约270万吨垃圾的江东区,一年大概能收到2亿日元以上的处理费,区与区之间的矛盾由此化解。
为了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区政府在区民身上打起了主意。各区都开始鼓励区民“减少垃圾消耗”和“垃圾回收再利用”。毕竟,本区处理不掉的垃圾,送出去是要花钱的。日本严苛到接近变态的垃圾分类制度就是产物之一。
日本人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处理垃圾和维护居住环境都是社区居民应尽的责任,如果有人不注意环境,不仅损害自己的生活品质,还要花更多钱找别人来收拾。
如果运用这套“清洁都市”的逻辑,那么“中国为什么不那么干净”也是一个很好解释的问题。
这和人的素质高低并无直接联系,毕竟,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城市一年在维护公共环境上花了多少钱,这笔钱又由每个人承担了多少,这笔开支与每个人的行为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