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鼻腔气流的影响
2018-10-18邹斌
邹斌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西 赣州 342100)
鼻窦炎鼻息肉属于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是鼻窦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该疾病会引发鼻窦与鼻腔生理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鼻道气流不畅、流脓涕、头痛等,严重情况下还会使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1-5]。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传统手术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难以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主要是因为鼻腔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手术精准度有待提高,难以获得理想的预期治疗效果,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出现[6-7]。现阶段,随着鼻内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鼻窦内镜术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手术方式能够将手术视野扩大,促使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将患者痛苦降低。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3.69±5.69)岁,平均病程(9.25±1.25)年,男21例,女2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3.75±5.08)岁,平均病程(9.53±1.08)年,男25例,女1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先天性鼻腔疾病者;治疗依从性低下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均要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检查、胸透、免疫检查、生化检查、血尿常规检查与心电图检查。试剂盒波束进行前要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的窥镜检查,对鼻息肉情况进行熟悉掌握,了解其是否有变异现象出现,术前合理选择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传统手术):切除蝶筛前壁、切中鼻甲后部,然后再开放额窦口、前组筛窦与后组筛窦,将上额窦口切除之后,对其进行填塞止血操作。
观察组(鼻窦内镜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指导其采用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切割鼻息肉组织之后,将钩突中末端切掉,开放筛泡,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合理处理筛窦,对窦口病变组织进行清理并切除,自然扩大鼻窦开口,同期手术矫正合并解剖变异型的患者,完成手术后,在患者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布,以此来进行有效止血;如果患者合并鼻中隔偏曲,则要对其进行鼻中隔矫正术,避免其因为偏曲而阻碍鼻腔通气,对手术疗效进行影响。
完成手术后,采用0.9%的NaCl溶液对术腔进行冲洗,合理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对患者进行防感染治疗,充分清理鼻道分泌物,采用血管扩张药物对其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完成手术后,为了避免结痂,还要滴复方薄荷油,促使已经形成的痂脱落。完成手术后1周出院,术后15天、30天分别对患者进行一次门诊随访,然后再两个月对其进行一次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的嗅觉功能与鼻气道总阻力进行检测;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的声反射鼻腔指标,包括DCAM(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到前鼻孔的距离)、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与NCV(鼻腔容积)。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嗅觉功能与鼻气道总阻力 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的嗅觉功能评分与鼻气道总阻力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嗅觉功能与鼻气道总阻力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olfactory function and total nasal airway resistance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嗅觉功能与鼻气道总阻力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olfactory function and total nasal airway resistance between two groups()
术后3个月1.29±0.39 0.28±0.12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嗅觉功能评分(分)术前4.82±1.25 4.85±1.22术后3个月2.48±0.59 1.38±0.15鼻气道总阻力(kPa·s-1·L-1)术前3.18±0.59 3.20±0.52
2.2 声反射鼻腔指标 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的DCAM、NMCA、NCV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声反射鼻腔指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nasal cavity index of acoustic reflex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声反射鼻腔指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nasal cavity index of acoustic reflex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DCAM(cm)术前1.85±0.12 1.88±0.11术后3个月1.82±0.11 1.52±0.22 NMCA(cm3)术前0.45±0.28 0.49±0.22术后3个月0.52±0.12 0.85±0.22 NCV(cm3)术前11.32±5.12 11.45±5.19术后3个月12.52±7.12 18.98±7.98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因为鼻腔内部的黏膜出现肿胀现象,渗出大量渗出物,鼻腔道逐渐狭窄,促使鼻窦腔处于缺氧状态,为细菌增殖与感染提供良好环境,导致流涕、鼻塞等症状出现,这不仅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而且还会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8-9]。因为鼻腔鼻窦结构精细、复杂,所以采用传统手术对其进行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病程延长。为此,本研究采用了鼻窦内镜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的DCAM、NMCA、NCV、嗅觉功能评分与鼻气道总阻力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可见鼻窦内镜术能够有效改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腔气流,效果显著。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鼻窦内镜术通过对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能够将手术视野显著扩大,将鼻道内的精细结构清楚的显示出来,以此来为手术提供十分精准的解剖图像,对鼻窦鼻腔病变组织进行更加直观的观察,有效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除此之外,手术过程中的合理用药能够使患者鼻腔黏膜充血与水肿症状得到缓解,彻底清除了病变组织,将其固有功能有效保留,将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阻塞物清除干净,对黏膜形成有效保护,几乎不会对正常鼻腔鼻窦解剖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显著。