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有什么“窍门”

2018-10-18王战

华声 2018年9期
关键词:窍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现任上海市社科联主席、教授王战在下文中对此进行了总结,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十个“窍门”。王戰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市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998年任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任全国人大代表。他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其对中国经济、上海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研究,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他对改革开放的观察很有代表性。

第一个“窍门”是理论创新。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大家对这句话可能习以为常了。但当年讲出这句话可不简单,因为关系到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的问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你们不要争论,因为中国现在还不是马克思讲的那个社会主义,而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是初级阶段,那市场经济中的很多东西就可以用,同时我们也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类似的理论创新还有很多。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乃至今天的继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大路。

第二个“窍门”是人口红利。

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生育率是很高的。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这些人的年纪差不多是二十几岁,所以中国当时享有很大的人口红利。现在,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年轻劳动力也很多,但它们还少了一条,那就是中国后面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一段时间内带来老人扶养系数的减少。于是,计划生育政策和年轻劳动力多叠加在一起,使中国的人口红利效应倍增。

第三个“窍门”是中国农村特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此前,中国搞的是人民公社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很多农民不愿意干活,因为看不到劳动成果怎么归自己。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5年间中国农民的收入就有了显著增长。中国有10亿农民,如果每个农民一年增加几百元收入,市场购买力就随之增强。有了市场购买力,工厂就会加紧生产并开始盈利;工厂盈利了,就要对设备进行更新,重化工业发展也就有了基础。

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改革起步的,农村改革使中国人有了货币购买力。这给今天带来的启示是,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让本国老百姓富起来。

第四个“窍门”是开放和改革。

我们是通过开放来促进改革的。比如深圳,它首先是因为开放才带来了改革。深圳离香港很近,它的开放很容易把市场机制引进来,由此来推动改革原来的体制。

在中国改革之前,苏联改革了,匈牙利改革了,波兰改革了。为什么这些国家的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因为它们的改革是封闭的改革,不是开放的改革,没有真正引进市场机制。

中国的改革没有在全国一下子推开,而是从沿海港口城市试点开始,从开放开始促进改革。这样一来,就可以用市场绩效来衡量改革成功与否。实践反复证明,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

第五个“窍门”是园区模式。

40年间,中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园区。从最早的特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后来的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可以说,中国城市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是依托园区在发展的。

在1978年的时候,大量外资要来设厂,需要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可能凭空造一个城,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建造园区。园区里面规划好道路、水电,以此来满足外资企业的需要。

第六个“窍门”是允许国有土地、集体土地转让使用权。

197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200美元,为什么有钱去投资、去建设?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允许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可以有偿使用。最好的案例是浦东开发开放。当时,中央没有给上海多少钱,上海用的是金融政策,其中第一笔本金的来源就是土地批租。

第七个“窍门”是非均衡发展模式。

通俗地讲,就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的发展。中国最早的发展是从东部沿海开始的,因为相关区域的开放条件最好、运输成本最低;东部发展了,再带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

第八个“窍门”是财政政策。

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充满活力,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采取了财政包干制。由此,除了交给中央政府的固定部分之外,剩下的更多收入都归地方。这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积极性。

到了1994年,中国开始搞分税制。这样,地方收入增长、中央收入也在增长,因为是按照比例的。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地方的积极性,又能让中央财政随着地方收入的增长而获得增长。

第九个“窍门”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当初中国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因为各个国家和中国谈判的要价都很高。1995年,关贸总协定转化为世界贸易组织后,又进行了一轮谈判。中国政府判断:如果再不进去,以后的开价可能会更高,所以还是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加入了。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如果说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搞特区是第一步开放,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第二轮开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深化改革。我相信,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会迎来第三轮更为全面、更高质量的开放。

第十个“窍门”是渐进式改革,而不是激进的改革。

当年,波兰的改革是请美国的一个教授来作顾问的。这个美国人给波兰设计的方案是价格改革一步到位。中国的改革却不一样,我们不讲求“一步到位”,而坚持渐进式改革。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不知道这条河的深浅,就摸着石头过河,把石头踩准了就跨一步,踩不准就回来。“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改革开放最初为什么不搞广州特区,而要在深圳那个小地方设立特区?就是因为考虑安全性问题,试验成功固然好,即便不成功,损失也不会太大。为什么建浦东新区而不是搞上海新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都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具体彰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会不断总结经验。比如,中国人原先不怎么懂得市场经济。如果迈得太快,难免会犯大错误。通过40年的探索和比较,我们逐步积累了搞市场经济的丰富经验,进而得以从方法论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猜你喜欢

窍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
世界贸易组织运行困境成因探析——基于核心机制的考察
巧排诗的窍门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货物进出口额
填空格的窍门
中国接受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
找次品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