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2018-10-18刘舒畅

当代医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上肢脑梗死康复

刘舒畅

(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三科,辽宁 铁岭 1127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些年患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患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出现偏瘫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例如不能进行上举、外展等动作,影响了患者进食、穿衣等自我生活能力,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25例,女27例,患者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2±3.5)岁,发病时间1~3天,平均(2.2±0.4)天;实验组患者中包括男27例,女25例,患者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5.5±3.2)岁,发病时间1~5天,平均(3.1±0.8)天,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患者遵循强制性运动疗法中强化、集中、重复训练的原则开展训练,训练中限制健侧上肢运动,同时集中针对患侧上肢予以训练[2]。训练时为患者设定训练动作,此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努力后可完成,经过患者刻苦训练完成动作后,在制定下一训练目标,每天训练时间为2 h,每次连续训练5天。在训练时使用手夹板限制健侧上肢运动,每天佩戴时间为10 h,连续佩戴14天,手夹板在睡眠或者洗浴时可解除[3],需要注意的是在手夹板佩戴时可采用容易拆解的粘扣形式固定,方便患者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自行解除。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方法予以训练,训练中不限制健侧上肢功能以及手部的动作,每天训练时间为2 h,每周连续训练5天,总计训练14天,在训练中可随意应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4]。两组患者治疗出院后仍然继续进行家庭康复,对于脑梗死发生率较高的患者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家庭康复时需要继续佩戴强制装置,每天10 h,持续佩戴14天,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患侧肢体活动为主[5],尽量不应用健侧上肢。对照组患者则不限制健侧上肢的应用。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上肢功能康复效果参考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进行评定,ARAT共计包括了4个亚表、19个项目,4个亚表包括了握、紧握、捏以及粗大运动,其中握、紧握、捏3个亚表主要检查患者运送、握住物体以及松开物体的能力,粗大运动主要是检测患者上肢的粗大运动灵活度。在4个亚表的检测中,如果患者完全不能完成则为0分,如果患者能够部分完成则为1分,如果患者超时间完成或者完成过程比较艰难则为2分,如果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则为3分,ARAT总分为57分,分数越高代表其上肢功能康复效果越好。参考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表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ARA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前的ARA评分无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AR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ARA评分对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ARAscore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min)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ARA评分对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ARAscore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min)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14.2±0.6 14.1±0.8治疗2周后19.9±3.2 16.1±0.7治疗1个月后38.2±6.6 25.3±4.1治疗3个月后40.6±6.2 30.6±4.3治疗6个月后51.3±6.8 34.7±5.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是患病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瘫,偏瘫的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病后是否能够自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上肢运动参与了大部分日常生活运动,例如穿衣、吃饭、辅助行走等多种运动[6-7],如果上肢功能恢复不佳,则可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里负担。在本次调查中,对患者实施了强制性运动疗法,本方法的主要应用机制为通过强制性运动帮助患者克服“习得性废用”的发生[8],很多患者在患病后,由于患侧肢体活动受限,会习惯性采用健侧肢体参与日常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习惯性的应用健侧肢体,而患侧肢体的功能则逐渐减退,患者也逐渐放弃了患侧肢体的应用,导致患侧肢体的潜在功能被掩盖,不能有效参与肢体活动。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是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习得性废用尚未形成,经过强制性运动强化了上肢功能的恢复。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上肢动作研究实验(AR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在接受治疗的第一个月恢复特别明显。在患者出院后,实验组患者在家中仍然继续应用强制装置,继续维持患侧肢体的功能运动[9],并且在出院后患者接触到的日常生活动作较多,有利于培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当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后,能完成穿衣、进食、如厕等基本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生活信心[10],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本次调查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以及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以及精力的恢复能够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减少了患者的自卑感以及焦虑感,能够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不仅促进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对于整个身体的协调性也有了一定的改善。生理功能以及躯体疼痛的改善,增加了患者坚持康复治疗的信心,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min)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min)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生理功能治疗前57.2±9.3 57.3±9.2精力治疗后86.6±9.6 74.4±9.2躯体疼痛治疗前53.3±8.2 53.4±8.1治疗后84.2±8.8 63.1±7.2治疗前49.4±7.5 49.3±6.2治疗后83.7±9.2 60.4±6.3社会功能治疗前47.6±7.1 47.5±6.2治疗后85.6±6.4 70.5±6.6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上肢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